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_基于地区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_基于地区的调查分析[20200416185912]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飞快发展和遍及,大学生的队伍已经变得愈来愈巨大。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们有着极其强烈的消费欲望,他们乃至是某个消费领域的最早尝试者或者是引导者,然而大学生尚无完全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大部分的经济支持来自于家庭,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国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渴望旅游的学生人数也出现了上升趋势。
本文基于对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情况的调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叉性分析,从中发现了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学校和商家双方面结合,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并且针对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对商家提出了关于旅游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策略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2
1.3.1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2研究评价与本文研究思路 3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4
1.4.1研究内容 4
1.4.2研究方法 4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
2.1相关概念 4
2.1.1旅游的概念 4
2.1.2旅游消费的概念 5
2.1.3消费行为的概念 5
2.1.4大学生消费市场 5
2.2相关理论 5
2.2.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5
2.2.2消费者行为学理论 6
3.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8
3.1问卷设计 8
3.2问卷收集 8
3.3问卷分析 8
3.3.1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态度与目的分析 8
3.3.2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10
3.3.3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交叉分析 15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19
4.1研究结论 19
4.1.1苏州地区大学生出游前顾虑多 19
4.1.2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时间灵活性大 19
4.1.3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以经济实惠为主 19
4.1.4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20
4.2大学生旅游消费特点给商家的启示 20
4.2.1产品策略 20
4.2.2价格策略 23
4.2.3渠道策略 23
4.2.4促销策略 23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致 谢 28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现在,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总人数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来看,到2013年12月底,约2536.5647万普通高校在校生。相比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2013年年底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比2012年增长228.0569万人,比2011年增长304.7718万人,比2010年增长391.9077万人。根据苏州统计局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单单是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就达到了188750人,这些还不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1409人、技工学校29371人。如此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正是凭借他们数量和购买力的优势已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青睐。现在大学生消费结构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生活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过渡并且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而生存消费向质量型和营养型方向发展[1]。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发展速度飞快,仅几十年时间,它就从一个陌生冷门的行业发展成如今炙手可热的第三产业。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后开始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他们不再满足于温饱,相反的是他们更加注重于精神方面的享受。对于大学生而言,旅游就像他们生活中的调味剂,使得他们原本平淡无味的生活多了几分光泽与趣味。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以这种趋势来看,总有一天旅游会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须品。本文以苏州地区为背景,以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为前提,剖析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要素。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伴随着日夜壮大的大学生队伍,他们的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庞大的市场,商家必须了解到他们的消费状况,例如:他们一个月会花掉多少钱,什么时候会花钱,会在哪些方面花钱以及他们是如何花掉这些钱的等等。作为如此特殊的消费群体,学生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未来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而对大学生消费观念进行引导,这将会对大学生个人行为和终身的品德有重要影响。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针对苏州地区的实地调查,能够为大家提供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状况,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理性的进行旅游消费。对于厂商而言, 大学生市场这块巨大的香饽饽,无疑是商家的必争之地。了解了大学生的真正需求,那么产品的定位就能更加准确。门票,距离、时间、交通、食住等诸多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选择,由此可见,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方面面,才能受益于大学生市场,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1.2.2研究意义
大学生消费群体作为社会以后的消费主力军,一直是各大商家十分注重的客户群体。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比较重视,大学生们既想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又受到了消费能力的限制,因此造成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矛盾,需要学生个人的重视外,也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消费有着独特之处,我们经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大致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与消费心理,通过问卷调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在大学校园中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对大学生将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1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探讨,西方学者主要在2个方面研究消费者行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代表Loudon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认为消费者购买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可以分阶段研究,对消费者感知、认知、学习、态度、决策、反馈过程进行切分式研究[2]。后现代的阐释主义路线代表Douglas B·Ho1t认为消费者行为是受情境影响的,不存在共同的行为规律,只能把消费者个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相联系才能理解消费行为特[3]。
针对于大学生旅游而言,杜江(2006)指出,在发达国家,大学生旅游作为认知社会的一种活动是社会与校园的共识,各国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旅游经营、开发和志愿服务者组织 [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大学生旅游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已经将大学生旅游提高至认知社会、培育人格的教育活动的地位。而李亚卿(2008)明确说明,在欧美国家的大学里, 学生一般是半天上课、半天务工,周末有计划地外出旅行[5]。也就是旅游是欧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具有可行性和计划性。英格兰低价旅舍的主要提供商为“英格兰青年 旅舍协会(SYHA)”,它主要是为青年市场和自助游市场服务的[6]。
我国学者对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起步晚,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如下:
