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方式创新(附件)【字数:9670】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社会呈现信息爆炸、各大媒体如雨后春笋迸发而起的一派繁荣景象,进而变成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给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导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媒介与舆论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我国电视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面临的变化与挑战,研究欠缺的方面和所占有的优势,从而寻找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法,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舆论引导机制,客观的评价事实,指出舆论引导方式的创新,促进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社会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化的过程,电视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方式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突破,并将任重而道远。只有紧随时代发展的脉搏,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及时接收民众的心态,才能提升电视媒体的独有社会舆论引导能力。只有提升和改良舆论环境,不断提高舆论宣传的方式和创新,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媒介与舆论1
1.1媒介的发展与变化1
1.2舆论的产生与引导1
1.2.1舆论的含义1
1.2.2舆论的产生1
1.3媒介与舆论引导2
第二章 电视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面临的变化与挑战3
2.1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现状3
2.2电视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3
2.3网络舆情对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挑战4
电视媒体舆论引导的方式创新6
3.1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发展6
3.1.1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7
3.2跨媒体合作7
3.2.1不同媒体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8
结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第一章 媒介与舆论
1.1媒介的发展与变化
媒介是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媒介一词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中叶,经历了原始媒介、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到信息时代的变化过程。传统媒介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代表的平台逐渐转向网络发展的趋势。
媒介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四万至五万年前人类发明了口头语言,人类进入口头传播时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时媒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面对面口头传播。紧接着500年前就出现了文字,文字的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远远优越于先前的语言传播。1456年,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术的产生,打破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距,使传媒面向大众,人类开始进入大众传播时代。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的电话引领人类走进了电子媒介的新时代。电子媒介不仅在时间、空间上较印刷媒介有较大的进步,同时带给人类全方位的新感受,通过器官向外界的延伸,形成了人体外化形式和传播的体系。人们了解信息不在仅局限于报纸或广播的片面传播,而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电子设备,更加快速了解事态的变化,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仅依托于视觉方面的局限,可以享受到眼睛看、耳朵听并快速捕捉到大众看法的多元化感受。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市场的进步,开拓了人类传播的全新领域。20世纪90年代电子信息的突飞猛进,带领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媒介与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从而使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
1.2舆论的产生与引导
1.2.1舆论的含义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群体对于某个发生的社会事件或话题而表达个人观点、主观看法、情感流露和信念的集合体。舆论是受众对于社会现象的一种心理、情感的反应趋向。舆论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种是来源于群众的自发性,另一种是来自有目的的舆论的引导。舆论折射人心所向,关乎人的行动和社会发展,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
1.2.2舆论的产生
舆论的形成依托一定的社会条件,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是舆论形成的必要因素。以往的舆论产生首先是通过人们面对面的口头传播,当这些舆论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会引起媒介的关注,进而把这种舆论发布反馈给群体。而现在基于网络的快捷性,人们几乎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快速传达自己的意见。舆论的产生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社会某种问题的产生会刺激人类主观意见和情感倾向的出现。这种舆论源于人类在社会群体中人们基于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或自发或分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意见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相互协同。类似的意见越来越多,相互影响在意见领袖引导下就会达到统一。
三、强大的权威组织和不同种类社会媒介的加入促进了意见形成主流,刺激舆论的产生。
1.3媒介与舆论引导
媒介的发展推动了舆论的传播。媒介从原始媒介、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到信息时代的变化过程都推动了舆论的扩散。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7.18亿,互联网覆盖率为68.7%,手机用户早就突破12亿,可见手机已经超过电脑用户成为最大的移动媒介。而衍生出的微信、微博用户超过6亿,无论我们支持与否,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媒介的发展,我们的舆论传播在被推着走。互联网变成了舆论的主力军,手机媒体依靠强大的市场覆盖量而成为了舆论的催化剂。作为手机里强势的社交软件微信和微博的存在也愈加活跃的推动舆论的传播。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不断挑战主流电视媒介的地位,同时也推动电视媒介自身的改善。
社会生活中很多舆论都来源于大众传播,而媒介又作为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而影响着人类的心理、认知和观念最后把受众置于严重的舆论中。在新媒体日益兴盛的今天,信息传播时代急剧变革,舆论环境也更加多元化,因此要更加重视媒介在舆论面前的领导能力与方向。随着各大媒介的发展,舆论引导目前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传统主流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攻击。二:网络媒体也要从传统媒体汲取养分进行自身的完善提高舆论引导质量。当今社会,各大媒体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做到及时、有效、明确的传播社会信息,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舆论引导工作的好坏关系国家的安全和社会和谐,舆论的强大引导能力体现党执政能力和引导力方面的水平。目前主要面对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深刻且复杂,手机等新兴媒体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媒介如何做到及时有效地实施舆论引导,愈加完善地汇聚科学发展、引导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是电视媒体做好引导思想领域十分紧急的责任。
