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完善
摘要:行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重要保证。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如同挣脱牢笼的猛兽将会对社会带来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法制监督的方式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网络舆论监督因其具有监督主体的广泛性,方式的灵活性,监督效果的显著性等特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由于网络舆论监督缺乏必要的规制,现实生活中具体适用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吸收传统监督方式的优点,并逐步完善网络舆论行政监督制度,值得我们大力探索。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现状1
(一)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传统监督共性1(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传统监督区别2 1.监督主体广泛性2
2.监督方式的灵活性2
3.监督效果明显2
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必要性2
(一)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2
(二)公民监督权利意识增强2
(三)民主法治与整治贪污腐败的需要3
三、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
(一)网络舆论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3
1.网络舆论监督权利的滥用3
2.对被监督者隐私权的侵犯3
3.缺乏实效性4
(二)网络舆论行政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
1.监督主体监督能力的差异性4
2.网络监督环境的特殊性4
3.缺乏法律强制性4
四、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制度构想5
(一)规范网络舆论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5
(二)多种行政监督方式相协调5
(三)提高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监督能力5
(四)行政权力主体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6
(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6
五、结语6
致谢6
参考文献7
论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完善
引言
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是在当前高科技迅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监督方式,监督主体数量增加且范围扩大,该种监督方式灵活简便,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实现对于行政权力监督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正因为其出现地较晚,在日常生活中的适用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其规制还较少,因此,我们需要归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以及逐步完善该项制度,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表达我们的观点,网络舆论对于行政权力监督便也随之产生。这种新型的监督方式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与传统监督方式有哪些共通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传统监督共性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舆论行政监督依旧是行政监督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其本质依旧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同样具有传统监督方式的特点。一是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是对其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二是监督的目的是及时纠正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促使行政主体依法履行职能,维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三是监督具有评价性,监督是对公权力的监督,是人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观评价,包含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等,评价性也是监督的最基本的特征。[1]
(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传统监督区别
1.监督主体广泛性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监督主体的范围无限扩大,[2]任何人不论年龄,职业,性别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同时网络的发达又使得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可以很快地通过网络传播,无数的网民可以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网络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参政议政的政治生活中,监督的主体范围扩大。
2.监督方式的灵活性
传统的行政监督方式,比如权力机关或司法机关的监督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遵循一系列相应的程序,而随着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及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关注时事,发表我们的看法,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通过论坛,新闻评论等方式,微博,微信等新载体的更加便利网民们发表看法,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舆论监督更加透明方便,也进一步扩大了舆论的影响力。[3]
3.监督效果明显
传统的广义行政监督中包括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群众等主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方式传播,可是这种传播往往经过的期限较长,而网络的传播速度很快,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之间几乎没有时滞,[4]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立刻就能知晓,且网民们对此事情发表看法,与行政主体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位置,客观上舆论的声音形成对行政权力的一种约束,促使行政主体及时作出反应,实现有效监督。
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必要性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将会对社会带来严重威胁。通过网络舆论实现对行政权力监督的监督方式,其监督主体广泛,监督效果显著等特点都极大促进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作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
传统的监督方式由于传播时间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受限,人们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很难落到实处,另一层面看更加助长了公权力的膨胀。[5]正是与以往的监督方式相对比,凸显了网络监督方式的效果。由于互联网的发达,某地方发生一件小事下一秒就迅速地在网络传播,网络的开放极大促进事件的公开,同时由于网民的众多,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舆论压力,对于行政主体及时采取措施起到推动作用。
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干涉最多的是行政权力,行政权力为维护社会的有序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由于权力与权利地位的不均等,因此充分确保实行有效对权力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相比“权力对权力”的监督,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属于“权利对权力”的监督,近年来,越来越成为政府等部门不可忽视的方面,甚至许多地方将关注网络舆情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及时倾听民意,对民意作出回应,推动行政工作高效完成,促进行政主体积极履行职能,另一方面也促使行政公务人员改变工作作风,作好人民的公仆。
(二)公民监督权利意识增强
首先,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许崇德在《宪法学》著作中谈到宪法上的公民监督权,简单地讲,是指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公民均依法享有监督权。[6]2324其次,近年来随着社会法治的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觉醒以及增强,而网络的兴起又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的匿名性,表达自由等特点增加了公民行使权利的热情。总而言之,公民权利的实现有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要想充分得到行使,需要具备一系列资源,监督权的实现同样如此,网络舆论监督一定程度上推动监督权的发展,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不仅可以监督行政主体,另一方面也促进公民更好地行使权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现状1
