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_以为例
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_以为例[20200101193955]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我国现代物流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最后以顺丰快递为例对我国快递物流进行了分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物流,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 研究思路 2
1.4 研究方法 2
2 现代物流的基础理论 2
2.1 物流和现代物流概念的界定 2
2.2 物流主要延伸概念的界定 3
2.3 物流的类型 5
2.4 现代物流的功能与作用 5
3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7
3.1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 7
3.2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8
3.3 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9
4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应采取的战略对策及分析 17
4.1 宏观方面 17
4.2 微观方面 18
5 案例分析——顺丰快递的战略分析 20
5.1 顺丰公司背景 20
5.3 顺丰快递的改进措施 22
结 论 23
致 谢 24
参 考 文 献 2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作为一门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而存在。吴邦国在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的“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推进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不同利益主体的原因,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困扰,需要我们加以研究与改进。
1.1.2 研究意义
中国物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缺少需求、缺少资金、技术欠缺、人才稀少,往深层次来看的话,我国还是缺少能够有效激励物流业发展的制度。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研究有从组织理论角度进行的,有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进行的,有针对某一方面如融资问题、物流标准化问题等等进行的,都没能全面地、深层次地研究中国物流业发展滞后的制度根源。政界、学界、企业界都认为体制性约束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但都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描述上,学者对体制因素、制度因素进行研究不够。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Jara Diaz (2005) 研究了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想尽地探讨了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的作用。
Mirjam Iding, Remmelt Thi js (2001)探讨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新加坡等经济济区域的成功与它们各自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区域内整体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2.2 国内研究综述
黄福华等(2009)研究了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并对物流产业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分析,指出了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崔晓迪等(2008)在他们的研究中认为物流规划的制定必须是建立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评估和正确分析地区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间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制定物流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实际、战略规划和产业结构,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物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促使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步入正轨,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并积极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丁俊发(2007)运用宏观经济数据分析2006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认为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网络化程度低、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等。
1.3 研究思路
(1)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并总结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借鉴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有益经验;
(3)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现阶段现代物流的发展脉络,对我国现代物流进行描述性分析;
(4)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5)提出相应的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4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现代物流业和产业结构优化等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论文的研究工作。通过文献研究法来完成国内各种数据库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检索。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相关结论;通过实证和规范分析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现代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使现代物流业更好地服务于各个产业。
2 现代物流的基础理论
2.1 物流和现代物流概念的界定
2.1.1 物流的概念
2001年8月1口,我国颁布的《物流术语》对物流给出了如下定义: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个定义既参考了美国、欧洲、日本的物流定义,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物流发展的现实。从中可以看出,物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①物流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为了全面实现某一个战略、目标等任务;
②物流过程中移动的“主体”是指货物及与之相关的信息;
③物流的“载体”是指用以实现商品流动的设备、设施;
④物流的“流向”指的是物质实体的移动;
⑤物流的“功能”主要由运输、储存、装卸、以及包装等构成;
⑥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即在流通过程中创造价值以满足顾客及社会需求。
2.1.2 现代物流的概念
近几十年来,物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美、口、欧等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在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建设上都向现代物流发展。2001年8月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现代物流定义为:现代物流指为了满足顾客需求,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手段,确保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快速、高效、合理流动的经济活动过程。
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信息、自动化等高科技手段,将原来分散经营的各个物流环节系统化,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过程。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我国现代物流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最后以顺丰快递为例对我国快递物流进行了分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物流,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 研究思路 2
1.4 研究方法 2
2 现代物流的基础理论 2
2.1 物流和现代物流概念的界定 2
2.2 物流主要延伸概念的界定 3
2.3 物流的类型 5
2.4 现代物流的功能与作用 5
3 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7
3.1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 7
3.2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8
3.3 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9
4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应采取的战略对策及分析 17
4.1 宏观方面 17
4.2 微观方面 18
5 案例分析——顺丰快递的战略分析 20
5.1 顺丰公司背景 20
5.3 顺丰快递的改进措施 22
结 论 23
致 谢 24
参 考 文 献 2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作为一门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而存在。吴邦国在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的“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推进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的原因、不同利益主体的原因,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困扰,需要我们加以研究与改进。
1.1.2 研究意义
中国物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缺少需求、缺少资金、技术欠缺、人才稀少,往深层次来看的话,我国还是缺少能够有效激励物流业发展的制度。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研究有从组织理论角度进行的,有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进行的,有针对某一方面如融资问题、物流标准化问题等等进行的,都没能全面地、深层次地研究中国物流业发展滞后的制度根源。政界、学界、企业界都认为体制性约束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但都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描述上,学者对体制因素、制度因素进行研究不够。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Jara Diaz (2005) 研究了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想尽地探讨了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的作用。
Mirjam Iding, Remmelt Thi js (2001)探讨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新加坡等经济济区域的成功与它们各自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区域内整体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2.2 国内研究综述
黄福华等(2009)研究了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并对物流产业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分析,指出了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崔晓迪等(2008)在他们的研究中认为物流规划的制定必须是建立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评估和正确分析地区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间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制定物流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实际、战略规划和产业结构,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物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促使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步入正轨,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并积极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丁俊发(2007)运用宏观经济数据分析2006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认为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成本较高、物流网络化程度低、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等。
1.3 研究思路
(1)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并总结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借鉴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有益经验;
(3)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现阶段现代物流的发展脉络,对我国现代物流进行描述性分析;
(4)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5)提出相应的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4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现代物流业和产业结构优化等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论文的研究工作。通过文献研究法来完成国内各种数据库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检索。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相关结论;通过实证和规范分析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现代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使现代物流业更好地服务于各个产业。
2 现代物流的基础理论
2.1 物流和现代物流概念的界定
2.1.1 物流的概念
2001年8月1口,我国颁布的《物流术语》对物流给出了如下定义: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个定义既参考了美国、欧洲、日本的物流定义,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物流发展的现实。从中可以看出,物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①物流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为了全面实现某一个战略、目标等任务;
②物流过程中移动的“主体”是指货物及与之相关的信息;
③物流的“载体”是指用以实现商品流动的设备、设施;
④物流的“流向”指的是物质实体的移动;
⑤物流的“功能”主要由运输、储存、装卸、以及包装等构成;
⑥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即在流通过程中创造价值以满足顾客及社会需求。
2.1.2 现代物流的概念
近几十年来,物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美、口、欧等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在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建设上都向现代物流发展。2001年8月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现代物流定义为:现代物流指为了满足顾客需求,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手段,确保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快速、高效、合理流动的经济活动过程。
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信息、自动化等高科技手段,将原来分散经营的各个物流环节系统化,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