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粉丝”现象探析
目录
1引言 1
2微博粉丝的概况 2
2.1粉丝的含义 2
2.2微博粉丝的含义 2
2.2.1微博 3
2.2.2微博粉丝 4
2.3微博粉丝的主体特征 4
3微博粉丝的分类及形成方式 5
3.1粉丝的分类 5
3.1.1通过官方认证的粉丝 5
3.1.2内容类账户粉丝 5
3.1.3意见领袖类草根粉丝 6
3.2微博粉丝的形成方式 6
3.2.1通过主动关注成为粉丝 6
3.2.2双方互相认识,互为粉丝 7
3.2.3关注的动机不纯及虚假粉和僵尸粉 7
4微博粉丝现象的影响 8
4.1微博粉丝现象的正面影响 8
4.2微博粉丝现象的负面影响 11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关于粉丝的研究,在外国的社会学、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等诸多研究领域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因为一些著名学者的极力推动,粉丝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己经开始了多重研究视角与多重理论维度的粉丝研究。目前,研究粉丝的学者主要集中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少数口、韩等亚洲国家当中。而且粉丝研究正在逐渐成为学者们在研究受众时的一种主流取向。
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和著作是(美)希尔斯2002年出版的《迷文化》。希尔斯认为,迷是媒介消费研究之中最深受关注的研究客体,迷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甚至近乎狂热的态度投入到文本的解读之中,其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甚至是编剧和作者都望尘莫及的。
微博粉丝与传统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义上的粉丝有许多相同点,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值得深思。本文由此出发,对微博粉丝进行了深入研究。微博粉丝即微博中“关注者”,是指在微博中,对其他用户的进行关注的微博使用者。微博粉丝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真实有效的微博用户都既是微博粉丝又是被关注者。
本文首先对微博粉丝进行了总体上的概述,从传统意义上的粉丝入手,研究粉丝的特点。并结合微博,研究微博粉丝与传统意义上的粉丝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总结微博粉丝的突出特点。然后通过微博实例深入分析微博粉丝的如何形成的,粉丝中除了有对关注对象有好感的粉丝,还有关注目的不纯的粉丝,甚至还有粉丝公司制造出来的大量虚假粉丝。最后,通过对微博粉丝的特点和形成分析,总结微博粉丝所具有的对微博发展的影响、对广告营销事业的影响、对名人的自律的促进等巨大能量。并且在文章的结尾,阐述了笔者对微博粉丝的一些展望,以及对解决微博粉丝问题的一些建议。
本文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文 本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认清微博粉丝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微博粉丝的形成以及微博粉丝所具有的强大能量,并且分析微博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对当前微博粉丝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建议。
2 微博粉丝的概况
2. 1 粉丝的含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在这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对于“粉丝”
一词早己经屡见不鲜了。“粉丝”一词是英语中“fans”的音译。"fan”的中文翻译是:(运动、电影等的)迷,热心的爱好者、支持者,"fans”是“fan”的复数形式,也被译为“迷”。[1]
“粉丝”,之所以又被称为“媒介迷”,就是因为这些著名的迷研究学者的理论出发点都是传播学研究当中的受众理论。粉丝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他们崇拜的对象,就算是最不起眼的部分,他们也能倒背如流,而对于他们崇拜的对象的经典电影和音乐,可以信手拈来、一字不差。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形容粉丝最经常使用的词语是“追星族”,大多数人用它来形容各种“粉丝”。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语言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这个选秀节目在2005年的爆红之后,绝大部分人开始使用“粉丝”这个潮流、通俗易懂的词语。就这样,“追星族”这个陈旧的代号就被逐渐放弃使用了,而“媒介迷”一般都出现在学术研究的成果之中。所以“粉丝”一词才能够迅速被大众所接受并且快速普及。[2]
今天我们所接触的“粉丝”己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同过去的各种“迷”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时至今日,“粉丝”在意不仅是传统层面上的大众媒介文化传播的受众了。除了都极度迷恋和崇拜他们的偶像这一共同点之外,“粉丝”相比起“迷”们更有自己的群体性特征,也更善于主动和他们的偶像进行交流。现在的粉丝拥有他们自己的粉丝文化,并且己经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体系,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粉丝己经成为了传播的主体。
