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超视角

“农超对接”作为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产物,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本文基于超市视角,通过对南京地区实行农超对接模式的超市实行满意度的调查,从产品竞争力、价格满意度、物流成本、信息化程度、员工培训五个方面分析农超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以期寻找出一条适合超市“农超对接”顺利开展的道路。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相关文献综述 2
1. 国外农超对接研究综述2
2. 国内农超对接研究综述2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3
(一)数据来源3
(二)研究方法3
(三)概念界定3
三、描述性分析3
(一)产品竞争力3
1. 产品加工程度3
2. 产品溯源性4
(二)价格满意度5
(三)物流成本5
(四)信息化程度6
(五)员工培训情况7
四、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8
(一)主要结论8
(二)相关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1:调研问卷10
南京农超对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超市视角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作为农超对接模式中重要的主体之一,超市相较于农贸市场来说环境卫生,营业时间长,干净快捷,在发达国家,80%的新鲜农产品消费都来自于超市。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超市发展迅速。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同比增长5.1%。门店总数达到10.7万余家,同比增长4.2%。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而南京地处江南“鱼米之乡”,农产品资源丰富,人口众多。2014年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67.8元,消费能力强健。南京早在2009年就开始在大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超市积极试点农超对接模式,并在南京六合地区建立农超对接草鸡基地,其农超对接发展程度较一般城市成熟。另外,南京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扩张迅速,超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农超对接的零售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南京超市普遍还处于农超对接发展的摸索期,仍然有很多问题制约着农超对接的发展,对农超对接模式的优化迫在眉睫。
相关文献综述
鉴于农超对接是我国刚刚兴起的流通模式,而国外有很多国家都早已采用了农超对接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且国外实行农超对接模式较早,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较为成熟。而我国从2008年才开始正式试点农超对接模式,对于农超对接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近几年。故笔者分别从国内外的角度对农超对接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国外农超对接研究综述
Ghezan(2002)等对比研究了阿根廷的一些超市和生鲜供应链后认为,生鲜超市的发展和扩大会排挤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小农户的生存空间,于是得到了超市会成为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的结论。
2.国内农超对接研究综述
现有的文献中,我国一些学者针对农超对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郝琳琳(2012)基于河北省农超对接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农户和超市双赢的角度验证了农超对接模式的可行性。王振林(2011)站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4C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超对接模式可以为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认为农超对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些学者对农超对接的实施模式进行了分析,韩柱等(2012)借鉴日本的农超对接经验对农超对接模式和农超对接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发展农超对接应建立健全市场外的流通体系,鼓励多元化农超对接模式的开展、完善农超对接运行机制等。张国权(2013)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超市与合作社基于“农超对接”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鼓励超市和合作社积极实施农超对接的相关建议。还有一些学者对农超对接中的主体进行分析阐述,查克玲(2014)对目前农超对接各主体的获得的积极影响和面临的挑战及相关对策进行梳理,认为各参与主体在构建阶段、运行阶段和实施保障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挑战,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解决。刘晓峰(2011)对农超对接下农户的参与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降低交易成本是促进农户参与农超对接的有效措施。
而目前基于超市视角的针对性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南京超市在农超对接模式实践期间阻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探索,以超市为研究对象,对超市面临问题进行分析,力求为超市发展农超对接模式提供相应的对策。
二、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研究数据主要通过2015年2月调查南京市实行“农超对接”的超市的生鲜农产品采购及销售部门主管人员得到,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样本有效率为92%,范围覆盖南京市已实现农超对接的不同品牌的大型连锁超市,包括沃尔玛、家乐福、苏果等,实行农超对接的农产品比例都占同种类产品的50%以上。其中被调查者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含5年)占总样本的87%,并对超市的直采经理进行访谈。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际分析相结合,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描述性统计等分析方法,并结合实地走访中采集的相关实例深入分析问题,具体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前人进行的研究,确定研究范围,设计调查问卷。
(2)问卷调查法:运用调查问卷对超市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得到超市满意度评价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访谈法:在实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拥有丰富农超对接模式相关经验的人员进行关键性问题的访谈咨询。
(三)概念界定
在我国政策导向的基础上结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在农超对接模式中,流通的载体一般为生鲜农产品,其相较于其他产品具有易腐性、易损性等特点。“农”指代表农户利益的农民合作社,“超”指进行现代化经营模式的大型连锁超市。
三、描述性分析
超市经营是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模式之一,近年来我国农超对接模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而超市作为农超对接供应链的下游减少了农产品流通中的诸多环节,减少了采购成本。但目前我国超市仍以日用品销售为主,农产品仅仅用来吸引人气,未来农超对接应着力解决超市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使之成为超市的稳定的盈利点和增长点,这就需要对超市进行多方面的优化,本文主要从产品竞争力、价格满意度、物流成本、信息化程度、员工培训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0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