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录:
引言1
一、现状1
二、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方面
1.学生对专业的认知2
2.毕业生对行业的了解2
3.学生对专业与行业的整体感知2
(二)学校方面
1.专业技术的培训3
2.职业意识的培养3
3.教育的针对性3
(三)旅游行业方面
1.竞争压力3
2.行业秩序3
(四)政府方面
1.法律的保障3
2.基础的设施3
(五)社会环境及心态方面
1.人们的认知3
2.和平的心态3
三、对策
(一)毕业生方面4
(二)学校方面5
(三)企业方面5
四、总结5
致谢5
参考文献5
引言
1923年,中国第一家旅行代理机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诞生,成为旅游业开始的标志。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众多名山大川、文化名城,近年来因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旅游专业的就业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各高校对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经验,高校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培养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以及学生自身对旅游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认识,甚至还存在着偏见,从而导致了高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佳的现状。这些现状迫切的需要我们去就行调查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分析解决这一问题。
一、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各种旅游企业及其直接相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内的各个城市利用自有的旅游资源陆续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来吸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游客,从而发展城市经济 。以苏州为例,2011年,苏州旅游总收入达到1196.21亿元,比同比增长了17.48%;接待的国内游客达7775.38万人次,同比增长11.00%,入境游客达297.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苏州正在向国际旅游一流城市迈进。苏州就是一个全中国的缩影,中国的旅游行业也在蒸蒸日上,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旅游岗位,从业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加大,然而在拥有如此成绩以及如此需求量的同时,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许多旅游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尤其是专职院校的,较本科生来说还存在着学历低的问题,就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我们所说的旅游行业就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酒店及会展业。
首先,就旅行社而言,导游是旅行社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然而,导游是一种高需求高要求行业。据调查,旅行社中正真签合同的员工很少,大多愿意外聘一些临时的导游,即兼职导游,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导游工作,其余时间则在其他行业发展。导游的素质下降,口碑也随之下降,旅行社员工流失率也大大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从事导游工作。
其次,就酒店而言,其行业要求并没有旅行社高,但这点并没有成为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机会。因为它的行业要求不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低,所以导致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佳。酒店属于基础服务性行业,很多酒店将门槛设的极低,在酒店的服务人员中,大部分为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专业培训的人员,尤其是那些层次比较低的酒店,就更普遍了。这样许多高级管理人才及旅游专业毕业生得不到就业机会,酒店也得不到发展。
接着,就会展业而言。中国会展业发展时间不长,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外,其他地区的会展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广大的毕业生看不到所在地区会展业的前景,同时有关会展业的就业单位也极少,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一线的大城市生活要求高,令许多有意前往发展的毕业生也望而却步。部分毕业生也会因为家庭生活的阻挠而选择放弃会展行业。
最后,就旅游局而言。旅游局招聘人才主要来源于本科及其以上旅游管理人才,相当部分来源于其它专业(不同的单位不同职责),编外人员来源于人才市场,注重外语能力。在旅游局的人事构成中,旅游规划人才需求量更大,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而这一方面对能力的要求极高,许多毕业生没有办法胜任。
在学生就业倾向调查方面,调研小组得到的问卷资料显示,54%的旅游专业生没有从事旅游行业的倾向,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时都存在盲目问题,并没有直接的与就业挂钩,而只是想通过该专业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够从事其他行业。可见,旅游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初便不愿从事旅游方面的工作,毕业之后的情况可想而知。而且,在高校教育方面,旅游专业教育手段单一,课程设计落后,知识碎而杂也使得学科定位不明确;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注重学历问题,对于大专类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更倾向于录取本科类的,从而高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对于从事旅游行业的热情大大降低,导致就业率业降低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自身方面: 1.学生对旅游管理这一专业不甚了解。只是初步的觉得旅游管理就是导游,但是又觉得导游证需要的知识内容繁多复杂,难以取得,便止步不前。有些已取得导游资格证的毕业生,由于电视报道、生活中频繁出现游客殴打导游、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也选择不从事导游这项职业。2.学生对旅游行业本身不够了解。很多学生认为旅游也很单一,其实旅游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仅限于旅行社,酒店、景点、会展类都包括在内。3.学生对专业与就业的关系的整体感知比较盲目。据调查,在问及“为什么选择旅游专业”这类问题是,三分之二的学生的回答是“遵从父母的意愿”、“亲友推荐”、“服从调剂”等,并不是学生自身的意愿,显现出了对这一专业的不了解,这样导致了毕业后就业的盲目性、选择困难等问题。
(二)学校方面:1.学校缺少专业技能的培训。中国式教育注重题海战术,课本教学,缺乏实际操作。学生得不到实际的学习,能力不足。2.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不够完善。学校在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没有投入太多教育课程,不能够正确客观地引导学生做自身的职业规划,因而造成了毕业生对于自己将来职业的定位及选择职业的偏差。3.教育缺乏针对性。许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成立时间不长,经验少,多数学校不能提供全面多样的实践课程及设备,同时也不具备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教育没有针对性,学生的职业观念不强,因此旅游管理的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三)旅游行业方面:1.旅游行业竞争压力大。就业单位多录取有经验者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届毕业生缺少经验,对企业的弊大于利,所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成一大问题。2.旅游行业秩序混乱,行业规章制度不健全。旅游行业的竞争力强来源于旅游行业本身的专业性不强。正是因为旅游行业如酒店业等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有机会参与到旅游行业的竞争中来,对于旅游专业本身的学生来说就加大了他们的竞争压力,促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降低。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目前仍在发展当中,旅游行业本身还不甚健全,而旅游行业的市场秩序和规章制度还需要通过政府出台的政策来进行保障。
