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小说的爱的主题
目 录
1 引言 1
2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的体现 1
2.1 自然之爱 2
2.1.1 极地“原始风景”的讴歌 2
2.1.2 万物灵性的歌颂 3
2.2 社会之爱 4
2.2.1 “相濡以沫”——刻骨的爱情 5
2.2.2 “血浓于水”——温馨的亲情 6
2.2.3 “深情厚谊”——真挚的友情 7
3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思想的形成因素 8
3.1 东北的生活环境 9
3.1.1 自然环境 9
3.1.2 家庭环境 9
3.2 传统文化的熏陶 10
3.3 独特的审美追求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注 释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迟子建在当代文坛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是一位成就比较突出的东北女作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迟子建更多地宣扬一种爱的哲学,是从人性的真善美的角度去拯救生活在心酸中的人们,同时构建一个充满人性亮色光芒的爱的童话世界。
迟子建的文学创作历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6年到2002年,1986年凭借《北极村童话》成名,此时的作品风格清新童趣,大多描写故乡的北国风情,美好而温暖,充满爱意。比较突出的小说作品主要有《原始风景》等。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4年,2002年丈夫的离去,命运如闪电一般无情侵入她的童话世界。她深陷痛苦,伤心欲绝。在这时期较少体现爱的主题思想。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至今,迟子建坚强地走出阴霾,这时的她加倍珍惜生命中的曾今拥有,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爱进行了理性地思考,显得成熟而温情。在这一时期小说中爱的主题思想更为浓烈,主要作品有《逆行的精灵》等。
纵观迟子建的小说,发现其对东北自然环境的热爱是她作品的情感底色,同时展现着人与人和谐相处形成的温暖而又美好的情愫。她的爱的主题的体现主要表现对自然和社会的爱,而东北的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的熏陶、独特的审美追求形成了她小说中创作的爱的主题。
2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的体现
爱是什么?对于古今中外的学者们而言,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永远不老的文学主题。中国古代学者对爱的解释主要在《古汉语字典》中有喜爱、心爱、爱护、同情、爱惜、吝啬、爱好的意思。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对于爱的解释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褒义的色彩:对人或者事物有着真挚的情感,有喜爱、爱情、爱戴、爱怜、爱恋之意。而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的主要体现了浓浓的自然之爱和社会之爱。
在迟子建的爱的童话世界里,她作品中充满了北极村童话的笔触。她创作的爱的主题主要倾向于情感的表达,而她的情感大多数洋溢着爱的旋律,这个旋律主要倾向于对自然万物灵性的讴歌和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礼赞。在她的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秀色可餐的树木山川,感知到自然万物的亲切召唤,体会到人间的人情冷暖。论文下面主要从自然之爱和社会之爱这两个方面对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的体现进行阐释。
2.1 自然之爱
迟子建是有浓烈的自然情谊的东北女作家。她对万物的抒写,主要表现在对北极村原始生态风景的赞美和万物灵性的歌颂,下面对自然之爱的抒写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2.1.1 极地“原始风景”的讴歌
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寄托的家园,对这个美好家园的拥有、把握以及回归自然,构成了迟子建小说中独特的自然童话世界。[1]在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相处存在着矛盾,一方面人类为了自己生存而大量砍伐自然中的树木,甚至为了获得眼前既得的利益,对大自然的物资进行掠夺,使得一部分贵重动植物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人类在改变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往往造成了自然环境的失衡。面对着人类对自然的挖掘,迟子建不堪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对大自然具有独特情结的迟子建,凭借自己艺术世界里的丰富的想象,在作品中用文字来绘制北极村的原始风景,使读者的内心澎湃的自然情结得以释放。
徜徉于迟子建的童话世界里,就像走进了清新的大自然中,使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给我们描述了这样和谐的环境,在鄂温克那里存在着这样的原始风景,鄂温克人数百年前从贝加尔湖迁徙而来,与驯鹿相依为命,在那里有星空、河流、绿地、山川、月亮、阳光等等,这一切的风景是那么的融洽。在北极村原始的森林树木彰显了永久不衰的爱,代表了活力,生机勃勃,而河流则暗指了生命的延续,以及潇洒的流动。
