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游侠与法
游侠是盛行于汉代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终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在其存续期间,游侠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和班固皆作游侠列传为其张目。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人们仍然对关于游侠的影视娱乐喜闻乐见。那么,游侠这一群体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又会对当代的法治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一一阐述以上问题,并对其对现代法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游侠的历史1
(一)游侠的产生1
(二)游侠在汉代的发展及涉法行为2
二、汉代涉法游侠的代表及对涉法游侠的判例3
(一)郭解3
(二)原涉3
(三)对涉法游侠的判例4
三、汉代游侠的法律背景分析4
(一)仁5
(二)民本5
四、对现代法律的借鉴意义6
(一)健全我国法律制度6
(二)增强公民法律意识6
致谢7
参考文献7
汉代游侠与法
引言
游侠,在很多人的眼里可能是乐善好施、主持正义的民间群体。但是阳光下总有阴影,游侠们正义的表象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恶”。因此弄明白游侠群体的真正属性,还原他们的真实面貌是对现代法律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一、 汉代游侠的历史及涉法行为
(一)游侠的产生
(二)游侠在汉代的发展及涉法行为
在西汉长达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西汉时期是游侠们主要活跃并壮大的时期。就西汉而言,又主要聚焦于王朝初年和王朝末年两个阶段。西汉初年所实行的政策,史学家称之为“郡国并行”,指西汉政府在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的基础上在部分地区为宗室子弟分封土地来建国,正是像这样的特殊制度为两汉时期密集的游侠活动提供了政治空间。汉代宗室封国的土地几乎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在这样的大帝国里,封国跨州连郡,十几个分属不同地区的县城犬牙交错,而此时的中央直辖区却只有三河,东郡,银川,南阳,从江陵到巴图以北,从云中到岱溪北,以及司隶所部的十五个县。为了扩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他们的影响力,封国的国王们开始招募天下有名的游侠。梁孝王刘武“广招延汉地四方之豪杰”,“淮南王在衡山修学,招揽四方游侠,崤山以东的游侠无论政治倾向是儒还是墨都聚集在淮南王的封国”,江都易王刘非同样“修建宫馆,招四方豪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骄奢。”。正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没有实现,因此,西汉初期各封国国主的叛逆活动几乎都与游侠有者这样或那样复杂的关系。游侠成为汉代的民意代表。民间异见势力以及一些谋逆的汉诸侯王的政治上帮凶。毫无疑问,在吴楚七国之乱中,朝廷大将周亚夫在河南地区抓住了剧孟,他高兴地说:“吴国和楚国出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没有得到剧孟,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不了大事了。”从西汉建立到汉武帝初期,各地豪杰与游侠勾结串联,地方分裂势力和旧贵族(战国七雄残留的士大夫势力)的残余势力也纷纷兴起和游侠们合作兴风作浪对抗西汉政府,成为了西汉王朝初期大一统封建帝国政权的不稳定因素之一。由此出发,汉武帝作为西汉的皇帝对游侠表示了敌视的态度。封建统治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如果不能有效清理游侠在民间的影响力,那么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的统治就难以维持,“皇权不下乡”亦将成为可怕的现实。根据何滋全老先生的研究表明:“社会上许多非常强大的力量正在危害皇权,例如秦汉时期的老贵族,郡县上的地方士绅,支持游侠官僚和相应的官僚家庭。”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这样复杂的情况,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流放、镇压、迁徙等方式。在这场对游侠和地方豪强的在全国范围的斗争中,以朝廷的大获全胜而终结。郭解的父亲“因为从事游侠活动,在孝文帝时期被诛死”。郭解“大肆从事游侠活动,并且动不动就杀人”,但最后谈也因为“大逆无道”的罪名被诛杀。在这样国家公权力的攻击下,游侠群体从先秦的极其繁荣,逐渐发展到汉武帝的衰落,最终于东汉末年彻底绝迹。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汉代实行并一步步加强的全方位的“大一统”的社会大环境下,游侠如同没有水的鱼儿一般发不出声音,因为支持游侠生存繁衍壮大的客观政治环境不复存在了
