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动机的游客访问意向研究以象山影视基地为例
随着影视旅游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更加多元化。近年来,由于一些影视剧的热播,其拍摄地逐渐成为许多游客选择,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选择了象山影视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在此旅行的200位游客进行问卷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游客进行调查,总结了7种类型的旅游动机因子,结果表明游客的动机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集中性,情感需求型、影视印证型和休闲与缓压型是选择来象山的游客最主要的旅游动机因子。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对影视城的针对性建议及展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相关概念2
(一)相关概念讨论2
1.影视旅游2
2.旅游动机2
3.访问意向2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2
(一)象山影视基地概况2
(二)动机因子研究方法3
(三)问卷调查 3
1.问卷设计3
2.调查实施情况3
3.分析方法3
三、实证分析3
(一)基本资料分析3
1.基本特征状况3
2.旅游经验4
3.旅游意向偏好4
4.满意度评价4
(二)旅游动机因子分析5
四、结论与展望7
(一)结论与讨论7
1.注重影视剧及拍摄地的后续营销和整合营销7
2.结合不同类型旅游动机因子的需求开发景区7
3.制定针对目标群体的营销策略7
(二)不足与展望8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10
基于旅游动机的游客访问意向研究
——以象山影视基地为例
引言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影视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选择,各类影视主题公园的兴建与发展也开始备受关注,它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游客所能进行的旅游活动高度浓缩并且与影视作品紧密联系,能够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最大化。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影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联动效益[1]。
我国影视旅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向及内容以影视剧为拍摄地增加的经济效益为主。而在国外,影视旅游的研究萌芽于在上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与影视旅游相关的概念界定,以某一地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的定性研究[2]。对于旅游动机的研究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至今研究覆盖面广、研究内容丰富。我国对于旅游动机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2006年后逐渐成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象山影视城内部有高科技数字摄影棚、水下摄影棚等景点。在影视城附近有配套设计如经济型酒店、贵宾楼等,带动了住宿行业在周围村庄的发展,新增了60余家商家包括道具制作、剧组车辆租赁等,为周围村镇等提供了四千多个就业岗位,已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影视与旅游产业的消费链,包括场景布置、群众演员、服装道具、宾馆住宿等[3]。
旅游动机是游客产生旅游行为的直接原因[4]。旅游者作为独立的个体,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会导致其旅游动机的差异;同时旅游者也是具体的社会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社会条件的差异也会使其产生不同旅游动机。由于不同的差异叠加会导致形成的旅游动机各不相同,结果多样化。所以,研究游客旅游动机的差异,发现其存在的共性与规律,对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与营销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国目前有128家影视基地,绝大多数正处于以参观游览影视城为主的初期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着诸如产品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够、互动性不强、景点雷同、生命周期较短等问题。因此本文选取了这类景区的代表,正处于发展中的象山影视基地为例,以到访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真正影响游客访问意向的动机,针对此提出建设性建议并延展至同类景区促进其共同健康发展。
一、 相关概念
(一)相关概念探讨
1.影视旅游
国内外研究影视旅游的学者不在少数,每位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出发点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便由此涉猎,目前理论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电影、电视、文学作品、杂志、唱片、录像等加强了游客的感知,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影响和心灵震撼,诱发游客到影视拍摄地的旅游活动[5]。
国内大部分学者初步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由刘滨谊,刘琴对影视旅游下的定义:认为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6]。
对影视旅游的理解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视旅游面对的客体可以是人造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只要与影视活动相关的任何活动均可以称为影视旅游[7];而狭义的影视旅游主要指在影视主题公园(影视基地或影视城)内的一些活动引发的旅游现象[8]。
2.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能启动旅游活动并使之朝着目标进行[9]。游客的旅游动机是支配游客旅游行为的最本质的动力。但到目前为止,学者还没有在人们为什么要旅游这点上达成共识。
3.访问意向
旅游者访问意向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发动和维持人类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从该角度出发,旅游者的访问意向可以认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指向一定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国内学者谢彦君将访问意向的定义为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旅游行为的驱使力量,它需要催发受社会观念和道德禄准来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同时指出访问意向的产生受游客个人状况及社会环境的影响[10]。
