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应届生的入职管理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企业也在有利的大环境下不断壮大,企业规模的提高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人数的增加,这也就涉及到了关于新员工的入职管理问题。再加上90后也逐渐步入职场,这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职管理作为90后新员工进入企业的第一步,在员工的职业生涯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企业并不重视90后新员工的入职管理,或者说他们并没有抓住现在90后新员工的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使得很多90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甚至随意跳槽的现象频频发生。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入职管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以期能为将来企业完善入职管理时提供一些帮助。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2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2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3.研究难点 2
4.研究创新 2
(1)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 2
(2)研究切入点具有目标性 3
(3)对入职管理的定义 3
5.研究方法 3
(1)文献阅读的方法 3
(2)调查问卷的方法 3
(3)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3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3
(一)90后员工的界定 3
(二)入职管理相关理论 4
1.入职管理 4
2.入职培训 4
(1) 入职培训定义 4
(2)培训需求 4
(3)培训需求分析 4
(4)培训需求的价值 5
(5)培训需求的模型 5
三、入职管理现状 6
(一)全球现状 6
(二)我国现状 6
四、存在的问题 15
1.入职管理整体流程 15
2.入职培训 15
3.评估反馈 15
五、入职管理的完善措施 15
1.完善入职管理整体流程 15
2.加强入职培训 16
(1)充分的培训需求分析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新颖的培训内容 16
(3)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16
(4)精确有效的培训效果分析 16
(5)建立新员工心理健康培训 16
3.重视评估效果反馈 16
六、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90后应届毕业生的入职管理研究
引言
一、 绪论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应届毕业生的入职管理是企业帮助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能够迅速从校园人成为社会人再到企业人的一系列活动。一个成功的入职管理可以帮助应届毕业生们平缓的过渡到职场生活,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更快速地适应、胜任本职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自2012年起,90后毕业生开始逐渐步入职场,成为新鲜的社会人,其就业模式也由传统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1],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以及抗压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90后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更多的关注自己,再加上成长于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新时代,受到网络文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这与前人截然不同的生长经历使得90后毕业群体具有更多独特的特质,这也就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入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在有力的发展环境下也在不断地壮大,其员工队伍也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更新。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新员工的入职管理都成为了新员工进入企业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是沿用了传统的入职管理系统及流程,并没有随着新生代员工进入企业而进行修改,进而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新员工入职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2.研究目的及意义
应届毕业生入职管理是企业单位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的过程,也是这些新员工从“校园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同时入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形象,发现和开发新员工的潜力,提高新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大学毕业生尽快熟悉企业环境,适应企业文化,从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实用型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率[2]。
针对90后新员工的入职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作者希望通过对企业入职管理的现状以及对90后新员工的研究探索能够为企业在更新入职管理流程的时候提供一些理论支持。调查企业入职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入职培训和转正评估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对90后员工的需求进行关注都有助于企业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入职管理流程,这对于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降低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企业绩效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入职管理的研究日趋成熟,但针对90后员工群体的研究还是较少出现,尤其是对于针对90后新员工的整体入职管理流程和转正评估分析的研究。通过对企业入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及现已入职的员工对于曾经历过的入职培训的评价,总结出入职管理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3.研究难点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分析我国入职管理的现状以及90后员工的对自身所经历的入职管理的评价。首先,由于对企业入职管理的研究基础薄弱,因此本文的具体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本文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因此调查问卷的投放和回收将为本文打下数据基础,同时也带来了操作上的难度。其次,对转正评估的研究文献数量极少,这使得针对这方面的针对性改善增加了难度。
4.研究创新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2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2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3.研究难点 2
4.研究创新 2
(1)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 2
(2)研究切入点具有目标性 3
(3)对入职管理的定义 3
5.研究方法 3
(1)文献阅读的方法 3
(2)调查问卷的方法 3
(3)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3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3
(一)90后员工的界定 3
(二)入职管理相关理论 4
1.入职管理 4
2.入职培训 4
(1) 入职培训定义 4
(2)培训需求 4
(3)培训需求分析 4
(4)培训需求的价值 5
(5)培训需求的模型 5
三、入职管理现状 6
(一)全球现状 6
(二)我国现状 6
四、存在的问题 15
1.入职管理整体流程 15
2.入职培训 15
3.评估反馈 15
五、入职管理的完善措施 15
1.完善入职管理整体流程 15
2.加强入职培训 16
(1)充分的培训需求分析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新颖的培训内容 16
(3)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16
(4)精确有效的培训效果分析 16
(5)建立新员工心理健康培训 16
3.重视评估效果反馈 16
六、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90后应届毕业生的入职管理研究
引言
一、 绪论
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应届毕业生的入职管理是企业帮助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能够迅速从校园人成为社会人再到企业人的一系列活动。一个成功的入职管理可以帮助应届毕业生们平缓的过渡到职场生活,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更快速地适应、胜任本职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自2012年起,90后毕业生开始逐渐步入职场,成为新鲜的社会人,其就业模式也由传统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1],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以及抗压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90后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更多的关注自己,再加上成长于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新时代,受到网络文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这与前人截然不同的生长经历使得90后毕业群体具有更多独特的特质,这也就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入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在有力的发展环境下也在不断地壮大,其员工队伍也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更新。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新员工的入职管理都成为了新员工进入企业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是沿用了传统的入职管理系统及流程,并没有随着新生代员工进入企业而进行修改,进而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新员工入职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2.研究目的及意义
应届毕业生入职管理是企业单位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的过程,也是这些新员工从“校园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同时入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形象,发现和开发新员工的潜力,提高新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大学毕业生尽快熟悉企业环境,适应企业文化,从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实用型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率[2]。
针对90后新员工的入职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作者希望通过对企业入职管理的现状以及对90后新员工的研究探索能够为企业在更新入职管理流程的时候提供一些理论支持。调查企业入职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入职培训和转正评估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对90后员工的需求进行关注都有助于企业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入职管理流程,这对于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降低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企业绩效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入职管理的研究日趋成熟,但针对90后员工群体的研究还是较少出现,尤其是对于针对90后新员工的整体入职管理流程和转正评估分析的研究。通过对企业入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及现已入职的员工对于曾经历过的入职培训的评价,总结出入职管理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3.研究难点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分析我国入职管理的现状以及90后员工的对自身所经历的入职管理的评价。首先,由于对企业入职管理的研究基础薄弱,因此本文的具体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本文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因此调查问卷的投放和回收将为本文打下数据基础,同时也带来了操作上的难度。其次,对转正评估的研究文献数量极少,这使得针对这方面的针对性改善增加了难度。
4.研究创新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