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20191212091414]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虽然我国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从未停止过,但相对于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并已取得了很好成效的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的步伐。因此,加快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覆盖企事业职工的统一的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相关养老保险理论知识为基础,立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背景,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纵向剖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通过对以浙江、广东为代表的试点地区的改革情况分析,深入探索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遇到的问题及“瓶颈”。同时,通过对各试点地区之间及国内外改革工作的横向比较,吸取国内积极的改革探索经验,借鉴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益做法,探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摘要.............................................................................................................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目 录
ABSTRACT...............................................................................................Ⅱ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第二章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历程...............3
2.1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3
2.2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3
第三章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情况及问题综述.....7
3.1 浙江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7
3.2 广东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8
3.3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9
第四章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与经验...............................11
4.1 德国、美国、英国、智利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特点...................................11
4.2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11
第五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13
5.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遵循的原则......................................................13
5.2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13
5.2.1 拓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13
5.2.2 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计发办法...........................................................13
5.2.3 加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基金运营...........................................................14
5.2.4 理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15
结束语............................................................................................................................................17
参考献...........................................................................................................................18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为服务项目,由国家机关举办的从事医疗、教育等活动的服务性组织。自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建立和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曾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明确提出要“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1993年起,我国部分省市就自行开展了相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但是由于各地有着不一样的改革目标,这使得我国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改革方案。2008年国家决定在上海、山西、广东、浙江、重庆等五省市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且要求对这些省市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将其中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公务员劳动保障体系,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就参照企业职工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这五个试点地区的事业单位改革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2009年1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正式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文件要求这五个试点省市要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但直到今天,各地区改革试点工作仍然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推进难”等现象。[1]
另外,由于过去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加上当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势必将面临老龄化危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从2001年到2020年,我国将以年均3.28%的增长速度,每年新增约600万的老年人口,其增长速度将远远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将会有2.48亿的老年人口,其中处于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将会有3000万之多,这种现象直到2060年才会渐趋稳定。[2]但是,目前我国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来对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实行统包统揽,并且其养老金替代率已达到了90%以上,甚至100%,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给国家财政所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脚步,积极探索新型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模式,以解燃眉之急。
1.2 研究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保制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必会成为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作为整个养老保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3]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认真分析试点地区改革推进情况,同时参考国内外研究经验及成果,积极探索与寻找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法,更加有效地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第二章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历程
2.1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当前,我国城镇企业养老保险体系已基本建立,实行的是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模式,在此前提下,为了进一步满足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其亲属的切身利益,加快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当中的重中之重。
据预测,到2030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将占在职人员的40%,退休费将占人员总经费支出的50%,这就意味着未来各级财政每年将要拿出其收入的80%左右用来支付在岗及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养老金,只剩下20%左右的收入可以用来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到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其中涉及到教科文卫、农林水、广电、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数量超过3035万,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总人数的近80%。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支出已成为财政的巨大负担。[4]
自2009年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并首先在上海、山西、广东、浙江、重庆五省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改革方案,但因没有国家政策的统一指导,各地均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改革方案,因此地区差别很大。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维护社会公平,我国正在酝酿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改革方案,其基本取向应该是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并轨,进而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2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就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我国城镇养老保障体制经历了由“单位保障阶段”向“社会养老保障阶段”转变的过程。同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保障向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阶段转变的这样一个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中。本文将根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各项规定、办法和通知为主线,主要分为初创、破坏、恢复、改革试点及深化改革五个阶段来进行阐述。
表2.1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事件(文件) 意义
初创阶段 (1949一 1965) 1950年3月15日 《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 标志着新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萌芽
1951年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新中国社保制度的第一个基础性法规,是新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5年12月29日 《关于颁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病假期间待遇等暂行办法和计算工作年限暂行规定的命令》 正式确定了政府公务人员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待遇
1958年2月 《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 合并了企业职工及政府公务人员的退休办法,统一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的养老保险办法
破坏阶段 (1966一 1977) 1969年2月 《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 养老保险采取“企业保险”的方式,企业和单位负担全部保险费。社保制度的统筹作用失效,导致企业间负担不平衡
恢复阶段 (1978一1992) 1978年6月 《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定型化
1986年7月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养老实行社保制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比照执行
1991年6月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拉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序幕