综上所述,本文对“粉丝”的界定就是:狂热的爱好、崇拜某个对象,并且通过传播行为对崇拜对象进行建构从而达到心理满足的个人或群体。粉丝迷恋崇拜的对象不仅限定于特定人物,还可以是某品牌,甚至可以是某个文化作品。
2. 2 微博粉丝的含义
2.2.1 微博
微博的核心在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微”字,通俗地讲就是发布的信息要短,因此很多网站都把微博的字数限制在140个字以内。微博的众多定义基本都是对其基本特征所进行的描述。
大体上,微博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内容精炼、涵义浅显。
国外的Twitter的发布字数的限制是140字,所以国内主流微博大多都是把微博内容限制在140字以内。所以说微博的主流仍是内容短小,随手可发,及时更新。而与之相对应的,因为字数的限制,导致人们无法在微博当中表达深刻的涵义,所以微博的内容通常都比较通俗易懂。
(2)即时性强。
首先是因为微博具有字数限制,140个字的微博鼓励人们发状态性的内容,并且随时更新。其次书写微博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往往是所见所闻、随感而发,不怕内容少。而且是发布微博具有多种多样的平台,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高科技终端设备进行微博的发布,让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微博。
(3)社交功能强大。
微博虽然与FACEBOOK、人人网等传统社交类网站不同,却仍然拥有强大的社交功能。但是相比传统社交网站,微博用户能够更加自由随性、随时随地的更新生活状态、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家里、路上、旅行中等等所有能够与互联网连接的地方都可以发布微博。微博中一大部分信息都是用户即时更新的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这类信息十分简短而生活化,使微博变成了真实生活的网络映射,还能够让关注你的粉丝们及时了解你真实动态,这就使得微博粉丝之间的互动具有普通社交网站所不具备亲切感和参与感。
(5)兼容性超强。
微博的超强兼容性表现在它融合了许多的网络功能,如群体讨论、电子相册、即时通讯等等。基本上目前所有网站的微博平台都能够支持图片、音视频文件的上传、转发和播放的需要。微博还拥有众多的第三方客户端以及微博应用插件。还有许多门户网站都与微博有捆绑关系,粉丝在看见新奇有趣的内容时,可以简单快速的一键分享到自己的微博账户之中。现在微博还出现了线游戏应用,这都是因为微博的高度兼容性。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意味者我即将毕业而踏入社会,激动之情油然而生。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的整个过程中,许多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我的指导老师郁大海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1引言 1
2微博粉丝的概况 2
2.1粉丝的含义 2
2.2微博粉丝的含义 2
2.2.1微博 3
2.2.2微博粉丝 4
2.3微博粉丝的主体特征 4
3微博粉丝的分类及形成方式 5
3.1粉丝的分类 5
3.1.1通过官方认证的粉丝 5
3.1.2内容类账户粉丝 5
3.1.3意见领袖类草根粉丝 6
3.2微博粉丝的形成方式 6
3.2.1通过主动关注成为粉丝 6
3.2.2双方互相认识,互为粉丝 7
3.2.3关注的动机不纯及虚假粉和僵尸粉 7
4微博粉丝现象的影响 8
4.1微博粉丝现象的正面影响 8
4.2微博粉丝现象的负面影响 11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关于粉丝的研究,在外国的社会学、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等诸多研究领域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因为一些著名学者的极力推动,粉丝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己经开始了多重研究视角与多重理论维度的粉丝研究。目前,研究粉丝的学者主要集中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少数口、韩等亚洲国家当中。而且粉丝研究正在逐渐成为学者们在研究受众时的一种主流取向。
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和著作是(美)希尔斯2002年出版的《迷文化》。希尔斯认为,迷是媒介消费研究之中最深受关注的研究客体,迷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甚至近乎狂热的态度投入到文本的解读之中,其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甚至是编剧和作者都望尘莫及的。
微博粉丝与传统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义上的粉丝有许多相同点,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值得深思。本文由此出发,对微博粉丝进行了深入研究。微博粉丝即微博中“关注者”,是指在微博中,对其他用户的进行关注的微博使用者。微博粉丝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真实有效的微博用户都既是微博粉丝又是被关注者。
本文首先对微博粉丝进行了总体上的概述,从传统意义上的粉丝入手,研究粉丝的特点。并结合微博,研究微博粉丝与传统意义上的粉丝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总结微博粉丝的突出特点。然后通过微博实例深入分析微博粉丝的如何形成的,粉丝中除了有对关注对象有好感的粉丝,还有关注目的不纯的粉丝,甚至还有粉丝公司制造出来的大量虚假粉丝。最后,通过对微博粉丝的特点和形成分析,总结微博粉丝所具有的对微博发展的影响、对广告营销事业的影响、对名人的自律的促进等巨大能量。并且在文章的结尾,阐述了笔者对微博粉丝的一些展望,以及对解决微博粉丝问题的一些建议。
