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认知与偏好调查

城市化发展,乡村变迁时刻影响着乡村生态,乡村生态体验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保护乡村原生态,加强游客的交互,促进农业的多功能方向发展等的独特优势。本文在“两山”理论、生态旅游理论、体验旅游理论等学习的基础上,研究乡村生态作为首要吸引物的重要性,根据游客对相关概念的认知程度就潜在游客对乡村生态的认知程度与体验式开发乡村生态的游客偏好进行调查,并得出相关个体差异情况,对具有显著性特征的结果进行总结,针对当前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认知与偏好情况,提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发展提供市场导向的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2
(一)研究背景2
(二)理论基础2
二、调查方案与数据分析3
(一)调查方案3
(二)样本数据分析5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7
(一)结论 7
(二)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调查问卷11
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认知与偏好调查
引言
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乡村生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高速的城市化使得回归田园,感受自然与慢生活则成为疏解压力,感受生活的重要方式。长久以来,“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成为乡村旅游活动代名词,模式固定,缺乏创新。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强调原生态理念,通过对乡村生态系统的整体开发保护,维护乡村生态的有机联系,本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针对潜在游客对这一变化的反应和认知程度以及消费偏好的调查,研究乡村生态体验旅游市场的消费层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让乡村生态成为乡村旅游宝贵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乡村生态,真正让乡村生态带来金山银山,也让乡村守得住绿水青山,守得住金山银山,留得住乡愁,成为近年来的普遍关注。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与生态宜居乡村的提出,乡村生态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一种旅游资源,逐步受到游客的青睐。2017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生态,就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发展乡村生态体验旅游,既是对乡村生态资源的有利保护,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当前,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首要吸引物由生活资源变为生态资源,成为由生态到生活再到生产的消费逻辑,乡村生态日益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保护和发展对象。
本课题通过研究乡村生态体验旅游,在充分挖掘乡村生态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群众对乡村生态和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以分析市场认知、消费水平,通过对乡村生态和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偏好调查,以研究群众对乡村生态体验旅游产品偏好,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对乡村生态的保护性、创新性、针对性开发,避免农家菜、垂钓式的模板式开发,促进旅游体验者真正融入乡村,感受乡村,乐于乡村。
同时,随着乡村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旅游者休闲时间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据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每年平均休息115天左右,各单位逐步推行灵活自由的休假制度,旅游成为重要的选择。其次,由于高铁、公路建设、私家车的普及,人们出行更加自由化。观光农业旅游也为市场所熟知,旅游者也开始追求更为深入的农村生态体验活动。[1]
在国家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下,乡村旅游和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化、集群化发展和各地区竞争日趋激烈的特点,需要整合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在过去的粗放式发展中,乡村旅游趋同是普遍现象。千村一面的现象严重,活动形式单一。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满足游客旅游体验、满足乡村发展需要的新型产业形态,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以乡村生态为核心资源,乡村生态环境为载体的新型旅游经济形态。
(二)理论基础
1.两山理论
自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以来,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愈发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两山”理论,是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二者之间关系的科学阐释。[2]这一理论确认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可以参与到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来,而不是与发展经理对立的阻碍因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色经济也是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重点减排重污染企业,整顿高能耗企业,坚持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
具体针对乡村旅游发展来说,以往乡村生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可忽视的一环,因为发展农事采摘、农家小院住宿等活动对乡村生态的要求不高,有时乡村生态资源,如丘陵山地等地形地貌资源甚至可能成为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由此来看,以往的乡村旅游发展逻辑以生产为起点,依靠采摘体验等吸引游客,继而延伸到乡村生活体验(住农房),最后才是让游客感受乡村生态。现如今,城市居民饱受雾霾天气、食品污染、水泥森林、城市噪音之苦,向往着乡村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有机的食物和恬静的田园居所,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已经转变为以乡村生态为起点,通过乡村生态吸引游客前往乡村,体验乡村生态,享受乡村生态,继而参与农业生产,感受农村生活,即,乡村生态成为乡村更为重要,甚至处于核心地位的旅游吸引物。
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搞大建设,而要搞大保护,在保护乡村生态中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生态纳入发展乡村产业的体系中来,让乡村生态成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依托地形地貌资源哺育种植产业,依托动植物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与花园培育,依托天象资源发展产学研旅游。
2.乡村生态概念内涵
本文所述乡村生态即“两山理论”中提到的作为旅游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纳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乡村生态资源,具体来说,对于乡村生态这一概念,比较典型的有一下几位学者的观点:
马永俊[3]在总结不同学者对乡村生态系统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生态系统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定义,狭义上,乡村生态是依托乡村聚落而形成的,包括聚落周边的农田、水体、山地等一切要素的,以自然为主的半自然、半人工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通过生态网结合成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肖禾[4]在《不同尺度乡村生态景观评价与规划方法研究》提出,乡村生态景观按照其形态分类,可分为地形地貌、景观类型、地表覆盖、植被组成四类,这与刘庆友[5]副教授对乡村自然物质资源分类相类似,刘庆友教授在《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中提出,乡村自然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而物质资源则包括地形地貌、水体特征、植被特征、动物特征和天象特征,本文所述乡村生态主要是指地形地貌、水体、动植物、天象等针对乡村旅游,吸引旅游者前往乡村等乡村自然资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7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