钢铁行业竞争力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钢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2016年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需求出现明显下降,行业能否回暖更多地要看完成转型的效率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钢铁行业的困境与出路。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成了重中之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接着,根据利用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指标探究我国现在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关键词 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产能过剩目 录
1引言 1
2 我国钢铁行业的理论体系 1
2.1行业竞争力定义 1
2.2竞争力理论综述 2
3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 3
3.1 生产量与需求出现拐点 3
3.2经济效益下降 3
3.3 产能过剩持续扩张 3
4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分析问题 4
4.1产品竞争力 4
4.2 成本竞争力 5
4.3 潜在竞争力 7
5 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8
5.1 钢铁行业外部制约因素 8
5.2钢铁行业内部制约因素 9
6 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对策 11
6.1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改善产能过剩 11
6.2加快产业转型 11
6.3建立铁矿石保障供应体系 12
6.4提高资源利用率 12
结论...............................................................13
文献参考 14
致 谢 15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钢铁产量由1978年3178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8.23亿吨,增长了25倍多,全球钢铁产量有50%是我国输出的,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强有力基础。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文献参考 14
致 谢 15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钢铁产量由1978年3178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8.23亿吨,增长了25倍多,全球钢铁产量有50%是我国输出的,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强有力基础。但近年来,行业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显现,钢铁产业从一开始的高盈利,到微利经营直至几乎全面亏损,然而目前仍未看到回暖的迹象,并且现在我国钢材市场供远大于求,供需矛盾突显,进口铁矿石价格垄断进一步上升,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环保压力又有所加大。我国钢铁产业已经进入生存和发展的“寒冬”阶段。
最近几年,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相关政策不断调整,行业管理也发生新变化。为了更好的规范行业标准和开展管理工作,2014年11月,工信部委托中钢金信咨询公司对《规范条件》2012年版进行修订,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起草《管理办法》,这样政策的调整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压力,2015年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加严了环保标准。
2 钢铁行业的相关理论体系
2.1行业竞争力定义
对于行业竞争力的界定,不同组织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其最核心的认知就是竞争力是竞争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行业竞争力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行业竞争力,即一个国家的行业结构内不同的行业在发展现状及发展潜能方面的相对竞争强弱;另一种就是纵向行业竞争力,即同类行业在不同国家或区域的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方面的相对优势[1]。
本文就是研究第二种行业竞争力,在明确了研究对象后,那么究竟什么是钢铁行业竞争力呢?所谓竞争力,根据前者研究的竞争力理论的观点,竞争力可以理解为竞争主体对竞争环境,利用自己现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和发展能力,以便在竞争中环境中获得胜利的潜在能力[2]。具体到钢铁行业来讲,是指某一范围内的钢铁行业在拥有现有资源和平稳发展的生产规模和的能力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使得行业的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都有所提升从而能够在市场上较其他范围内钢铁行业有不同程度上的竞争优势和能力[3]。
2.2竞争力理论综述
从20世纪到20年代开始,至70年代初,有诸多理论先驱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下都是之前学者研究出来的评价体系[4]。
2.2.1世界钢动态(WSD)评价体系
WSD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钢铁信息服务商,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世界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排名工作,,以此反映世界钢铁行业的竞争态势。WSD的评价体系包括20个评价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相对应的权重,利用总得分显示各企业相对竞争力的强弱。
2.2.2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其对产业结构出发对行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2.3施军评价体系
施军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竞争力进行分析的,分别是产品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
2.2.4胡大立评价体系
胡大立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对于现在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市场表现着手,对于潜在竞争力的评价则从技术创新能力、外界环境水平、技术应用等八个方面来评价。
2.2.5中国国家计委研究院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六个方面的评价,其中包括产业竞争实力、竞争能力、竞争潜力、竞争压力、竞争动力和竞争活力[5]。
3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
3.1 生产量与需求出现拐点
2015年,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2015年钢铁需求为15.13亿吨,较2014年下降1.7%,而钢铁产量为1.27亿吨,较2014年下降4.1%,钢铁行业整体呈现价格降、需求降、产量降的局面,而亏损多、停产多、裁员多的局面又造成了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困局。
