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活方式对信用卡消费影响的研究

不同生活方式对信用卡消费影响的研究[20200414181052]
摘 要
信用卡作为当今社会便捷消费的一种超前的新生的消费产品,逐渐被大众认可。因其具有多样化消费功能,能够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不同生活方式下的消费者拥有不同的支配和使用信用卡习惯。信用卡在现今信息化的社会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胶货币时代已然到来。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构建了不同生活方式对信用卡消费影响的模型,并且通过市场调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家庭意识、挑战意识、冲动性意识、追求时尚意识和信息搜集意识对信用卡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方差分析说明了年龄、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显著性比较强。
在此结论之上,本研究可以为各银行提供一些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营销建议,体现了一定的实用性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信用卡消费生活方式实证分析
目 录
一、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2.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
1.2.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 国外研究现状 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4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4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5
二、理论基础 5
2.1 生活方式 5
2.2 信用卡 6
三、研究设计 7
3.1 模型的构建及假设提出 7
3.2 假设的提出 8
3.2.1 人口统计变量对信用卡消费行为的影响 8
3.2.2 生活方式对信用卡消费行为的影响 10
3.2.3 提出假设 10
3.3 量表设计 10
3.4 问卷设计 13
3.5 数据研究方法 13
四、实证研究 14
4.1 数据的来源与搜集 14
4.1.1 人口统计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14
4.1.2 测量题项的描述性统计 15
4.2 可靠性分析 18
4.2.1 信度分析 18
4.2.2 效度分析 19
4.3 因子分析 19
4.3.1 生活方式因子分析 19
4.3.2 信用卡消费因子分析 21
4.4 相关分析 22
4.5 回归分析 24
4.6 方差分析 26
4.6.1 性别对信用卡消费因素的方差分析 26
4.6.2 年龄对信用卡消费因素的方差分析 27
4.6.3 收入对信用卡消费因素的方差分析 29
4.6.4 持卡数对信用卡消费因素的方差分析 31
4.6.5 持卡时间对信用卡消费因素的方差分析 32
4.6.6 月消费次数对信用卡消费因素的方差分析 34
4.7 结果分析 36
五、结论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 39
致谢 42
一、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金融格局不断提升变化,经济局势日渐明朗,居民个人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及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个人信用得到重视,用卡环境不断改善,人手一卡的时代已经悄然而至,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
1985年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首次进入国内市场,其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到高速发展的一个艰难过程。与此同时,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各大银行之间的营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们高度重视并拓展信用卡业务,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信用卡及信用卡产品,信用卡市场上逐步显现出巨大商机以及广阔的盈利空间。信用卡的普及使社会进入塑胶货币时代,交易媒体有了新的形式。
由于人口统计变量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深入探究消费者行为全貌,在经过多次研究后,学者们把生活方式的概念引入营销领域,生活方式这一因素成为营销人员在了解消费者行为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虽然生活方式作为标准被引入到了信用卡营销过程中,但是,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不能很好的说明两者的相互关系及他们之间的影响机制。[1]
因此,银行和发卡机构必须考虑其营销策略是否符合国内消费者,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生活方式在信用卡消费上的差异,以便于银行制定出适销对路的营销组合策略。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营销者想要真正参透消费者的心理,针对相应消费者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刺激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消费,实现自己盈利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了解影响消费者信用卡使用的心理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站在行销的立场上,从消费者心理层面出发,来探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对信用卡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生活方式对消费者信用卡消费行为各方面的影响,描述各类生活方式下的消费人群在信用卡使用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在使用信用卡的基础上调查了解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生活方式下人们的各种需求,并将其细分为几个层次群体,提供相对应的服务。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在信用卡消费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探讨消费者的不同生活方式对消费行为的各种影响;第二,由于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现在还较少,特别是基于生活方式这一视角。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本研究为社会学角度下的消费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探索性的路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Plummer首先对信用卡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信用卡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生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信用卡使用者更活跃,更文雅和更时尚,也更具有冒险精神。同时,他还发现信用卡使用者比非使用者具有更高的社会阶层和收入。
Wiley和Richard研究发现:心理地图分析能够有效地预测信用卡使用模型。他们利用心理地图将信用卡的使用者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使用者。他们的发现结果支持了Plummer的研究成果。
Hayhoe等研究人员研究了美国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的特点,并认为不同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学生在对金钱和信用卡的态度及使用行为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王河星和辜俊岳在消费者差异化的基础上,以生活形态因素做有效的市场细分,研究了台湾地区不同消费者族群影响消费者选用信用卡的重要因素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对使用信用卡产品上的消费者资讯,构建出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信用卡产品服务模式,提供发卡银行经营策略上的参考依据。
杜建芳认为我国信用卡消费存在短板问题,如:心理短板、受理短板、管理短板、监理短板、法理短板等现象。她认为我国要倡导正确的消费卡使用的科学观念,优化消费卡的受理环境,强化消费卡消费的配套管理,架构信用卡消费的监管体系,加快信用卡消费的法制建设。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才能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球”的美好愿景。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章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本研究的框架和研究流程。
第二章,理论基础。本章回顾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包括生活方式、信用卡态度以及关于这些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理论和研究。这为本文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研究设计。本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整理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提出研究模型和框架,并以模型为基础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提出了各变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经过前测,设计并正式发放问卷。
第四章,实证研究。本章将回收盼数据进行统计著分析,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得出研究结果。
第五章,论证。本章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并就结论给予分析,同时指出了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及内容效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加入分类变量后的回归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23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