在《原始风景》中,风景与人存有互通之处,自然有人类的最初记忆,换句话说自然风景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初始记忆。文中这样描述:“我还对童年时所领略到的那种奇异的风景情有独钟,譬如铺天盖地的大雪,轰轰烈烈的晚霞。”在那样的风景中还有金色的草垛,在那草垛中藏着金色的小孩。那金色的点缀不是偶然的配饰,而是持久的存在。[2]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充分的体现了她对自然原始风景的讴歌与赞美,突出强调对自然的热爱的主题。
迟子建往往采用儿童独特的视野角度来叙述,通过这种方式来讴歌美好的大自然,以这种方式叙述使得文章充满了一种儿童至纯的味道,如天籁。如《北极村童话》这篇小说中的小女孩,在她的眼中船可以像小蝌蚪一样在江中欢呼雀跃,又或者天上的云像兔子蜷缩在窝里睡觉,有的也像猫在捉老鼠,还有的像小狗。《疯人院的小磨盘》中的小磨盘,西边天空有了嫣红色的晚霞的时候,她就会出神的看上一会,在她的眼里,自然界的晚霞犹如焰火一样,有的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汹涌。这些原始风景通过一个女孩或男孩的眼睛来看,从他们的视角来叙述极地的原始风景,通过儿童尚未污浊的心灵,以及他们的天性本真,并且明朗质朴,更多含有一种质朴的特质,来述说自然的奇特。儿童的思维更接近人性的本真,象征着人类存在的初始状态,是人类生存的源泉。
阅读迟子建的小说作品,也不难看出她对北极自然原始风景的热爱,和对东北那块黑土地有着独有的情愫。在她的小说创作过程中,对自然风景进行精挑细选的选择,这些好像吐露心声的风景描写,是作家心理活动的鲜活呈现。还有其它的自然物如月光、鱼、森林等等,原始风景作为作家情感寄托的载体,通过对它们的书写,突出表现了爱的情感主题,并对自然进行了讴歌与赞美。
2.1.2 万物灵性的歌颂
迟子建说:“我觉得自然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一直认为,大自然是这个世界上真正不朽的东西。它有呼吸,有灵性,往往会使你与它产生共鸣。”[3]对于万物灵性的主题,更为重要的倾向于对万物灵性的歌颂与赞美,这样的歌颂与赞美也充分的体现了爱的主题的思想。
迟子建的小说作品中表达出一种诗意的品格,她将爱意与温情融进了她的小说文字中。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不加雕饰的描写。她描写爱往往从底层劳动人民家庭生活中最为朴实的生活情感的角度进行描写,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等。
致 谢
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得到了易东生老师的精心指导,在修改和指导论文的过程中一直都耐心地给予我帮助和意见,使我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显示了老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此,我对易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以及真心的祝福。
[6] 方守金.《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5
1 引言 1
2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的体现 1
2.1 自然之爱 2
2.1.1 极地“原始风景”的讴歌 2
2.1.2 万物灵性的歌颂 3
2.2 社会之爱 4
2.2.1 “相濡以沫”——刻骨的爱情 5
2.2.2 “血浓于水”——温馨的亲情 6
2.2.3 “深情厚谊”——真挚的友情 7
3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思想的形成因素 8
3.1 东北的生活环境 9
3.1.1 自然环境 9
3.1.2 家庭环境 9
3.2 传统文化的熏陶 10
3.3 独特的审美追求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注 释 14
参 考 文 献 15
1 引言
迟子建在当代文坛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是一位成就比较突出的东北女作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迟子建更多地宣扬一种爱的哲学,是从人性的真善美的角度去拯救生活在心酸中的人们,同时构建一个充满人性亮色光芒的爱的童话世界。
迟子建的文学创作历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6年到2002年,1986年凭借《北极村童话》成名,此时的作品风格清新童趣,大多描写故乡的北国风情,美好而温暖,充满爱意。比较突出的小说作品主要有《原始风景》等。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4年,2002年丈夫的离去,命运如闪电一般无情侵入她的童话世界。她深陷痛苦,伤心欲绝。在这时期较少体现爱的主题思想。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至今,迟子建坚强地走出阴霾,这时的她加倍珍惜生命中的曾今拥有,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爱进行了理性地思考,显得成熟而温情。在这一时期小说中爱的主题思想更为浓烈,主要作品有《逆行的精灵》等。
纵观迟子建的小说,发现其对东北自然环境的热爱是她作品的情感底色,同时展现着人与人和谐相处形成的温暖而又美好的情愫。她的爱的主题的体现主要表现对自然和社会的爱,而东北的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的熏陶、独特的审美追求形成了她小说中创作的爱的主题。
2 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的体现
