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影响研究
近年来,高铁的迅猛发展使得高铁旅游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高铁对经济联系的影响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以京沪高铁江苏省沿线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06-2015年间各城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人数等数据,在使用最短旅行时间进行修正的前提下,测算出各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联系总量。结果表明高铁的通车对江苏省沿线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与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其旅游经济联系同样受到相对位置的影响。要使区域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推动沿线特色旅游产业,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完善区域内交通格局。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
(一)相关概念3
1.高速铁路 3
2.旅游经济联系3
(二)研究方法3
(三)数据来源4
三、京沪高铁对江苏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影响4
(一)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分析4
1.沿线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 4
2.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的特征分析5(二)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变化分析7
四、结论与建议9
(一)结论9
1.京沪高铁的开通对江苏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作用9
2.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得江苏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大幅增长9
(二)建议9
1.发展京沪高铁沿线特色旅游9
2.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9
3.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京沪高铁对江苏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旅游业正日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高铁网络的不断密集化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大力促进作用,推动学者们将高铁旅游经济作为一个研究焦点。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研究有利于当地政府更好地支持促进高铁经济的发展,并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更好地把握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遇与挑战,利用高铁资源发展区域旅游业,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高禀赋,优化城市间交通可达性,促进经济发展。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竣工揭开了世界高铁建设的序幕,高铁对旅游各方面的影响研究由此走上世界舞台,相关研究也逐渐兴盛。Rugg D(1973)借助对旅游者行为模型进行研究,指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受到财务预算、闲暇时间等因素限制,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旅游效用最大化[1];U.Blum K(1997)对高铁在短、中、长时期的经济一体化研究,指出高铁具有以点连线的作用,将各城市和地区连结到一起,形成了经济发展带或是旅游经济走廊 [2];Froidh(2008)分析高铁对旅行时间的影响,指出高铁的快捷能够大幅缩短旅行时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极大程度上提高旅游者出游效率,促使其将出游意向转为出游行为,为沿线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动力[3];Sophie Masson(2009)以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高铁为例,指出交通系统对旅游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客在旅游地停留时间愈长愈有利于获得最大旅游效用,高铁的产生形成时空压缩效应,加剧沿线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因此应当使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4]。国外关于高铁对旅游的影响研究较早,在区域旅游经济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广,大量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成果多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结成,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随着京沪高铁与武广高铁的落成,国内高铁对旅游的影响研究再次掀起一股热潮,并不断地产生更多理论与实证研究。在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及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与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蒋秀兰以高速铁路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影响分析为例,阐发高铁对区域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5]。王欣等人通过构建旅游系统的网格空间模型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网的建成将影响旅游市场空间的整体放大与变形,从而导致全国性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旅游产业要取得长远发展,需要重新定位[6]。汪德根以京沪高铁线为研究对象,总结高铁旅游流中存在的效应,包括“马太效应”、“过道效应”与“同城效应”等,并通过对国内外高铁的实证研究多次论证时空压缩效应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旅游方面的影响[78]。赵云等人通过建立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需求导向模型,对京沪高铁沿线经停省市进行分析,指出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扩散的促进作用与高速铁路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只有在交通网络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扩散作用才有明显表现 [9]。章逸扬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指出高铁的开通对不同城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经济发达区域或旅游禀赋优越区域的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基础一般的城市则会出现一定阻力,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存在密切关系[10]。郭建科通过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指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对于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同时提升幅度符合距离衰减作用。高铁的开通同时作用于沿线城市及偏远城市,扩大旅游地市场半径,也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在拉动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地区间差异[11]。
京沪高铁始建于2008年,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作为中国高铁“四纵四横”的一纵,京沪高铁建设里程长、投资大、标准高,一举联通南北两大经济板块,对于国内高铁交通网络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及现实意义。京沪高铁长达1318公里,分别以北京与上海为起讫点,共设有23个站点,纵贯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冀鲁皖苏四个省份,其中江苏境内沿线途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徐州6座城市。京沪高铁最高运行时速高达350km/h,最快仅需4小时18分钟就能从起点到达终点。据统计,2014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车票收入约300亿元,运营4年间运送旅客达3.3亿人。京沪高铁作为通过江苏境内的第二条高速铁路线,也是首条经停苏北地区的高铁线,对于江苏地区沿线城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有力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沿线城市旅游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升级,加强京沪高铁江苏省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
