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规类文书中的缩略语运用及其规范化问题
目 录
1 引言 2
2 缩略语及其作用 2
2.1 缩略语的含义 2
2.2 缩略语的作用 3
3 法规类文书缩略语类型分析 3
3.1 词语缩合 3
3.2 择取中心词 4
3.3 词语统括 5
3.4 定义法 5
4 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使用的不规范现象及其成因 6
4.1 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使用的不规范现象 6
4.2 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使用不规范的成因 7
5 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使用规范化建议 8
5.1 缩略语的构造原则 8
5.2 缩略语的规范化建议 9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1 引言
伴随着当今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文字语言成为了人们最基本的沟通工具,也顺应了社会的潮流,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缩略语。缩略语是人类在本身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为了满足日常社会交往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简洁的语言形式。它的特点是对原来完整的语言形式的简化,从而获得一个相对简单的语言单位,并且可以代表原来完整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
当前,国家或某些职能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有很多,而这些规范性文件往往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文书中一些涉及到缩略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使用的规范性问题。
本文首先对汉语缩略语进行探讨,分析汉语缩略语的含义、作用等,从而了解法规类文书中使用缩略语的现象、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的分类情况等,指出法规类文书在缩略语的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化现象,通过分析其不规范化现象的成因得出应该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遵守其规范性要求,以及在缩略语的构造原则和使用方面必须遵守的不同的规范性要求。并 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的使用情况及其规范化问题。
2 缩略语及其作用
2.1 缩略语的含义
所谓缩略语,《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学》对其的定义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这是缩略语较为基本的定义。
缩略语是语言中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即把长音节的词语用某种方法形成短音节的词语,而其构成的新的词语叫缩略语。换句话说,缩略语是为了用语的经济,对一定的词语进行加工后形成的简短的词语,用来代替原始的语言形式。
缩略语是文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简化了的语言形式,指的是从固定的且比较复杂的文字中直接或间接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素,形成简洁的语言,用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的词或短语。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缩略而形成的一类词或短语,是将复杂的原词进行简化。原形式的字数多,结构较复杂,而缩略语的字数较少,结构紧凑。所以,缩略语与原词语虽然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在表达上也进行可以转换,但在表达风格、情感上显然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原词语庄严细致,而缩略语则比较简洁明快。
2.2 缩略语的作用
缩略语是人们为了使用的简洁、明了、便捷,有目的地对一些常用短语或词进行缩略。缩略语是为了满足日常社会交流,在语言省力原则的前提下,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方便实用的语言简化形式,缩略语的创造是为了使文字更加经济,把较长的文字缩略成较短的文字,用较短的文字内容来表达较长的文字内容。换句话说,缩略语是为了用语的经济,对一定的语言形式进行加工后形成的简洁的语言单位,用来代替原语言形式。在某种意义上,缩略语是对现代汉语词汇的重组和浓缩,是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缩略语简洁明了,同时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效地增强了汉语文字的表现力,跟上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归纳概括,缩略语有以下几个作用:
1、 首先,缩略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是由多种语词类组成的复杂系统。大量的缩略语已由言语层面转入了语言层面,从而由动态的言语词转入到了静态的语言词。例如:土改、政协、四化、纪委、WTO等等。这些语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笔端和口头,词形词意已经结合固定,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词汇系统。
2、 缩略语古已有之,它能够以简驭繁。