游侠的发展在东汉时期基本停滞不前直至衰弱。在史官创作的历史典籍中,主要反映为“史记”和“汉书”都有游侠列传,但范熙的“后汉书”中没有独立的游侠传记。在光武帝刘秀驾崩之后的主要阶段中,悄无声息地,游侠的身份地位也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后汉书 董卓》里说:“董卓因为强健有侠名而天下闻名,当上了州郡马椽,一般经常牧守塞外大关。”可以看出,此时的游侠已经不再是独立的社会力量,他们只是被称为侠,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侠,变为被封建统治者所容纳的“遗遗有退让之风”的侠义人士而已,已不能同游侠阶层兴盛强大的西汉时期所并未一谈。史载:“(阴兴)虽然喜好宴请宾客,但他的门下却没有真正的游侠”。有人说,“夏至战国至西汉时期,为五百年”。那么,光武中兴之后,东汉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所称赞的言必信行必果的游侠阶级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演变中,开始不停地与强大的地主联合起来,那么原来的游侠阶层就不复存在了。除此之外,我以为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主观原因:游侠这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并一直保持这样纯正的侠义精神,所谓为山九刃,功亏一篑正是如此。华夏封建帝国不如西汉这种具有传统宗法观念和传统小农经济的国家,通过对土地的投资,地主的财富一直能稳定的无风险的增长,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土地的扩张,游侠中的上层如地主阶级很容易转变为世卿世禄的世家,但是他们的底层群体容易隐藏在民间地方,转变成盗匪,从而仗势欺人,抑或欺上瞒下,甚至劫掠百姓,往往恶贯满盈。第二点是客观因素。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并实行了“罢除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特别是刘秀中兴之后,儒家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郭解的曾孙“梵曾为蜀郡太守”。原涉的祖父因为当游侠被从阳翟发配流放到了茂陵,但是他自己却做了新朝王莽的镇戎大尹。从那时起,汉代的游侠文化已经走到了尽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游侠的历史1
(一)游侠的产生1
(二)游侠在汉代的发展及涉法行为2
二、汉代涉法游侠的代表及对涉法游侠的判例3
(一)郭解3
(二)原涉3
(三)对涉法游侠的判例4
三、汉代游侠的法律背景分析4
(一)仁5
(二)民本5
四、对现代法律的借鉴意义6
(一)健全我国法律制度6
(二)增强公民法律意识6
致谢7
参考文献7
汉代游侠与法
引言
游侠,在很多人的眼里可能是乐善好施、主持正义的民间群体。但是阳光下总有阴影,游侠们正义的表象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恶”。因此弄明白游侠群体的真正属性,还原他们的真实面貌是对现代法律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一、 汉代游侠的历史及涉法行为
(一)游侠的产生
(二)游侠在汉代的发展及涉法行为
在西汉长达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西汉时期是游侠们主要活跃并壮大的时期。就西汉而言,又主要聚焦于王朝初年和王朝末年两个阶段。西汉初年所实行的政策,史学家称之为“郡国并行”,指西汉政府在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的基础上在部分地区为宗室子弟分封土地来建国,正是像这样的特殊制度为两汉时期密集的游侠活动提供了政治空间。汉代宗室封国的土地几乎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在这样的大帝国里,封国跨州连郡,十几个分属不同地区的县城犬牙交错,而此时的中央直辖区却只有三河,东郡,银川,南阳,从江陵到巴图以北,从云中到岱溪北,以及司隶所部的十五个县。为了扩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他们的影响力,封国的国王们开始招募天下有名的游侠。梁孝王刘武“广招延汉地四方之豪杰”,“淮南王在衡山修学,招揽四方游侠,崤山以东的游侠无论政治倾向是儒还是墨都聚集在淮南王的封国”,江都易王刘非同样“修建宫馆,招四方豪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骄奢。”