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构建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附件)
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以城市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了直面城市竟争中的巨大压力,每个城市都必须想办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一个好的城市品牌有助于整合城市资源和凝聚城市力量,从而扩大城市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影响力。而当地政府作为施政者,在城市品牌打造过程中不仅引领着城市品牌的发展方向,还是城市品牌构建的主要推动者。城市品牌能否打造成功直接取决于当地政府行为是否得当,因此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构建成功的城市品牌。我国虽然有部份城市在城市品牌打造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大多数城市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通过对政府行为中未能正确理解城市品牌的内涵以及目标短视等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政府行为中不足的原因,从而对城市品牌构建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优化提出改进意见。关键词 城市品牌,政府行为,优化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城市品牌 1
2.2 地方政府行为 2
2.3 城市品牌与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2
3 对城市品牌构建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调研过程及结果分析 3
3.1 调研方式 3
3.2 调研过程 3
3.3 调研结果分析 4
3.3.1 镇江城市品牌及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4
3.3.2 杭州城市品牌及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7
3.3.3 上海城市品牌及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10
4 城市品牌构建中地方政府行为不足 13
4.1 政府行为表现 13
4.1.1 曲解城市品牌内涵 13
4.1.2 政府目标短视 13
4.1.3 不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4
4.2 原因分析 15
4.2.1 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15
4.2.2 构建过程太过依赖政府 15
4.2.3 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15
5 城市品牌构建中地方政府行为优化 16
5.1 精准定位城市品牌 16
5.2 保护传统历史文化 16
5.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积极营销城市品牌 17
5.4 对外辐射城市品牌 17
5.5 系统维护城市品牌 18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附录 23
1 引言
城市品牌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宣传旅游胜地来吸引游客以创造地区经济收入的一种手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扩大就业等诉求,城市品牌逐渐演变为城市在对外宣传方面的主要手段。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因此各城市为了在这一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品牌。在打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无疑是此过程中的重要推手。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大部份城市还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导致城方政府对于城市品牌定位不清晰,盲目模仿成功案例。地方政府行为是否合适决定了一个城市品牌能否创建成功,所以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在城市品牌构建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好的城市品牌不仅仅能让城市在当前激烈的竟争形势中取得极大优势,而且也可以使城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得到良性发展。同时因为地方政府在构建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是主要参与者,能在此过程中系统性的梳理本市的各项特点,为以后施政对政下药打下基础。通过研究地方政府行为能够找到与城市品牌的内在联系,从而优化地方政府行为。因此本文主要以上海、杭州、镇江等一二三线城市为研究城市,分析政府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提高城市竟争力,并对当前政府行为提出优化建议。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城市品牌
品牌概念来源于市场营销学,它主要是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存在,以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从而产生的被消费者铭记的特点[1]。凯文莱恩凯勒教授在他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所以城市品牌也一样,只不过传统意义上品牌的载体由商品或服务换成了城市形象,把城市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等打造成城市对外交流过程中的一张名片。城市品牌构建就是要挖掘出当前城市跟其他城市相比更加突出的差别化要素,从而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产业优势等都涵盖在城市品牌当中[2]。
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品牌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今的城市品牌构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宣传旅游景点和如何吸引投资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现在形势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城市形象的包装和美化,这样形成的城市品牌才能具有识别性,才能不像太多数城市盲目模仿成功经验所形成的具有“共性”的城市品牌[3]。这样的城市品牌不仅能极大地被当地市民认可,也能被外界接受和传播。
2.2 地方政府行为
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为了服务当地社会和市民以及发展当地经济等,城市所在的当地政府所作出的一系列计划、组织、管理等活动,是当地政府运用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4]。地方政府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动机,一种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还有就是为了保证地方行政稳定高效运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不可避免的进行城市基建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这也是地方政府的行为物质表现形式。在地方政府行为中,它的主体无疑是指地方政府,客体就是当地的城市资源或者市民等。地方政府要基于当城明确的城市资源和市民,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选择施政方式和施政纲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是管理者也是决策者,在其决策过程中,要做到理性分析实际情况,从而选择对城市有利的施政方式。换一种方式来说,一个地方政府要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拟定一个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具体措施。对市民来说,地方政府的行为与他们息息相关,地方政府施政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时他们的利益[5]。而地方政府在施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诉求。相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地方政府可能更贴近当地居民,也对当地市民有着更多的考虑,毕竟中央政府更多地要对整个国家进行考虑[6]。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看,政府行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则、制度政策,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当然本文提到的政府行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政府间的一系列相互竞争的行为,而是指政府行为对城市的一系列作用和影响。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理论概述 1