(一)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传统监督共性1(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传统监督区别2 1.监督主体广泛性2
2.监督方式的灵活性2
3.监督效果明显2
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必要性2
(一)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2
(二)公民监督权利意识增强2
(三)民主法治与整治贪污腐败的需要3
三、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
(一)网络舆论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3
1.网络舆论监督权利的滥用3
2.对被监督者隐私权的侵犯3
3.缺乏实效性4
(二)网络舆论行政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
1.监督主体监督能力的差异性4
2.网络监督环境的特殊性4
3.缺乏法律强制性4
四、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制度构想5
(一)规范网络舆论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5
(二)多种行政监督方式相协调5
(三)提高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监督能力5
(四)行政权力主体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6
(五)完善信息公开制度6
五、结语6
致谢6
参考文献7
论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完善
引言
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是在当前高科技迅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监督方式,监督主体数量增加且范围扩大,该种监督方式灵活简便,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实现对于行政权力监督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正因为其出现地较晚,在日常生活中的适用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其规制还较少,因此,我们需要归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以及逐步完善该项制度,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表达我们的观点,网络舆论对于行政权力监督便也随之产生。这种新型的监督方式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与传统监督方式有哪些共通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传统监督共性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舆论行政监督依旧是行政监督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其本质依旧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同样具有传统监督方式的特点。一是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是对其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二是监督的目的是及时纠正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促使行政主体依法履行职能,维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利益。三是监督具有评价性,监督是对公权力的监督,是人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观评价,包含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等,评价性也是监督的最基本的特征。[1]
(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与传统监督区别
1.监督主体广泛性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监督主体的范围无限扩大,[2]任何人不论年龄,职业,性别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同时网络的发达又使得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可以很快地通过网络传播,无数的网民可以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网络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参政议政的政治生活中,监督的主体范围扩大。
2.监督方式的灵活性
传统的行政监督方式,比如权力机关或司法机关的监督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遵循一系列相应的程序,而随着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及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关注时事,发表我们的看法,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通过论坛,新闻评论等方式,微博,微信等新载体的更加便利网民们发表看法,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舆论监督更加透明方便,也进一步扩大了舆论的影响力。[3]
3.监督效果明显
传统的广义行政监督中包括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群众等主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方式传播,可是这种传播往往经过的期限较长,而网络的传播速度很快,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之间几乎没有时滞,[4]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立刻就能知晓,且网民们对此事情发表看法,与行政主体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位置,客观上舆论的声音形成对行政权力的一种约束,促使行政主体及时作出反应,实现有效监督。
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必要性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将会对社会带来严重威胁。通过网络舆论实现对行政权力监督的监督方式,其监督主体广泛,监督效果显著等特点都极大促进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作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
传统的监督方式由于传播时间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受限,人们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很难落到实处,另一层面看更加助长了公权力的膨胀。[5]正是与以往的监督方式相对比,凸显了网络监督方式的效果。由于互联网的发达,某地方发生一件小事下一秒就迅速地在网络传播,网络的开放极大促进事件的公开,同时由于网民的众多,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舆论压力,对于行政主体及时采取措施起到推动作用。
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干涉最多的是行政权力,行政权力为维护社会的有序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由于权力与权利地位的不均等,因此充分确保实行有效对权力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相比“权力对权力”的监督,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属于“权利对权力”的监督,近年来,越来越成为政府等部门不可忽视的方面,甚至许多地方将关注网络舆情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及时倾听民意,对民意作出回应,推动行政工作高效完成,促进行政主体积极履行职能,另一方面也促使行政公务人员改变工作作风,作好人民的公仆。
(二)公民监督权利意识增强
首先,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许崇德在《宪法学》著作中谈到宪法上的公民监督权,简单地讲,是指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公民均依法享有监督权。[6]2324其次,近年来随着社会法治的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觉醒以及增强,而网络的兴起又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的匿名性,表达自由等特点增加了公民行使权利的热情。总而言之,公民权利的实现有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要想充分得到行使,需要具备一系列资源,监督权的实现同样如此,网络舆论监督一定程度上推动监督权的发展,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不仅可以监督行政主体,另一方面也促进公民更好地行使权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fxlw/faxue/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