。正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没有实现,因此,西汉初期各封国国主的叛逆活动几乎都与游侠有者这样或那样复杂的关系。游侠成为汉代的民意代表。民间异见势力以及一些谋逆的汉诸侯王的政治上帮凶。毫无疑问,在吴楚七国之乱中,朝廷大将周亚夫在河南地区抓住了剧孟,他高兴地说:“吴国和楚国出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没有得到剧孟,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不了大事了。”从西汉建立到汉武帝初期,各地豪杰与游侠勾结串联,地方分裂势力和旧贵族(战国七雄残留的士大夫势力)的残余势力也纷纷兴起和游侠们合作兴风作浪对抗西汉政府,成为了西汉王朝初期大一统封建帝国政权的不稳定因素之一。由此出发,汉武帝作为西汉的皇帝对游侠表示了敌视的态度。封建统治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如果不能有效清理游侠在民间的影响力,那么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的统治就难以维持,“皇权不下乡”亦将成为可怕的现实。根据何滋全老先生的研究表明:“社会上许多非常强大的力量正在危害皇权,例如秦汉时期的老贵族,郡县上的地方士绅,支持游侠官僚和相应的官僚家庭。”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这样复杂的情况,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流放、镇压、迁徙等方式。在这场对游侠和地方豪强的在全国范围的斗争中,以朝廷的大获全胜而终结。郭解的父亲“因为从事游侠活动,在孝文帝时期被诛死”。郭解“大肆从事游侠活动,并且动不动就杀人”,但最后谈也因为“大逆无道”的罪名被诛杀。在这样国家公权力的攻击下,游侠群体从先秦的极其繁荣,逐渐发展到汉武帝的衰落,最终于东汉末年彻底绝迹。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汉代实行并一步步加强的全方位的“大一统”的社会大环境下,游侠如同没有水的鱼儿一般发不出声音,因为支持游侠生存繁衍壮大的客观政治环境不复存在了
游侠的发展在东汉时期基本停滞不前直至衰弱。在史官创作的历史典籍中,主要反映为“史记”和“汉书”都有游侠列传,但范熙的“后汉书”中没有独立的游侠传记。在光武帝刘秀驾崩之后的主要阶段中,悄无声息地,游侠的身份地位也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后汉书 董卓》里说:“董卓因为强健有侠名而天下闻名,当上了州郡马椽,一般经常牧守塞外大关。”可以看出,此时的游侠已经不再是独立的社会力量,他们只是被称为侠,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侠,变为被封建统治者所容纳的“遗遗有退让之风”的侠义人士而已,已不能同游侠阶层兴盛强大的西汉时期所并未一谈。史载:“(阴兴)虽然喜好宴请宾客,但他的门下却没有真正的游侠”。有人说,“夏至战国至西汉时期,为五百年”。那么,光武中兴之后,东汉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所称赞的言必信行必果的游侠阶级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演变中,开始不停地与强大的地主联合起来,那么原来的游侠阶层就不复存在了。除此之外,我以为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主观原因:游侠这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并一直保持这样纯正的侠义精神,所谓为山九刃,功亏一篑正是如此。华夏封建帝国不如西汉这种具有传统宗法观念和传统小农经济的国家,通过对土地的投资,地主的财富一直能稳定的无风险的增长,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土地的扩张,游侠中的上层如地主阶级很容易转变为世卿世禄的世家,但是他们的底层群体容易隐藏在民间地方,转变成盗匪,从而仗势欺人,抑或欺上瞒下,甚至劫掠百姓,往往恶贯满盈。第二点是客观因素。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并实行了“罢除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特别是刘秀中兴之后,儒家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郭解的曾孙“梵曾为蜀郡太守”。原涉的祖父因为当游侠被从阳翟发配流放到了茂陵,但是他自己却做了新朝王莽的镇戎大尹。从那时起,汉代的游侠文化已经走到了尽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fxlw/faxue/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