2.1 城市品牌 1
2.2 地方政府行为 2
2.3 城市品牌与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2
3 对城市品牌构建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调研过程及结果分析 3
3.1 调研方式 3
3.2 调研过程 3
3.3 调研结果分析 4
3.3.1 镇江城市品牌及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4
3.3.2 杭州城市品牌及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7
3.3.3 上海城市品牌及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10
4 城市品牌构建中地方政府行为不足 13
4.1 政府行为表现 13
4.1.1 曲解城市品牌内涵 13
4.1.2 政府目标短视 13
4.1.3 不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4
4.2 原因分析 15
4.2.1 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15
4.2.2 构建过程太过依赖政府 15
4.2.3 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15
5 城市品牌构建中地方政府行为优化 16
5.1 精准定位城市品牌 16
5.2 保护传统历史文化 16
5.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积极营销城市品牌 17
5.4 对外辐射城市品牌 17
5.5 系统维护城市品牌 18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附录 23
1 引言
城市品牌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宣传旅游胜地来吸引游客以创造地区经济收入的一种手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扩大就业等诉求,城市品牌逐渐演变为城市在对外宣传方面的主要手段。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因此各城市为了在这一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品牌。在打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无疑是此过程中的重要推手。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大部份城市还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导致城方政府对于城市品牌定位不清晰,盲目模仿成功案例。地方政府行为是否合适决定了一个城市品牌能否创建成功,所以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在城市品牌构建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好的城市品牌不仅仅能让城市在当前激烈的竟争形势中取得极大优势,而且也可以使城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得到良性发展。同时因为地方政府在构建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是主要参与者,能在此过程中系统性的梳理本市的各项特点,为以后施政对政下药打下基础。通过研究地方政府行为能够找到与城市品牌的内在联系,从而优化地方政府行为。因此本文主要以上海、杭州、镇江等一二三线城市为研究城市,分析政府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提高城市竟争力,并对当前政府行为提出优化建议。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城市品牌
品牌概念来源于市场营销学,它主要是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存在,以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从而产生的被消费者铭记的特点[1]。凯文莱恩凯勒教授在他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所以城市品牌也一样,只不过传统意义上品牌的载体由商品或服务换成了城市形象,把城市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等打造成城市对外交流过程中的一张名片。城市品牌构建就是要挖掘出当前城市跟其他城市相比更加突出的差别化要素,从而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产业优势等都涵盖在城市品牌当中[2]。
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品牌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今的城市品牌构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宣传旅游景点和如何吸引投资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现在形势要求城市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城市形象的包装和美化,这样形成的城市品牌才能具有识别性,才能不像太多数城市盲目模仿成功经验所形成的具有“共性”的城市品牌[3]。这样的城市品牌不仅能极大地被当地市民认可,也能被外界接受和传播。
2.2 地方政府行为
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为了服务当地社会和市民以及发展当地经济等,城市所在的当地政府所作出的一系列计划、组织、管理等活动,是当地政府运用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4]。地方政府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动机,一种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还有就是为了保证地方行政稳定高效运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不可避免的进行城市基建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这也是地方政府的行为物质表现形式。在地方政府行为中,它的主体无疑是指地方政府,客体就是当地的城市资源或者市民等。地方政府要基于当城明确的城市资源和市民,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选择施政方式和施政纲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是管理者也是决策者,在其决策过程中,要做到理性分析实际情况,从而选择对城市有利的施政方式。换一种方式来说,一个地方政府要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拟定一个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具体措施。对市民来说,地方政府的行为与他们息息相关,地方政府施政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时他们的利益[5]。而地方政府在施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诉求。相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地方政府可能更贴近当地居民,也对当地市民有着更多的考虑,毕竟中央政府更多地要对整个国家进行考虑[6]。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看,政府行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则、制度政策,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功能。当然本文提到的政府行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政府间的一系列相互竞争的行为,而是指政府行为对城市的一系列作用和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