阮元在《文言》中讲到:“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背诵,无能增改。”可见用语的经济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人们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缩略语正是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需求而日益增多。例如:“三个代表”仅仅四个字就可以表达原来三句话的意思。由此可缩略语的存在,就是为了在交流中用简短的文字代替较长的文字,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3、 缩略语还有协调节律的作用,使语句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缩略语都是人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文字,它简洁明了,使用方便,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3 法规类文书缩略语的构成方式
法规类文书中的“法规”二字,不仅仅只是一个专用名词,而是“法规、规章”这个词组的缩略语:“法”指法规;“规”指规章。法规类文书主要包括法规和规章两个部分。而法规类文书中的缩略语主要有以下三种构成方式:
3.1 词语缩合
汉语中的词组或短语通常是由若干个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组成的。缩合,又可以称为“压缩”,是指将原词按意思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从各个部分中提取出最能代表原来意思的关键性语素,把它们重组起来,再将其余部分省略掉,组成一种缩略语。这是法规类文书中常见的一种缩略语,它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提取原短语中每一个词语的前一个语素,重新组合后形成缩略语。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委;妇女联合会——妇联。
第二,提取原短语中每一个词语的后一个语素,重新组合后形成缩略语。例如:华侨事务——侨务;中等技术学校——技校。
第三,提取原短语中前一个词语的前一个语素和后一个词语的后一个语素,重新组合后形成缩略语。例如:整顿作风——整风;卫生学校——卫校。
第四,提取原短语中前一个词语的后一个语素和后一个词语的前一个语素,重新组合后形成缩略语。例如:对外贸易——外贸;人民警察——民警。
这里所说的“前词”“后词”,有的则称为原词语中的“意义段”。当然,有时构造的缩略语,从原词语中选择的不是仅仅是每一个意义段的其中一个成分,而是会有好几个成分,有时会从其中一个意义段中选的成分多些,而从其他的意义段中选的成分少些,甚至不选。而意义段,也不仅只有“前词”和“后词”两个。例如:农业科学院——农科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外经委;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处;城市建设管理局——城建局。
在文书中使用缩合省略可使语言文字简洁明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特别是在一些篇幅较长的文书中;可方便人们记忆、不易遗忘;还可以避免文书写作的枯燥乏味和平铺直叙,使其语言生动活泼,增强修饰效果。
3.2 择取中心词
择取中心词是法规类文书中经过简化的缩略词语。它的作用是可使语言更加简洁,内容更加鲜明,便于人们掌握和记忆。这种缩略语使用时可删掉附加成分,选取全词中有代表性的词语。在法规类文书中使用这种缩略语有以下几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大学生守则》——《守则》;政治指导员——指导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但是为了避免发生异议,在使用这种缩略语时,应先用原称,并进行说明。例如:《国务院关于改变报告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1 引言 2
2 缩略语及其作用 2
2.1 缩略语的含义 2
2.2 缩略语的作用 3
3 法规类文书缩略语类型分析 3
3.1 词语缩合 3
3.2 择取中心词 4
3.3 词语统括 5
3.4 定义法 5
4 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使用的不规范现象及其成因 6
4.1 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使用的不规范现象 6
4.2 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使用不规范的成因 7
5 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使用规范化建议 8
5.1 缩略语的构造原则 8
5.2 缩略语的规范化建议 9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1 引言
伴随着当今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文字语言成为了人们最基本的沟通工具,也顺应了社会的潮流,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缩略语。缩略语是人类在本身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为了满足日常社会交往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简洁的语言形式。它的特点是对原来完整的语言形式的简化,从而获得一个相对简单的语言单位,并且可以代表原来完整的语言形式及其意义。
当前,国家或某些职能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有很多,而这些规范性文件往往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文书中一些涉及到缩略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使用的规范性问题。
本文首先对汉语缩略语进行探讨,分析汉语缩略语的含义、作用等,从而了解法规类文书中使用缩略语的现象、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的分类情况等,指出法规类文书在缩略语的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化现象,通过分析其不规范化现象的成因得出应该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遵守其规范性要求,以及在缩略语的构造原则和使用方面必须遵守的不同的规范性要求。并 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法规类文书中缩略语的使用情况及其规范化问题。
2 缩略语及其作用
2.1 缩略语的含义
所谓缩略语,《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学》对其的定义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这是缩略语较为基本的定义。
