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式的碳排放分配预测研究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都在努力寻找减排方法及制定公平的碳配额分配方案策略。为全面分析影响我国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的视角,通过文献梳理,从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溯往原则三个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人口比例、经济比例、历史排放量比例三个指标对碳排放分配的影响。根据中国2020年减排目标,利用碳排放总量测算模型计算了基准年和2020年碳排放总量;然后根据人口比例、GDP比例和历史排放量比例指标构建新的碳排放分配模型,最后利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了三个不同的分配视角对中国各省级区域碳分配量及碳排放量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1)溯往原则视角会直接造成我国碳排放分配总量的增加,间接造成碳排放量的上涨;效率原则分配视角对碳排放分配的影响程度紧随其后;而公平原则分配视角对其影响不大。(2)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角度分析,东部地区分配的碳配额量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效率原则分配视角即按经济比例分配碳配额是东部地区碳配额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原因,而西部地区是因为历史碳排放量比例大而获得较多碳排放配额;相对而言,中部地区受三个分配视角的影响程度相差不大。(3)并从各省份角度较深层次的分析了三种分配视角对每个省份分配的碳配额量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调整生育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碳排放分配研究综述 2
1.2.1 国外碳排放分配研究综述 2
1.2.2 国内碳排放分配研究综述 3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4
1.3.1 研究内容 4
1.3.2 研究框架 5
1.4 研究方法 5
1.5 创新与不足 6
第2章 模型构建 7
2.1 碳排放总量测算模型 7
2.2 碳排放分配模型 8
第3章 碳排放总量测算 9
3.1 数据来源 9
3.2 测算2005年碳排放量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3 中国2020年碳排放限额 11
第4章 情景设计与分配预测 12
4.1 碳排放分配趋势分析 12
4.2 情景设计 13
4.3 不同情境下碳排放分配研究 15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19
5.1 总结 19
5.2 政策建议 20
参考文献 ..............................................22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13年9月公布了第五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 报告表明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在最近一百三十年升高了0.85℃,并且从1983年至2012年的三十年时间里,可能是北半球自1400多年以来最暖的30年,全球气候在变暖,陆地气温在上升,冰川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洪涝等自然灾害现象频发,同时也会引发物种减少、资源枯竭等多种生态问题;而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31956年的日本水俣病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等等更是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道路,尽管中国综合国力正在快速变大变强,经济实力也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国际社会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尊重,且中国提出的决议也一度遭到世界各国的质疑,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没有很好的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居世界首位。因此,中国要想真正强大,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履行减排义务,以体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而获得国际的认可与支持。
1992年,国际社会拟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象征着国际合作的开始;1997年达成了《京都议定书》,形成了首个具备法律约束力的节能减排条约。该《议定书》规定了附件Ⅰ中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与1990年温室气体释放量相比,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平均消减5.2%,对于附件Ⅱ中的国家(即发展中国家),在 2008年到2012年期间的第一阶段内不用承担减排义务[][];而对于《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仅包括欧盟和少数其他工业化国家表明可以考虑,但他们也强调要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都愿意考虑在将来某段时间承担一定形式的具备法律制约性的减排任务,不然他们也将不会思考《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尽管当前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但是中国作为二氧化碳释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积极承担减排责任,主动承诺至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为了体现负责任形象,为了达成节能减排目标,中国在未来的时间里仍须做出大量的努力。
1.1.2 研究意义
从1981年的坎昆会议,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再到2014年的利马气候会议,中国在会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且在会议中所做的决定某种意义上将会影响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利益;除此之外,每一次国际气候大会都在争吵中度过,甚至不会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协议;这些都表明国际节能减排形势愈发严峻,中国正面临着逐渐变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在将来承担减排责任已是大势所趋。且因为《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节能减排目标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变成一种商品,并因此拥有了价值;由此衍生的碳配额也必将成为一种商品在交易市场进行买卖,因此在国内合理分配碳配额是碳交易市场成功运行的前提,是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了解不同分配角度对各区域的碳配额的影响,有利于我国合理分配碳配额,从而更好降低我国碳排放量总额。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都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升高,这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减排压力;主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承担节能减排责任,履行减排义务对于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根据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溯往原则三个分配视角提出相对应的分配指标,即人口比例分配指标、经济比例分配指标和历史排放量比例分配指标;并对中国各省级区域2020年碳配额进行实证分析,区分三种不同研究视角对各省份的相异影响程度,提出了国家应该根据每一个省份的具体情况从不同视角分配碳配额,这对于我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早日完成中国2020年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期望在我国针对不同省级区域制定不同碳权分配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1.2 碳排放分配研究综述
1.2.1 国外碳排放分配研究综述
近年来,碳排放分配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目前国外学者多专注于碳排放分配视角与方法的研究。1998 年,Rose 等总结分析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分配指标,首次提出公平与效率的分配视角[]。但Steenberghe(2004)的研究显示仅基于公平视角分配配额并不是对所有国家都有利,部分国家反而会产生更多成本[]。在此基础上,Fischer等(2003)从经济效率视角、创新驱动视角、政治可接受性视角和环保有效性视角[]、Mackenzie(2008)从独立于产量和排放的外生因素视角[]以及YI Wenjing等(2011)从人均GDP视角、累计碳排放量视角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视角[]对碳配额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伴随碳排放分配视角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更注重于分配方法的确定。通过文献梳理,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碳配额分配方法主要有:Triptych方法[]、逐渐参与方法[]、多阶段方法[]、趋同法[];除此之外,Heleen(2001,2011)采用三部门方法对气候变化下各国碳排放量分配进行了研究,并在传统的三部门法中引入了非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部分,对三部门法进行了拓展[][]。Klaas De Brucker(2013)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利用多目标分析法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管理,这种方法可以保障分配问题和决策进行衔接,能够将所考虑的目标整合到一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5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