(一)相关概念3
1.高速铁路 3
2.旅游经济联系3
(二)研究方法3
(三)数据来源4
三、京沪高铁对江苏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影响4
(一)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分析4
1.沿线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 4
2.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的特征分析5(二)京沪高铁开通前后江苏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变化分析7
四、结论与建议9
(一)结论9
1.京沪高铁的开通对江苏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作用9
2.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得江苏省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大幅增长9
(二)建议9
1.发展京沪高铁沿线特色旅游9
2.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9
3.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京沪高铁对江苏沿线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旅游业正日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高铁网络的不断密集化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大力促进作用,推动学者们将高铁旅游经济作为一个研究焦点。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研究有利于当地政府更好地支持促进高铁经济的发展,并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更好地把握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遇与挑战,利用高铁资源发展区域旅游业,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高禀赋,优化城市间交通可达性,促进经济发展。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竣工揭开了世界高铁建设的序幕,高铁对旅游各方面的影响研究由此走上世界舞台,相关研究也逐渐兴盛。Rugg D(1973)借助对旅游者行为模型进行研究,指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受到财务预算、闲暇时间等因素限制,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旅游效用最大化[1];U.Blum K(1997)对高铁在短、中、长时期的经济一体化研究,指出高铁具有以点连线的作用,将各城市和地区连结到一起,形成了经济发展带或是旅游经济走廊 [2];Froidh(2008)分析高铁对旅行时间的影响,指出高铁的快捷能够大幅缩短旅行时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极大程度上提高旅游者出游效率,促使其将出游意向转为出游行为,为沿线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动力[3];Sophie Masson(2009)以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高铁为例,指出交通系统对旅游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客在旅游地停留时间愈长愈有利于获得最大旅游效用,高铁的产生形成时空压缩效应,加剧沿线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因此应当使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4]。国外关于高铁对旅游的影响研究较早,在区域旅游经济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广,大量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成果多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结成,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随着京沪高铁与武广高铁的落成,国内高铁对旅游的影响研究再次掀起一股热潮,并不断地产生更多理论与实证研究。在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及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与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蒋秀兰以高速铁路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影响分析为例,阐发高铁对区域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5]。王欣等人通过构建旅游系统的网格空间模型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网的建成将影响旅游市场空间的整体放大与变形,从而导致全国性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旅游产业要取得长远发展,需要重新定位[6]。汪德根以京沪高铁线为研究对象,总结高铁旅游流中存在的效应,包括“马太效应”、“过道效应”与“同城效应”等,并通过对国内外高铁的实证研究多次论证时空压缩效应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旅游方面的影响[78]。赵云等人通过建立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的需求导向模型,对京沪高铁沿线经停省市进行分析,指出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扩散的促进作用与高速铁路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只有在交通网络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扩散作用才有明显表现 [9]。章逸扬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指出高铁的开通对不同城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经济发达区域或旅游禀赋优越区域的旅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基础一般的城市则会出现一定阻力,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存在密切关系[10]。郭建科通过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指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对于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同时提升幅度符合距离衰减作用。高铁的开通同时作用于沿线城市及偏远城市,扩大旅游地市场半径,也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在拉动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地区间差异[11]。
京沪高铁始建于2008年,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作为中国高铁“四纵四横”的一纵,京沪高铁建设里程长、投资大、标准高,一举联通南北两大经济板块,对于国内高铁交通网络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及现实意义。京沪高铁长达1318公里,分别以北京与上海为起讫点,共设有23个站点,纵贯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冀鲁皖苏四个省份,其中江苏境内沿线途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徐州6座城市。京沪高铁最高运行时速高达350km/h,最快仅需4小时18分钟就能从起点到达终点。据统计,2014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车票收入约300亿元,运营4年间运送旅客达3.3亿人。京沪高铁作为通过江苏境内的第二条高速铁路线,也是首条经停苏北地区的高铁线,对于江苏地区沿线城市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有力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沿线城市旅游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升级,加强京沪高铁江苏省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