据统计,2015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钢材产量10.2812亿万吨,增长1%,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而这也是自1981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的首次负增长。钢材产量11.235亿吨,同比增长0.6%;生铁产量6.9141亿吨,同比减少3.5%;粗钢产量8.0383亿吨,同比减少2.3%。但是,无论是建筑行业、机械行业还是汽车行业,2015年的需求量对比去年都是减幅较大的,所以供需出现了矛盾。
3.2经济效益下降
我国钢材价格已连续4年下降,2015年跌幅加大。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下降了25.54点,降幅达到
1引言 1
2 我国钢铁行业的理论体系 1
2.1行业竞争力定义 1
2.2竞争力理论综述 2
3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 3
3.1 生产量与需求出现拐点 3
3.2经济效益下降 3
3.3 产能过剩持续扩张 3
4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分析问题 4
4.1产品竞争力 4
4.2 成本竞争力 5
4.3 潜在竞争力 7
5 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8
5.1 钢铁行业外部制约因素 8
5.2钢铁行业内部制约因素 9
6 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对策 11
6.1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改善产能过剩 11
6.2加快产业转型 11
6.3建立铁矿石保障供应体系 12
6.4提高资源利用率 12
结论...............................................................13
文献参考 14
致 谢 15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钢铁产量由1978年3178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8.23亿吨,增长了25倍多,全球钢铁产量有50%是我国输出的,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强有力基础。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文献参考 14
致 谢 15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钢铁产量由1978年3178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8.23亿吨,增长了25倍多,全球钢铁产量有50%是我国输出的,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强有力基础。但近年来,行业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显现,钢铁产业从一开始的高盈利,到微利经营直至几乎全面亏损,然而目前仍未看到回暖的迹象,并且现在我国钢材市场供远大于求,供需矛盾突显,进口铁矿石价格垄断进一步上升,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环保压力又有所加大。我国钢铁产业已经进入生存和发展的“寒冬”阶段。
最近几年,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相关政策不断调整,行业管理也发生新变化。为了更好的规范行业标准和开展管理工作,2014年11月,工信部委托中钢金信咨询公司对《规范条件》2012年版进行修订,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起草《管理办法》,这样政策的调整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压力,2015年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加严了环保标准。
2 钢铁行业的相关理论体系
2.1行业竞争力定义
对于行业竞争力的界定,不同组织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其最核心的认知就是竞争力是竞争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行业竞争力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行业竞争力,即一个国家的行业结构内不同的行业在发展现状及发展潜能方面的相对竞争强弱;另一种就是纵向行业竞争力,即同类行业在不同国家或区域的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发展现状和潜力方面的相对优势[1]。
本文就是研究第二种行业竞争力,在明确了研究对象后,那么究竟什么是钢铁行业竞争力呢?所谓竞争力,根据前者研究的竞争力理论的观点,竞争力可以理解为竞争主体对竞争环境,利用自己现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和发展能力,以便在竞争中环境中获得胜利的潜在能力[2]。具体到钢铁行业来讲,是指某一范围内的钢铁行业在拥有现有资源和平稳发展的生产规模和的能力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使得行业的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都有所提升从而能够在市场上较其他范围内钢铁行业有不同程度上的竞争优势和能力[3]。
2.2竞争力理论综述
从20世纪到20年代开始,至70年代初,有诸多理论先驱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下都是之前学者研究出来的评价体系[4]。
2.2.1世界钢动态(WSD)评价体系
WSD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钢铁信息服务商,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世界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排名工作,,以此反映世界钢铁行业的竞争态势。WSD的评价体系包括20个评价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相对应的权重,利用总得分显示各企业相对竞争力的强弱。
2.2.2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其对产业结构出发对行业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2.3施军评价体系
施军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竞争力进行分析的,分别是产品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
2.2.4胡大立评价体系
胡大立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对于现在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市场表现着手,对于潜在竞争力的评价则从技术创新能力、外界环境水平、技术应用等八个方面来评价。
2.2.5中国国家计委研究院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六个方面的评价,其中包括产业竞争实力、竞争能力、竞争潜力、竞争压力、竞争动力和竞争活力[5]。
3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
3.1 生产量与需求出现拐点
2015年,根据国际钢铁协会统计,2015年钢铁需求为15.13亿吨,较2014年下降1.7%,而钢铁产量为1.27亿吨,较2014年下降4.1%,钢铁行业整体呈现价格降、需求降、产量降的局面,而亏损多、停产多、裁员多的局面又造成了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困局。
据统计,2015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钢材产量10.2812亿万吨,增长1%,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而这也是自1981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的首次负增长。钢材产量11.235亿吨,同比增长0.6%;生铁产量6.9141亿吨,同比减少3.5%;粗钢产量8.0383亿吨,同比减少2.3%。但是,无论是建筑行业、机械行业还是汽车行业,2015年的需求量对比去年都是减幅较大的,所以供需出现了矛盾。
3.2经济效益下降
我国钢材价格已连续4年下降,2015年跌幅加大。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下降了25.54点,降幅达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