1992年1月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重申由人事部负责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改革试点阶段 (1993一2004) 1993年12月 《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机关、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办法》 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统一执行国家制定的工资政策、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虽然我国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从未停止过,但相对于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并已取得了很好成效的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的步伐。因此,加快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覆盖企事业职工的统一的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相关养老保险理论知识为基础,立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背景,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纵向剖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通过对以浙江、广东为代表的试点地区的改革情况分析,深入探索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遇到的问题及“瓶颈”。同时,通过对各试点地区之间及国内外改革工作的横向比较,吸取国内积极的改革探索经验,借鉴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益做法,探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摘要.............................................................................................................Ⅰ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目 录
ABSTRACT...............................................................................................Ⅱ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第二章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历程...............3
2.1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3
2.2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3
第三章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情况及问题综述.....7
3.1 浙江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7
3.2 广东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8
3.3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9
第四章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与经验...............................11
4.1 德国、美国、英国、智利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特点...................................11
4.2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11
第五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13
5.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遵循的原则......................................................13
5.2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13
5.2.1 拓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13
5.2.2 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计发办法...........................................................13
5.2.3 加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基金运营...........................................................14
5.2.4 理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15
结束语............................................................................................................................................17
参考献...........................................................................................................................18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为服务项目,由国家机关举办的从事医疗、教育等活动的服务性组织。自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建立和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曾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明确提出要“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1993年起,我国部分省市就自行开展了相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但是由于各地有着不一样的改革目标,这使得我国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改革方案。2008年国家决定在上海、山西、广东、浙江、重庆等五省市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且要求对这些省市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将其中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公务员劳动保障体系,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就参照企业职工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这五个试点地区的事业单位改革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2009年1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正式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文件要求这五个试点省市要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但直到今天,各地区改革试点工作仍然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推进难”等现象。[1]
另外,由于过去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加上当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势必将面临老龄化危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从2001年到2020年,我国将以年均3.28%的增长速度,每年新增约600万的老年人口,其增长速度将远远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我国将会有2.48亿的老年人口,其中处于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将会有3000万之多,这种现象直到2060年才会渐趋稳定。[2]但是,目前我国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来对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实行统包统揽,并且其养老金替代率已达到了90%以上,甚至100%,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给国家财政所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脚步,积极探索新型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模式,以解燃眉之急。
1.2 研究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对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保制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必会成为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作为整个养老保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3]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认真分析试点地区改革推进情况,同时参考国内外研究经验及成果,积极探索与寻找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法,更加有效地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第二章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历程
2.1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当前,我国城镇企业养老保险体系已基本建立,实行的是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模式,在此前提下,为了进一步满足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其亲属的切身利益,加快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当中的重中之重。
据预测,到2030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将占在职人员的40%,退休费将占人员总经费支出的50%,这就意味着未来各级财政每年将要拿出其收入的80%左右用来支付在岗及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养老金,只剩下20%左右的收入可以用来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到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其中涉及到教科文卫、农林水、广电、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数量超过3035万,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总人数的近80%。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支出已成为财政的巨大负担。[4]
自2009年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并首先在上海、山西、广东、浙江、重庆五省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改革方案,但因没有国家政策的统一指导,各地均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改革方案,因此地区差别很大。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维护社会公平,我国正在酝酿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改革方案,其基本取向应该是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并轨,进而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2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就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我国城镇养老保障体制经历了由“单位保障阶段”向“社会养老保障阶段”转变的过程。同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保障向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阶段转变的这样一个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中。本文将根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不同阶段,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各项规定、办法和通知为主线,主要分为初创、破坏、恢复、改革试点及深化改革五个阶段来进行阐述。
表2.1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事件(文件) 意义
初创阶段 (1949一 1965) 1950年3月15日 《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 标志着新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萌芽
1951年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新中国社保制度的第一个基础性法规,是新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5年12月29日 《关于颁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病假期间待遇等暂行办法和计算工作年限暂行规定的命令》 正式确定了政府公务人员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待遇
1958年2月 《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 合并了企业职工及政府公务人员的退休办法,统一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的养老保险办法
破坏阶段 (1966一 1977) 1969年2月 《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 养老保险采取“企业保险”的方式,企业和单位负担全部保险费。社保制度的统筹作用失效,导致企业间负担不平衡
恢复阶段 (1978一1992) 1978年6月 《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定型化
1986年7月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养老实行社保制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比照执行
1991年6月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拉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序幕
1992年1月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重申由人事部负责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改革试点阶段 (1993一2004) 1993年12月 《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机关、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办法》 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统一执行国家制定的工资政策、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