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小说的苦难叙事

目 录
1 引言 1
2 路遥小说中苦难叙事的表现 2
2.1 男性青年的命运苦难 2
2.1.1 大起大落的苦难命运 2
2.1.2 在苦难中漂泊的命运 3
2.2 女性青年的爱情苦难 4
2.2.1 因男方变心导致的爱情苦难 5
2.2.2 因门第观念导致的爱情苦难 6
2.2.3 因女主人公死亡导致的爱情苦难 7
3 路遥小说苦难叙事的成因 9
3.1 地域文化的影响 9
3.2 中外作家的影响 9
3.3 路遥的个人经历 10
3.3.1 命运多舛的童年 10
3.3.2 饥饿中的青春期 10
3.3.3 政治理想的破灭 11
3.3.4 苦涩的婚恋 11
结论 12
致谢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近来,随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路遥研究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主动提及他曾和路遥住过同一个窑洞的经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可见,当时的路遥就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
发表于1980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是路遥的中篇小说处女作,凭借这部作品,路遥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路遥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更是轰动全国;同年发表的《在困难的日子里》,获得《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1988年,路遥带病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获得茅盾文学奖。路遥是一位受尽苦难的作家,他的创作大多以陕西农村为背景,作品带有深深的苦难情结。而要探究路遥小说的苦难叙事,就要先对“苦难”和“叙事”进行释义。
“苦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痛苦和灾难”[1],“痛苦”是指“精神和身体感到非常难受”,侧重内在的主体体验,“灾难”是指“为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这种解释既包含了主体层面与也包含了客体层面。由此可以看出,苦难是由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共同构成,它不仅包含了那些孤独、痛苦、恐惧、绝望等心理感受,也包含了那些有形有因的具体的生存困境和障碍。
周国平在《面对苦难》(2001)中指出 “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 ,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 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2]
法国学者热拉尔?热奈特在《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一书中将“叙事”一词区分为三个层次的概念。“叙事的第一层含义,如今通用的最明显、最中心的含义,指的是承担叙述一个或者一系列事件的叙述陈述,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叙事的第二层含义不大普遍,但为今天叙述方面的分析家和理论家所常用,它指的是真实或者虚构的、作为话语对象的接连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之间连贯、反衬、重复等等不同的关系。叙事的第三层含义看来最古老,指的是仍然是一个事件,指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3]
2 路遥小说中苦难叙事的表现
苦难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路遥的所有小说作品中,都深深地烙上了苦难的印记。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更多地是对琐碎人生的关注,描写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艰辛和悲惨处境的状况,反映出路遥对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得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更加密切。路遥小说中所刻画的苦难群体,主要是男性和女性青年,着重表现了他们在人生道路中所面对的命运以及爱情上的苦难。这些苦难,都给作品中的人物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不幸,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2.1 男性青年的命运苦难
在路遥的小说中,着重刻画了两位受尽苦难的农村青年。一是《人生》中的高加林,高加林的命运是悲惨的,总想走出农村的他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下最终又回到了他极不愿生活的农村。二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他虽有一腔热血和抱负,可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在苦难的世界中不断漂泊以寻求自己的归宿。
2.1.1 大起大落的苦难命运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位知识青年。小说开篇交代了高加林带着对理想的失落,满怀惆怅地回到了高家村——高加林因为高明楼的徇私枉公而挤掉了自己的民办教师的职位。高加林的内心是复杂的,一方面他怀着强烈的报复心咬牙切齿地憎恨着高明楼,另一方面他在心里激发着离开高家村的强烈欲望——“要比高明楼他们强,非得离开高家村不行!”高加林下定决心要和高明楼比个高低!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高加林虽有一腔热血,但在现实面前不得不落魄地低下头到城里去卖馒头以补贴家用,趁着夜声人静的时候进城去掏大粪以作肥料,还要把上身脱得精光拼命地挖地畔挖到双手布满血泡以挣工分,这一切经历都让高加林感到很耻辱,而这也更加肯定了他要出走高家村去大城市实现愿望的想法!上帝是公平的,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处在失意中的高加林,生活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高加林的叔叔高玉智从部队复员回到县里后当上了劳动局的局长,高加林在善于溜须拍马的马占胜的安排下成了县委大院的一名通讯干事。于是,高加林实现了自己所谓的梦想,风光火火地脱离了农村进入了城市,成为了县城里一个引人瞩目的人物,成为了这座城市里的一个明星。春风得意的高加林感受着这“人间天上一般的变化” ,内心充满了骄傲,自尊心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高加林命运的转变,不仅仅是从农村转移到县城的空间的转变,更多的是他内心的欲望在现实中的一种投机,高加林知道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仰仗马占胜,但他尽量忽视这方面想因素,掩耳盗铃般地接受着这见不得光的工作安排。此后,高加林内在的欲望与贪婪开始爆发,肆意地糟蹋着刘巧珍对他的爱,带着肮脏的贪婪与欲求与黄亚萍谈起了恋爱。而就在此时,黄亚萍未婚夫(张克楠)的母亲为了儿子,揭发了高加林因走后门当上了通讯员一事。不光彩的一幕被揭开后,高加林不得不重新回到农村,回到人生的原点。
高加林从高家村出走,最终又回到高家村,犹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人生的苦难莫过于此。客观上由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以及城乡之间巨大差距,高加林不可能顺利地得到与城市青年平等的发展机会;主观上由于高加林不愿像父辈们一样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劳累耕作,总想跳出“农门”的他在追求个人理想时贪念于自己的欲望,并为此不择手段,于是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人生》的结局便是如此。 而《人生》中关于高加林命运悲剧的书写,也隐含了路遥对社会体制的反思。
2.1.2 在苦难中漂泊的命运
1 徐祖明.路遥作品悲剧美学特征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6~5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