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发现,影响旅游游客访问意向的因素可从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如从旅游者个人角度出发,包括旅游者的经济背景、旅游动机、期望与偏好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相关概念2
(一)相关概念讨论2
1.影视旅游2
2.旅游动机2
3.访问意向2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2
(一)象山影视基地概况2
(二)动机因子研究方法3
(三)问卷调查 3
1.问卷设计3
2.调查实施情况3
3.分析方法3
三、实证分析3
(一)基本资料分析3
1.基本特征状况3
2.旅游经验4
3.旅游意向偏好4
4.满意度评价4
(二)旅游动机因子分析5
四、结论与展望7
(一)结论与讨论7
1.注重影视剧及拍摄地的后续营销和整合营销7
2.结合不同类型旅游动机因子的需求开发景区7
3.制定针对目标群体的营销策略7
(二)不足与展望8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10
基于旅游动机的游客访问意向研究
——以象山影视基地为例
引言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影视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选择,各类影视主题公园的兴建与发展也开始备受关注,它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游客所能进行的旅游活动高度浓缩并且与影视作品紧密联系,能够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最大化。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影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联动效益[1]。
我国影视旅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向及内容以影视剧为拍摄地增加的经济效益为主。而在国外,影视旅游的研究萌芽于在上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与影视旅游相关的概念界定,以某一地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的定性研究[2]。对于旅游动机的研究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至今研究覆盖面广、研究内容丰富。我国对于旅游动机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2006年后逐渐成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象山影视城内部有高科技数字摄影棚、水下摄影棚等景点。在影视城附近有配套设计如经济型酒店、贵宾楼等,带动了住宿行业在周围村庄的发展,新增了60余家商家包括道具制作、剧组车辆租赁等,为周围村镇等提供了四千多个就业岗位,已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影视与旅游产业的消费链,包括场景布置、群众演员、服装道具、宾馆住宿等[3]。
旅游动机是游客产生旅游行为的直接原因[4]。旅游者作为独立的个体,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会导致其旅游动机的差异;同时旅游者也是具体的社会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社会条件的差异也会使其产生不同旅游动机。由于不同的差异叠加会导致形成的旅游动机各不相同,结果多样化。所以,研究游客旅游动机的差异,发现其存在的共性与规律,对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与营销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国目前有128家影视基地,绝大多数正处于以参观游览影视城为主的初期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着诸如产品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够、互动性不强、景点雷同、生命周期较短等问题。因此本文选取了这类景区的代表,正处于发展中的象山影视基地为例,以到访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真正影响游客访问意向的动机,针对此提出建设性建议并延展至同类景区促进其共同健康发展。
一、 相关概念
(一)相关概念探讨
1.影视旅游
国内外研究影视旅游的学者不在少数,每位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出发点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便由此涉猎,目前理论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电影、电视、文学作品、杂志、唱片、录像等加强了游客的感知,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影响和心灵震撼,诱发游客到影视拍摄地的旅游活动[5]。
国内大部分学者初步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由刘滨谊,刘琴对影视旅游下的定义:认为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6]。
对影视旅游的理解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视旅游面对的客体可以是人造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只要与影视活动相关的任何活动均可以称为影视旅游[7];而狭义的影视旅游主要指在影视主题公园(影视基地或影视城)内的一些活动引发的旅游现象[8]。
2.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能启动旅游活动并使之朝着目标进行[9]。游客的旅游动机是支配游客旅游行为的最本质的动力。但到目前为止,学者还没有在人们为什么要旅游这点上达成共识。
3.访问意向
旅游者访问意向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发动和维持人类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从该角度出发,旅游者的访问意向可以认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指向一定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国内学者谢彦君将访问意向的定义为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旅游行为的驱使力量,它需要催发受社会观念和道德禄准来直接规定具体旅游行为同时指出访问意向的产生受游客个人状况及社会环境的影响[10]。
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发现,影响旅游游客访问意向的因素可从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比如从旅游者个人角度出发,包括旅游者的经济背景、旅游动机、期望与偏好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