在消费来源方面,郭奉元认为学生上学期间的支出,都依赖于家庭成员的支持[7];在消费方式方面,余展洪认为由于当前时代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早已迈入了电子消费时代[8];在消费水平方面,任翔在对北京某大学的调查,得出结论:大学生在每月的平均消费支出中,伙食费所占的比例最高,通讯费和社交娱乐费比例排第二,最后是生活用品和课外书籍的花费[9];在消费状况方面,古鹏指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有:储蓄观念淡薄;消费差距拉大, 出现两极分化;人际交往消费过度;闲暇消费质量不高[10]。 在消费行为方面,张和平认为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方向是求知成才,更多的大学生接受了勤俭自强、可持续消费的观念 [11];在消费心理方面,刘志伟 (2002) 认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为他们的需求与购买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12]。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飞快发展和遍及,大学生的队伍已经变得愈来愈巨大。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们有着极其强烈的消费欲望,他们乃至是某个消费领域的最早尝试者或者是引导者,然而大学生尚无完全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大部分的经济支持来自于家庭,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国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渴望旅游的学生人数也出现了上升趋势。
本文基于对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情况的调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叉性分析,从中发现了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学校和商家双方面结合,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并且针对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对商家提出了关于旅游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策略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2
1.3.1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2研究评价与本文研究思路 3
1.4研究内容和方法 4
1.4.1研究内容 4
1.4.2研究方法 4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
2.1相关概念 4
2.1.1旅游的概念 4
2.1.2旅游消费的概念 5
2.1.3消费行为的概念 5
2.1.4大学生消费市场 5
2.2相关理论 5
2.2.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5
2.2.2消费者行为学理论 6
3.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8
3.1问卷设计 8
3.2问卷收集 8
3.3问卷分析 8
3.3.1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态度与目的分析 8
3.3.2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10
3.3.3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交叉分析 15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19
4.1研究结论 19
4.1.1苏州地区大学生出游前顾虑多 19
4.1.2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时间灵活性大 19
4.1.3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以经济实惠为主 19
4.1.4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20
4.2大学生旅游消费特点给商家的启示 20
4.2.1产品策略 20
4.2.2价格策略 23
4.2.3渠道策略 23
4.2.4促销策略 23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致 谢 28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现在,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总人数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来看,到2013年12月底,约2536.5647万普通高校在校生。相比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2013年年底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比2012年增长228.0569万人,比2011年增长304.7718万人,比2010年增长391.9077万人。根据苏州统计局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单单是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就达到了188750人,这些还不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1409人、技工学校29371人。如此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正是凭借他们数量和购买力的优势已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青睐。现在大学生消费结构开始发生显著变化,生活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过渡并且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而生存消费向质量型和营养型方向发展[1]。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发展速度飞快,仅几十年时间,它就从一个陌生冷门的行业发展成如今炙手可热的第三产业。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后开始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他们不再满足于温饱,相反的是他们更加注重于精神方面的享受。对于大学生而言,旅游就像他们生活中的调味剂,使得他们原本平淡无味的生活多了几分光泽与趣味。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以这种趋势来看,总有一天旅游会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须品。本文以苏州地区为背景,以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为前提,剖析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要素。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伴随着日夜壮大的大学生队伍,他们的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庞大的市场,商家必须了解到他们的消费状况,例如:他们一个月会花掉多少钱,什么时候会花钱,会在哪些方面花钱以及他们是如何花掉这些钱的等等。作为如此特殊的消费群体,学生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未来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而对大学生消费观念进行引导,这将会对大学生个人行为和终身的品德有重要影响。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针对苏州地区的实地调查,能够为大家提供苏州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状况,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理性的进行旅游消费。对于厂商而言, 大学生市场这块巨大的香饽饽,无疑是商家的必争之地。了解了大学生的真正需求,那么产品的定位就能更加准确。门票,距离、时间、交通、食住等诸多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选择,由此可见,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方面面,才能受益于大学生市场,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1.2.2研究意义
大学生消费群体作为社会以后的消费主力军,一直是各大商家十分注重的客户群体。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比较重视,大学生们既想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又受到了消费能力的限制,因此造成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矛盾,需要学生个人的重视外,也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消费有着独特之处,我们经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大致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与消费心理,通过问卷调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在大学校园中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对大学生将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1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探讨,西方学者主要在2个方面研究消费者行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代表Loudon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认为消费者购买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可以分阶段研究,对消费者感知、认知、学习、态度、决策、反馈过程进行切分式研究[2]。后现代的阐释主义路线代表Douglas B·Ho1t认为消费者行为是受情境影响的,不存在共同的行为规律,只能把消费者个体与其所处的环境相联系才能理解消费行为特[3]。
针对于大学生旅游而言,杜江(2006)指出,在发达国家,大学生旅游作为认知社会的一种活动是社会与校园的共识,各国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旅游经营、开发和志愿服务者组织 [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大学生旅游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已经将大学生旅游提高至认知社会、培育人格的教育活动的地位。而李亚卿(2008)明确说明,在欧美国家的大学里, 学生一般是半天上课、半天务工,周末有计划地外出旅行[5]。也就是旅游是欧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具有可行性和计划性。英格兰低价旅舍的主要提供商为“英格兰青年 旅舍协会(SYHA)”,它主要是为青年市场和自助游市场服务的[6]。
我国学者对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起步晚,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如下:
在消费来源方面,郭奉元认为学生上学期间的支出,都依赖于家庭成员的支持[7];在消费方式方面,余展洪认为由于当前时代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早已迈入了电子消费时代[8];在消费水平方面,任翔在对北京某大学的调查,得出结论:大学生在每月的平均消费支出中,伙食费所占的比例最高,通讯费和社交娱乐费比例排第二,最后是生活用品和课外书籍的花费[9];在消费状况方面,古鹏指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有:储蓄观念淡薄;消费差距拉大, 出现两极分化;人际交往消费过度;闲暇消费质量不高[10]。 在消费行为方面,张和平认为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方向是求知成才,更多的大学生接受了勤俭自强、可持续消费的观念 [11];在消费心理方面,刘志伟 (2002) 认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为他们的需求与购买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1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