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研究(附件)【字数:11559】

摘 要企业国际化战略是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对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场。中国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全球化可以说是必经之路,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都将带来更高层次的提升。华为公司自1996年开始向国际化起航,起初华为公司的国际化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并曾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难堪局面,于是华为公司开始转变自己的营销战略,历经二十多年的艰辛拓展,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最终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本文以华为公司为对象,通过对华为实施国际化的动因和国际化进程的阐述,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展开分析。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SWOT analysis; HUAWE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第一章 文献回顾 2
1.1国际化理论基础 2
1.2国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3
1.3国际化战略层面分析 4
第二章 华为公司简介 5
2.1公司概况 5
2.2企业文化 5
第三章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6
3.1华为国际化的动因 6
3.2 华为的国际化进程 7
3.3华为国际化战略的SWOT分析 8
第四章 华为国际化的战略举措分析 12
4.1占领技术核心制高点 12
4.2管理体制国际化 12
4.3国际化中的“本土化” 1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引言
华为,中国企业在世界的代言人,目前世界通信设备产业化、规模化最大的跨国企业,凭借自身艰苦卓绝地奋斗精神及其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在世界通信设备领域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由于其成功地表现,华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掌声。
经历整整三十年,华为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根据国际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总结管理经验,敢于“推倒重来”,秉承独立自主的精神,学习和积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量“造血经验",同时选择性地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企业发展中融合中西方的管理之道,独创出适合华为的一套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在大型企业的管理方面,华为勇于探索,吸收西方管理精髓并与自身国情相结合,成为中国企业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在任正非敏锐的长远眼光的带领下,华为开始了一条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国际化进程。二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华为克服了全球化之路上的重重险阻,在通信设备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华为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自身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机制创新等新的一系列问题。总而言之华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为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迈出了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一步。本文希望通过以华为为例,阐述在企业确立全球化的意志之下,战略是如何帮助企业达到国际化的终极目标的。
第一章 文献回顾
1.1国际化理论基础
1.1.1国际化概念及内涵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企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当前区域开发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和服务的方式。
商业活动在没有语言和文化做背景的支持下完成的。企业国际化指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只专注于某一国家和地区,更侧重于于通过国际市场进行资源重组,合理将各地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发挥其最大效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受众范围,提高企业利润。
如果按照单个企业做为出发点,企业国际化分为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这三个方面。
如果按照企业活动作为出发点,企业国际化分为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要素。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直接或间接以进口的方式提升生产要素的国际化,其主要形式分为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向国际化与内向国际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外向国际化是以出口的方式直接或间接提升生产要素,其主要形式分为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签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企业国际化和国际化企业是两个既有共同点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的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后者强调的是这一过程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结果。
1.1.2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批现代跨国公司出现在欧洲。1815年比利时的萨?高科利乐钢铁公司在普鲁士建立了子公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物流费用和高额关税的原因,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开始选择走出去在海外设立分公司。
第二次跨国投资热潮从1945年持续到60年代末,一方面美国企业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获得大力发展,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却因为相同的原因大幅度衰落,这样的情形导致美国企业纷纷进入欧洲市场。随着美国企业对欧洲市场的激活,欧洲的企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机遇,并共同联合将欧洲市场连为一体。美国由于产品出口的因素,关税和运费增加了其成本,使得无法与欧洲当地产品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开始在欧洲就地建厂并生产,与此同时,拉美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也使得美国企业纷纷进驻这些地区雇佣当地的劳动力就地生产并销售。
第三次跨国投资热潮随着二战后欧洲与日本的经济复苏开始,该热潮开始于70年代初,截止于20世纪末。二战之后的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在外资的涌入和战后的重建中受到了极大刺激,开始迅猛发展,但是随着发展进程的加快,本国仅有的地域已经无法满足它们的发展空间,因此欧洲和日本纷纷选择跨国投资。
第四次跨国公司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之前的海外投资中继续扩张其实力,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看到了跨国投资的机遇,因此纷纷加速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国几乎不存在地域的限制,在这样的技术革新下,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与过去相比可谓突飞猛进,企业国际化显然已成为大势所趋,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1.2国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国际战略:企业国际化战略是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国土之外的发展战略。大多数的国际企业把在本国开发的各种不同的产品推向新的海外市场以及通过该方式创造了利润。
多国战略:基于统一的经营原则和目标,以各东道国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生产来经营。母公司的主要责任是总体战略的制定以及对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同时监督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情况及其目标控制情况;因此海外的子公司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易于根据当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最大程度地顾及地域差别是采用多国战略的核心所在。很多多国型企业的经营成本很高,当企业面临的局面是降低成本的压力较小,地域差距产生较大压力时,采用多国战略是最有意义的。很多多国型企业由于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发展迅速,最后发展成为较独立的各母公司的松散联合体,导致母公司缺失了向全球各子公司转移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能力。这是该战略的另一大缺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2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