爱是什么?对于古今中外的学者们而言,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永远不老的文学主题。中国古代学者对爱的解释主要在《古汉语字典》中有喜爱、心爱、爱护、同情、爱惜、吝啬、爱好的意思。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对于爱的解释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褒义的色彩:对人或者事物有着真挚的情感,有喜爱、爱情、爱戴、爱怜、爱恋之意。而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的主要体现了浓浓的自然之爱和社会之爱。
在迟子建的爱的童话世界里,她作品中充满了北极村童话的笔触。她创作的爱的主题主要倾向于情感的表达,而她的情感大多数洋溢着爱的旋律,这个旋律主要倾向于对自然万物灵性的讴歌和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礼赞。在她的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秀色可餐的树木山川,感知到自然万物的亲切召唤,体会到人间的人情冷暖。论文下面主要从自然之爱和社会之爱这两个方面对迟子建小说中爱的主题的体现进行阐释。
2.1 自然之爱
迟子建是有浓烈的自然情谊的东北女作家。她对万物的抒写,主要表现在对北极村原始生态风景的赞美和万物灵性的歌颂,下面对自然之爱的抒写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2.1.1 极地“原始风景”的讴歌
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寄托的家园,对这个美好家园的拥有、把握以及回归自然,构成了迟子建小说中独特的自然童话世界。[1]在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相处存在着矛盾,一方面人类为了自己生存而大量砍伐自然中的树木,甚至为了获得眼前既得的利益,对大自然的物资进行掠夺,使得一部分贵重动植物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人类在改变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往往造成了自然环境的失衡。面对着人类对自然的挖掘,迟子建不堪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对大自然具有独特情结的迟子建,凭借自己艺术世界里的丰富的想象,在作品中用文字来绘制北极村的原始风景,使读者的内心澎湃的自然情结得以释放。
徜徉于迟子建的童话世界里,就像走进了清新的大自然中,使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给我们描述了这样和谐的环境,在鄂温克那里存在着这样的原始风景,鄂温克人数百年前从贝加尔湖迁徙而来,与驯鹿相依为命,在那里有星空、河流、绿地、山川、月亮、阳光等等,这一切的风景是那么的融洽。在北极村原始的森林树木彰显了永久不衰的爱,代表了活力,生机勃勃,而河流则暗指了生命的延续,以及潇洒的流动。
在《原始风景》中,风景与人存有互通之处,自然有人类的最初记忆,换句话说自然风景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初始记忆。文中这样描述:“我还对童年时所领略到的那种奇异的风景情有独钟,譬如铺天盖地的大雪,轰轰烈烈的晚霞。”在那样的风景中还有金色的草垛,在那草垛中藏着金色的小孩。那金色的点缀不是偶然的配饰,而是持久的存在。[2]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充分的体现了她对自然原始风景的讴歌与赞美,突出强调对自然的热爱的主题。
迟子建往往采用儿童独特的视野角度来叙述,通过这种方式来讴歌美好的大自然,以这种方式叙述使得文章充满了一种儿童至纯的味道,如天籁。如《北极村童话》这篇小说中的小女孩,在她的眼中船可以像小蝌蚪一样在江中欢呼雀跃,又或者天上的云像兔子蜷缩在窝里睡觉,有的也像猫在捉老鼠,还有的像小狗。《疯人院的小磨盘》中的小磨盘,西边天空有了嫣红色的晚霞的时候,她就会出神的看上一会,在她的眼里,自然界的晚霞犹如焰火一样,有的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汹涌。这些原始风景通过一个女孩或男孩的眼睛来看,从他们的视角来叙述极地的原始风景,通过儿童尚未污浊的心灵,以及他们的天性本真,并且明朗质朴,更多含有一种质朴的特质,来述说自然的奇特。儿童的思维更接近人性的本真,象征着人类存在的初始状态,是人类生存的源泉。
阅读迟子建的小说作品,也不难看出她对北极自然原始风景的热爱,和对东北那块黑土地有着独有的情愫。在她的小说创作过程中,对自然风景进行精挑细选的选择,这些好像吐露心声的风景描写,是作家心理活动的鲜活呈现。还有其它的自然物如月光、鱼、森林等等,原始风景作为作家情感寄托的载体,通过对它们的书写,突出表现了爱的情感主题,并对自然进行了讴歌与赞美。
2.1.2 万物灵性的歌颂
迟子建说:“我觉得自然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一直认为,大自然是这个世界上真正不朽的东西。它有呼吸,有灵性,往往会使你与它产生共鸣。”[3]对于万物灵性的主题,更为重要的倾向于对万物灵性的歌颂与赞美,这样的歌颂与赞美也充分的体现了爱的主题的思想。
迟子建的小说作品中表达出一种诗意的品格,她将爱意与温情融进了她的小说文字中。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不加雕饰的描写。她描写爱往往从底层劳动人民家庭生活中最为朴实的生活情感的角度进行描写,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等。
致 谢
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得到了易东生老师的精心指导,在修改和指导论文的过程中一直都耐心地给予我帮助和意见,使我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显示了老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此,我对易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以及真心的祝福。
[6] 方守金.《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