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新科技产品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热门产品。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大学生业成为了最具有潜力的消费群体,两者越来越多的被关注。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手机的质量、价格、附加功能以及服务因素对消费者在购买时都起着决定性,并结合实际手机销售现状,总结出针对大学生消费者的手机销售问题,包括1.未能抓住学生群体对于手机的痛点。2.注重体验的实体店较少。3.增加学区周围移动站点的建立。4.服务营销的意识薄弱。5.品牌印象不深。6.没有准确的售后基站。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深品牌印象;2.完善售后服务;3.转变服务观念。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1
1.4 研究的方法 2
1.4.1 文献调查法 2
1.4.2 观察法 2
1.4.3 问卷调查法 2
2 相关概念界定 4
2.1 大学生群体 4
2.2 消费行为 4
3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点分析 5
3.1 问卷设计及调查 5
3.2 人口特征分析 5
3.2.1 性别及年龄 5
3.2.1 个人月消费情况 6
3.3 使用习惯 7
3.4 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9
4 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4.1 服务因素的影响 13
4.2 价格的影响 14
4.3 手机功能的影响 14
5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手机销售问题 16
6 销售改进建议 17
6.1 加深品牌印象 17
6.2 完善售后服务 17
6.3 转变服务态度 17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0
附 录 22
致 谢 2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当代大学生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变得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手机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如手机、电脑),习惯于进行对比和参考,对于品牌、质量以及功能都非常重视。对于手机销售企业来说,了解大学生消费的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认识大学生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进行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关乎大学生市场的开拓,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本文探讨当今社会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1.2 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人才,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我国将来的消费走向,从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总结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其购买使用手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手机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特征,以此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1.3 文献综述
赖大进,杨蓉(2017)的研究表明95后大学生手机消费具有重品牌、重情怀的特点;孟丽霞(2014)认为大学生手机购买决策的四个组成要素,按影响程度依次是产品、品牌、环境和决策主体;王睿迪(2014)研究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包括“戒断性兴奋性”“满足感”“突显性”“手机消费”四个分维度;郑国强(2017)认为,消费者依附于手机的新媒体会日益增加。徐宇(2015)认为大学生是手机市场上非常重要而且具有潜力的一个消费群体。朱迪,陈恩海(2014)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在手机消费上体现出了一些“全球化”的特征——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达到80%,偏爱国际主流品牌。闫磊(2017)的研究结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于品牌的要求相对较高。虞雀(2015)大学生是以品牌为线索来推断产品质量的消费群,在品牌选择中,易受舆论评价和周围人推荐影响。黄莉(2016)大学生对于手机有神经性的依赖。涂巍(2016)认为大学生对于手机有显著的依懒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戒断。王睿迪(2016)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分为“戒 断 性”“兴奋性满足感” “突显性” “手机消费”四个分维度。谢晓冰(2015)手机品牌与大学生的自尊对大学生的购买意愿起决定性作用。
1.4 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本文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4.1 文献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就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主要是对参考文献的整理,得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再设计问卷的问题,最终进行调查。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了与本论题有关的学术论文、期刊,对一些专家学者的结论进行整理,最终在整理的工程中发现与自己论题有火花的文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在前人未涉及领域进行新的调查研究。
1.4.2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实地走访的方法对大学园区附近的手机店进观察,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行为进行总结,同时,观察身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总结具体的影响因素,为问卷设计提供材料;同时了解手机商家的销售方法。
1.4.3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利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方法。本文利用问卷星这个平台发放问卷得到一手资料,并对所获得的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出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特征,探究影响大学生选择手机时的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利用这三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篇论文进行分析。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即在大学注册入学和接受教育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业余学习两类,通常为在校生,不含自考生。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一般称大学学历。
2.2 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何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本文主要依据SICAS模型设计问卷对大学生消费手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SICAS模型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的全景模型,用户行为、消费轨迹在一个生态里是多维互动、而非单向传递的过程。便于商家对消费者的感知进行采集,实现用户与好友、用户与商家互相连通自由对话,用户还可以作为消费源、发布信息的主体,与更多的好友共同体验、分享,这种模式无疑非常适应当下传播环境与用户行为的改变。SICAS 模型分品牌 用户互相感知阶段、产生兴趣 互动阶段、建立连接 交互沟通阶段、行动 购买阶段、体验 分享阶段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衡量指标已经具化[26] 。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1