目前媒介形成了两大阵营,一个是电视媒体、广播、报纸这样的传统主流媒体,另一方就互联网、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这两方媒介各自存在着其优缺点,从而导致在舆论引导方面有着不同的阵营。较之以前,人们愿意在网络上抒发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基于互联网的隐蔽性和随意性会导致不正当的舆论引导方向。所以,对于媒介与舆论引导的关系,国家机关应作出适当的调整以稳定和谐的舆论环境并有效提高各媒介的引导能力。
目 录
第一章 媒介与舆论1
1.1媒介的发展与变化1
1.2舆论的产生与引导1
1.2.1舆论的含义1
1.2.2舆论的产生1
1.3媒介与舆论引导2
第二章 电视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面临的变化与挑战3
2.1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现状3
2.2电视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3
2.3网络舆情对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挑战4
电视媒体舆论引导的方式创新6
3.1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发展6
3.1.1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7
3.2跨媒体合作7
3.2.1不同媒体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8
结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第一章 媒介与舆论
1.1媒介的发展与变化
媒介是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媒介一词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中叶,经历了原始媒介、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到信息时代的变化过程。传统媒介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为代表的平台逐渐转向网络发展的趋势。
媒介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四万至五万年前人类发明了口头语言,人类进入口头传播时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时媒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面对面口头传播。紧接着500年前就出现了文字,文字的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远远优越于先前的语言传播。1456年,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术的产生,打破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距,使传媒面向大众,人类开始进入大众传播时代。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的电话引领人类走进了电子媒介的新时代。电子媒介不仅在时间、空间上较印刷媒介有较大的进步,同时带给人类全方位的新感受,通过器官向外界的延伸,形成了人体外化形式和传播的体系。人们了解信息不在仅局限于报纸或广播的片面传播,而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电子设备,更加快速了解事态的变化,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仅依托于视觉方面的局限,可以享受到眼睛看、耳朵听并快速捕捉到大众看法的多元化感受。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市场的进步,开拓了人类传播的全新领域。20世纪90年代电子信息的突飞猛进,带领人类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媒介与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从而使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
1.2舆论的产生与引导
1.2.1舆论的含义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群体对于某个发生的社会事件或话题而表达个人观点、主观看法、情感流露和信念的集合体。舆论是受众对于社会现象的一种心理、情感的反应趋向。舆论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种是来源于群众的自发性,另一种是来自有目的的舆论的引导。舆论折射人心所向,关乎人的行动和社会发展,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
1.2.2舆论的产生
舆论的形成依托一定的社会条件,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是舆论形成的必要因素。以往的舆论产生首先是通过人们面对面的口头传播,当这些舆论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会引起媒介的关注,进而把这种舆论发布反馈给群体。而现在基于网络的快捷性,人们几乎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快速传达自己的意见。舆论的产生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社会某种问题的产生会刺激人类主观意见和情感倾向的出现。这种舆论源于人类在社会群体中人们基于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或自发或分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意见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相互协同。类似的意见越来越多,相互影响在意见领袖引导下就会达到统一。
三、强大的权威组织和不同种类社会媒介的加入促进了意见形成主流,刺激舆论的产生。
1.3媒介与舆论引导
媒介的发展推动了舆论的传播。媒介从原始媒介、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到信息时代的变化过程都推动了舆论的扩散。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7.18亿,互联网覆盖率为68.7%,手机用户早就突破12亿,可见手机已经超过电脑用户成为最大的移动媒介。而衍生出的微信、微博用户超过6亿,无论我们支持与否,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媒介的发展,我们的舆论传播在被推着走。互联网变成了舆论的主力军,手机媒体依靠强大的市场覆盖量而成为了舆论的催化剂。作为手机里强势的社交软件微信和微博的存在也愈加活跃的推动舆论的传播。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不断挑战主流电视媒介的地位,同时也推动电视媒介自身的改善。
社会生活中很多舆论都来源于大众传播,而媒介又作为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而影响着人类的心理、认知和观念最后把受众置于严重的舆论中。在新媒体日益兴盛的今天,信息传播时代急剧变革,舆论环境也更加多元化,因此要更加重视媒介在舆论面前的领导能力与方向。随着各大媒介的发展,舆论引导目前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传统主流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攻击。二:网络媒体也要从传统媒体汲取养分进行自身的完善提高舆论引导质量。当今社会,各大媒体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做到及时、有效、明确的传播社会信息,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舆论引导工作的好坏关系国家的安全和社会和谐,舆论的强大引导能力体现党执政能力和引导力方面的水平。目前主要面对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深刻且复杂,手机等新兴媒体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媒介如何做到及时有效地实施舆论引导,愈加完善地汇聚科学发展、引导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是电视媒体做好引导思想领域十分紧急的责任。
目前媒介形成了两大阵营,一个是电视媒体、广播、报纸这样的传统主流媒体,另一方就互联网、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这两方媒介各自存在着其优缺点,从而导致在舆论引导方面有着不同的阵营。较之以前,人们愿意在网络上抒发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基于互联网的隐蔽性和随意性会导致不正当的舆论引导方向。所以,对于媒介与舆论引导的关系,国家机关应作出适当的调整以稳定和谐的舆论环境并有效提高各媒介的引导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