本文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文 本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认清微博粉丝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微博粉丝的形成以及微博粉丝所具有的强大能量,并且分析微博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对当前微博粉丝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建议。
2 微博粉丝的概况
2. 1 粉丝的含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在这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对于“粉丝”
一词早己经屡见不鲜了。“粉丝”一词是英语中“fans”的音译。"fan”的中文翻译是:(运动、电影等的)迷,热心的爱好者、支持者,"fans”是“fan”的复数形式,也被译为“迷”。[1]
“粉丝”,之所以又被称为“媒介迷”,就是因为这些著名的迷研究学者的理论出发点都是传播学研究当中的受众理论。粉丝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他们崇拜的对象,就算是最不起眼的部分,他们也能倒背如流,而对于他们崇拜的对象的经典电影和音乐,可以信手拈来、一字不差。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形容粉丝最经常使用的词语是“追星族”,大多数人用它来形容各种“粉丝”。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语言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这个选秀节目在2005年的爆红之后,绝大部分人开始使用“粉丝”这个潮流、通俗易懂的词语。就这样,“追星族”这个陈旧的代号就被逐渐放弃使用了,而“媒介迷”一般都出现在学术研究的成果之中。所以“粉丝”一词才能够迅速被大众所接受并且快速普及。[2]
今天我们所接触的“粉丝”己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同过去的各种“迷”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时至今日,“粉丝”在意不仅是传统层面上的大众媒介文化传播的受众了。除了都极度迷恋和崇拜他们的偶像这一共同点之外,“粉丝”相比起“迷”们更有自己的群体性特征,也更善于主动和他们的偶像进行交流。现在的粉丝拥有他们自己的粉丝文化,并且己经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体系,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粉丝己经成为了传播的主体。
综上所述,本文对“粉丝”的界定就是:狂热的爱好、崇拜某个对象,并且通过传播行为对崇拜对象进行建构从而达到心理满足的个人或群体。粉丝迷恋崇拜的对象不仅限定于特定人物,还可以是某品牌,甚至可以是某个文化作品。
2. 2 微博粉丝的含义
2.2.1 微博
微博的核心在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微”字,通俗地讲就是发布的信息要短,因此很多网站都把微博的字数限制在140个字以内。微博的众多定义基本都是对其基本特征所进行的描述。
大体上,微博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内容精炼、涵义浅显。
国外的Twitter的发布字数的限制是140字,所以国内主流微博大多都是把微博内容限制在140字以内。所以说微博的主流仍是内容短小,随手可发,及时更新。而与之相对应的,因为字数的限制,导致人们无法在微博当中表达深刻的涵义,所以微博的内容通常都比较通俗易懂。
(2)即时性强。
首先是因为微博具有字数限制,140个字的微博鼓励人们发状态性的内容,并且随时更新。其次书写微博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往往是所见所闻、随感而发,不怕内容少。而且是发布微博具有多种多样的平台,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高科技终端设备进行微博的发布,让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微博。
(3)社交功能强大。
微博虽然与FACEBOOK、人人网等传统社交类网站不同,却仍然拥有强大的社交功能。但是相比传统社交网站,微博用户能够更加自由随性、随时随地的更新生活状态、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家里、路上、旅行中等等所有能够与互联网连接的地方都可以发布微博。微博中一大部分信息都是用户即时更新的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这类信息十分简短而生活化,使微博变成了真实生活的网络映射,还能够让关注你的粉丝们及时了解你真实动态,这就使得微博粉丝之间的互动具有普通社交网站所不具备亲切感和参与感。
(5)兼容性超强。
微博的超强兼容性表现在它融合了许多的网络功能,如群体讨论、电子相册、即时通讯等等。基本上目前所有网站的微博平台都能够支持图片、音视频文件的上传、转发和播放的需要。微博还拥有众多的第三方客户端以及微博应用插件。还有许多门户网站都与微博有捆绑关系,粉丝在看见新奇有趣的内容时,可以简单快速的一键分享到自己的微博账户之中。现在微博还出现了线游戏应用,这都是因为微博的高度兼容性。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意味者我即将毕业而踏入社会,激动之情油然而生。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的整个过程中,许多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我的指导老师郁大海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