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任民补习学校课程的营销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近些年,中国培训机构步入繁荣发展的阶段。教育培训的要求较低,个人和一些机构为了谋取利益进入这个发展的阶段。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留学热潮,新东方在不断壮大。同时随着教育人才的出现和教育品牌的崛起,民办教育的弱势地位渐渐发生改变。由于各个教育机构教育水平的层次不齐,现阶段教育培训行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有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达到盈利的效果,他们会将学生的课时给缩短,同时又增加每堂课的知识量,使学生难以消化。还有,有些机构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效益,聘请的教育工作者水平不高,常常会将学生引入到一些错误的思路上去,教学质量上不去。所以说想要更好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我们就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约束和监督他们的教学情况,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一些规章制度来提高教育培训的门槛,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自发的调节淘汰那些质量不达标的培训机构,使教育培训行业向更加标准化的方面发展。本论文主要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结合远东任民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远东任民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在新社会条件下适合远东任民生存的新方法,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营销策略,提高远东任民补习学校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的目的 1
1.2.2研究的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4主要研究方法 3
2远东任民补习学校课程的营销现状分析 4
2.1远东任民补习学校基本情况 4
2.2远东任民补习学校课程4P分析 4
2.2.1产品策略分析 4
2.2.2定价策略分析 6
2.2.3促销策略分析 6
2.2.4渠道策略分析 7
3 远东任民补习学校课程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8
3.1产品同质化严重及美誉度低 8
3.2价格优势不突出定价不妥当 8
3.3渠道建设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9
3.4促销手段单一对家长缺乏吸引力 10
4远东任民补习学校课程的营销对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4.1大力发展新产品对策 11
4.2采用价格策略来提高远东的生源数量 11
4.3采用灵活促销来提高远东的生源质量 12
4.4加强学校的宣传提高远东的知名度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教育条件都有所改善,人们的文化程度高了,父母对子女的要求高了,每个城市一样,也有补习班,可以这么说,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有补习班。上补习班真的有助于挺高我们的成绩水平吗?上补习班究竟是好是坏?这是家长和老师都想知道的问题。
也许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不肯抽出时间来教育,就把孩子交给了补习班,但是我想说既然重视何不自己来,你们不知道补习班的好坏,就让孩子去学习,正是因为许多家长的忽视,许多不负责任的补习班才会层出不穷。学习这一种的东西,是在兴趣上与学习欲望上建立的。我们在这么一个教育的时代进行这么一个研究性学习,要透彻了解与补习班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懒惰的人中都有这么一条虫,当然这虫并不是真是的虫,而是补习班的老师不负责任,助长我们的懒惰,原本天性爱玩的我们,在他们所谓的补习方法下便得愈来愈愚笨,成绩有好有坏,家长总是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昧得逼迫孩子学习,施加压力。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才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力量。纵观古今,人才对时代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因所处的时代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标准评价。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孩子送到课外的教育机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1.2.2研究的意义
当前,教育补习机构不但是社会存在的教育现象,而且是我们正规学习教育的不足之处。孩子选择课外教育的大部分原因是正常教育学习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了提高成绩孩子们选择了课外补习机构来弥补在学校中的不足。可见,课外补习教育的盛行,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发现现在学校存在的问题,尤其在某个知识在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孩子们去补习学校学习。因此研究课外的知识和创新的教学技巧,有利于弥补正常学习教育的问题,同时为今后的教育体系做铺垫。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广大学子选择校外补习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补习市场的调研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规范补习市场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国外的研究现状
校外辅导教育机构已成为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且已经形成一种产业。国外将校外辅导称为“影子教育”,相关研究开始与20世纪90年代,兴盛整个90年代,并持续至今。主要著作有马克贝磊的书籍《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等。
MarkBray对“影子教育”概念做出进一步的阐述,同时也对课外补习做出了系统的研究。Bray对作为影子教育系统的教育补习的定义与范围,教育补习的特征,包括规范、成本、地域、强度、学科等,教育补习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教育补习对教育社会及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应对政策等做了详细阐述。
国外有很多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在接受正常教学的同时参加开外的补习教育机构。
总而言之,国外对于课外教育机构的研究,对于中国学者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1.3.2国内的研究现状
雷万鹏在2005年发表在《教育与经济》上的论文《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中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得出中国背景下教育补习主要是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提高成绩。
澎湃在2007年发表于《外国中小学教育》的论文《“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一文对近二十年来国外课外补习的分布、规模、科目、强度、影响因素与政府政策及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黄平与蒋平、王巧林主要从补习教育不断兴起的原因的角度对补习教育进行分析,他们分析出补习教育文化兴起的原因有顺应应试教育、全民普遍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认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情况等,他们提出要对补习教育进行合理的规范。
刘永恒2008年发表于《未来与发展》的《近二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等论文中普遍提出文化、教育和经济三方面影响。
中南民族大学的陈全功、程蹊和李忠斌于2011年发表于《教育与经济》上的文章《我国城乡补习教育及其经济成本的调查研究》认为,我国补习教育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小学补课,90年代初期的发展为家教,到21世纪后,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产业化概念的提出,课外补习班出现并迅速演化新的补习(或培训)产业。
1.4主要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运用实际调查法中的直接观察法,就是在现场凭借自己的眼睛观察市场行为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1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