1.4 研究的方法 2
1.4.1 文献调查法 2
1.4.2 观察法 2
1.4.3 问卷调查法 2
2 相关概念界定 4
2.1 大学生群体 4
2.2 消费行为 4
3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点分析 5
3.1 问卷设计及调查 5
3.2 人口特征分析 5
3.2.1 性别及年龄 5
3.2.1 个人月消费情况 6
3.3 使用习惯 7
3.4 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9
4 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4.1 服务因素的影响 13
4.2 价格的影响 14
4.3 手机功能的影响 14
5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手机销售问题 16
6 销售改进建议 17
6.1 加深品牌印象 17
6.2 完善售后服务 17
6.3 转变服务态度 17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0
附 录 22
致 谢 2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当代大学生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变得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手机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如手机、电脑),习惯于进行对比和参考,对于品牌、质量以及功能都非常重视。对于手机销售企业来说,了解大学生消费的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认识大学生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进行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关乎大学生市场的开拓,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本文探讨当今社会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1.2 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人才,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我国将来的消费走向,从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总结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其购买使用手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手机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特征,以此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1.3 文献综述
赖大进,杨蓉(2017)的研究表明95后大学生手机消费具有重品牌、重情怀的特点;孟丽霞(2014)认为大学生手机购买决策的四个组成要素,按影响程度依次是产品、品牌、环境和决策主体;王睿迪(2014)研究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包括“戒断性兴奋性”“满足感”“突显性”“手机消费”四个分维度;郑国强(2017)认为,消费者依附于手机的新媒体会日益增加。徐宇(2015)认为大学生是手机市场上非常重要而且具有潜力的一个消费群体。朱迪,陈恩海(2014)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在手机消费上体现出了一些“全球化”的特征——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达到80%,偏爱国际主流品牌。闫磊(2017)的研究结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于品牌的要求相对较高。虞雀(2015)大学生是以品牌为线索来推断产品质量的消费群,在品牌选择中,易受舆论评价和周围人推荐影响。黄莉(2016)大学生对于手机有神经性的依赖。涂巍(2016)认为大学生对于手机有显著的依懒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戒断。王睿迪(2016)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分为“戒 断 性”“兴奋性满足感” “突显性” “手机消费”四个分维度。谢晓冰(2015)手机品牌与大学生的自尊对大学生的购买意愿起决定性作用。
1.4 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本文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4.1 文献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就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主要是对参考文献的整理,得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再设计问卷的问题,最终进行调查。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了与本论题有关的学术论文、期刊,对一些专家学者的结论进行整理,最终在整理的工程中发现与自己论题有火花的文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在前人未涉及领域进行新的调查研究。
1.4.2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实地走访的方法对大学园区附近的手机店进观察,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行为进行总结,同时,观察身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总结具体的影响因素,为问卷设计提供材料;同时了解手机商家的销售方法。
1.4.3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利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的方法。本文利用问卷星这个平台发放问卷得到一手资料,并对所获得的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出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特征,探究影响大学生选择手机时的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利用这三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篇论文进行分析。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即在大学注册入学和接受教育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业余学习两类,通常为在校生,不含自考生。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一般称大学学历。
2.2 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何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本文主要依据SICAS模型设计问卷对大学生消费手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SICAS模型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的全景模型,用户行为、消费轨迹在一个生态里是多维互动、而非单向传递的过程。便于商家对消费者的感知进行采集,实现用户与好友、用户与商家互相连通自由对话,用户还可以作为消费源、发布信息的主体,与更多的好友共同体验、分享,这种模式无疑非常适应当下传播环境与用户行为的改变。SICAS 模型分品牌 用户互相感知阶段、产生兴趣 互动阶段、建立连接 交互沟通阶段、行动 购买阶段、体验 分享阶段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衡量指标已经具化[26]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