缩略语是语言中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即把长音节的词语用某种方法形成短音节的词语,而其构成的新的词语叫缩略语。换句话说,缩略语是为了用语的经济,对一定的词语进行加工后形成的简短的词语,用来代替原始的语言形式。
缩略语是文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简化了的语言形式,指的是从固定的且比较复杂的文字中直接或间接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素,形成简洁的语言,用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的词或短语。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缩略而形成的一类词或短语,是将复杂的原词进行简化。原形式的字数多,结构较复杂,而缩略语的字数较少,结构紧凑。所以,缩略语与原词语虽然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在表达上也进行可以转换,但在表达风格、情感上显然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原词语庄严细致,而缩略语则比较简洁明快。
2.2 缩略语的作用
缩略语是人们为了使用的简洁、明了、便捷,有目的地对一些常用短语或词进行缩略。缩略语是为了满足日常社会交流,在语言省力原则的前提下,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方便实用的语言简化形式,缩略语的创造是为了使文字更加经济,把较长的文字缩略成较短的文字,用较短的文字内容来表达较长的文字内容。换句话说,缩略语是为了用语的经济,对一定的语言形式进行加工后形成的简洁的语言单位,用来代替原语言形式。在某种意义上,缩略语是对现代汉语词汇的重组和浓缩,是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缩略语简洁明了,同时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效地增强了汉语文字的表现力,跟上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归纳概括,缩略语有以下几个作用:
1、 首先,缩略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是由多种语词类组成的复杂系统。大量的缩略语已由言语层面转入了语言层面,从而由动态的言语词转入到了静态的语言词。例如:土改、政协、四化、纪委、WTO等等。这些语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笔端和口头,词形词意已经结合固定,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词汇系统。
2、 缩略语古已有之,它能够以简驭繁。
阮元在《文言》中讲到:“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背诵,无能增改。”可见用语的经济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人们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缩略语正是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需求而日益增多。例如:“三个代表”仅仅四个字就可以表达原来三句话的意思。由此可缩略语的存在,就是为了在交流中用简短的文字代替较长的文字,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3、 缩略语还有协调节律的作用,使语句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缩略语都是人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文字,它简洁明了,使用方便,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3 法规类文书缩略语的构成方式
法规类文书中的“法规”二字,不仅仅只是一个专用名词,而是“法规、规章”这个词组的缩略语:“法”指法规;“规”指规章。法规类文书主要包括法规和规章两个部分。而法规类文书中的缩略语主要有以下三种构成方式:
3.1 词语缩合
汉语中的词组或短语通常是由若干个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组成的。缩合,又可以称为“压缩”,是指将原词按意思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从各个部分中提取出最能代表原来意思的关键性语素,把它们重组起来,再将其余部分省略掉,组成一种缩略语。这是法规类文书中常见的一种缩略语,它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提取原短语中每一个词语的前一个语素,重新组合后形成缩略语。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委;妇女联合会——妇联。
第二,提取原短语中每一个词语的后一个语素,重新组合后形成缩略语。例如:华侨事务——侨务;中等技术学校——技校。
第三,提取原短语中前一个词语的前一个语素和后一个词语的后一个语素,重新组合后形成缩略语。例如:整顿作风——整风;卫生学校——卫校。
第四,提取原短语中前一个词语的后一个语素和后一个词语的前一个语素,重新组合后形成缩略语。例如:对外贸易——外贸;人民警察——民警。
这里所说的“前词”“后词”,有的则称为原词语中的“意义段”。当然,有时构造的缩略语,从原词语中选择的不是仅仅是每一个意义段的其中一个成分,而是会有好几个成分,有时会从其中一个意义段中选的成分多些,而从其他的意义段中选的成分少些,甚至不选。而意义段,也不仅只有“前词”和“后词”两个。例如:农业科学院——农科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外经委;环境卫生管理处——环卫处;城市建设管理局——城建局。
在文书中使用缩合省略可使语言文字简洁明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特别是在一些篇幅较长的文书中;可方便人们记忆、不易遗忘;还可以避免文书写作的枯燥乏味和平铺直叙,使其语言生动活泼,增强修饰效果。
3.2 择取中心词
择取中心词是法规类文书中经过简化的缩略词语。它的作用是可使语言更加简洁,内容更加鲜明,便于人们掌握和记忆。这种缩略语使用时可删掉附加成分,选取全词中有代表性的词语。在法规类文书中使用这种缩略语有以下几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大学生守则》——《守则》;政治指导员——指导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但是为了避免发生异议,在使用这种缩略语时,应先用原称,并进行说明。例如:《国务院关于改变报告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