引言1
一、现状1
二、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方面
1.学生对专业的认知2
2.毕业生对行业的了解2
3.学生对专业与行业的整体感知2
(二)学校方面
1.专业技术的培训3
2.职业意识的培养3
3.教育的针对性3
(三)旅游行业方面
1.竞争压力3
2.行业秩序3
(四)政府方面
1.法律的保障3
2.基础的设施3
(五)社会环境及心态方面
1.人们的认知3
2.和平的心态3
三、对策
(一)毕业生方面4
(二)学校方面5
(三)企业方面5
四、总结5
致谢5
参考文献5
引言
1923年,中国第一家旅行代理机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诞生,成为旅游业开始的标志。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众多名山大川、文化名城,近年来因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旅游专业的就业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各高校对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经验,高校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培养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以及学生自身对旅游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认识,甚至还存在着偏见,从而导致了高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佳的现状。这些现状迫切的需要我们去就行调查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分析解决这一问题。
一、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各种旅游企业及其直接相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内的各个城市利用自有的旅游资源陆续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来吸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游客,从而发展城市经济 。以苏州为例,2011年,苏州旅游总收入达到1196.21亿元,比同比增长了17.48%;接待的国内游客达7775.38万人次,同比增长11.00%,入境游客达297.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苏州正在向国际旅游一流城市迈进。苏州就是一个全中国的缩影,中国的旅游行业也在蒸蒸日上,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旅游岗位,从业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加大,然而在拥有如此成绩以及如此需求量的同时,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许多旅游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尤其是专职院校的,较本科生来说还存在着学历低的问题,就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我们所说的旅游行业就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酒店及会展业。
首先,就旅行社而言,导游是旅行社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然而,导游是一种高需求高要求行业。据调查,旅行社中正真签合同的员工很少,大多愿意外聘一些临时的导游,即兼职导游,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导游工作,其余时间则在其他行业发展。导游的素质下降,口碑也随之下降,旅行社员工流失率也大大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从事导游工作。
其次,就酒店而言,其行业要求并没有旅行社高,但这点并没有成为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机会。因为它的行业要求不高,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低,所以导致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佳。酒店属于基础服务性行业,很多酒店将门槛设的极低,在酒店的服务人员中,大部分为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专业培训的人员,尤其是那些层次比较低的酒店,就更普遍了。这样许多高级管理人才及旅游专业毕业生得不到就业机会,酒店也得不到发展。
接着,就会展业而言。中国会展业发展时间不长,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外,其他地区的会展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广大的毕业生看不到所在地区会展业的前景,同时有关会展业的就业单位也极少,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一线的大城市生活要求高,令许多有意前往发展的毕业生也望而却步。部分毕业生也会因为家庭生活的阻挠而选择放弃会展行业。
最后,就旅游局而言。旅游局招聘人才主要来源于本科及其以上旅游管理人才,相当部分来源于其它专业(不同的单位不同职责),编外人员来源于人才市场,注重外语能力。在旅游局的人事构成中,旅游规划人才需求量更大,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而这一方面对能力的要求极高,许多毕业生没有办法胜任。
在学生就业倾向调查方面,调研小组得到的问卷资料显示,54%的旅游专业生没有从事旅游行业的倾向,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时都存在盲目问题,并没有直接的与就业挂钩,而只是想通过该专业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够从事其他行业。可见,旅游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初便不愿从事旅游方面的工作,毕业之后的情况可想而知。而且,在高校教育方面,旅游专业教育手段单一,课程设计落后,知识碎而杂也使得学科定位不明确;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注重学历问题,对于大专类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更倾向于录取本科类的,从而高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对于从事旅游行业的热情大大降低,导致就业率业降低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自身方面: 1.学生对旅游管理这一专业不甚了解。只是初步的觉得旅游管理就是导游,但是又觉得导游证需要的知识内容繁多复杂,难以取得,便止步不前。有些已取得导游资格证的毕业生,由于电视报道、生活中频繁出现游客殴打导游、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也选择不从事导游这项职业。2.学生对旅游行业本身不够了解。很多学生认为旅游也很单一,其实旅游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仅限于旅行社,酒店、景点、会展类都包括在内。3.学生对专业与就业的关系的整体感知比较盲目。据调查,在问及“为什么选择旅游专业”这类问题是,三分之二的学生的回答是“遵从父母的意愿”、“亲友推荐”、“服从调剂”等,并不是学生自身的意愿,显现出了对这一专业的不了解,这样导致了毕业后就业的盲目性、选择困难等问题。
(二)学校方面:1.学校缺少专业技能的培训。中国式教育注重题海战术,课本教学,缺乏实际操作。学生得不到实际的学习,能力不足。2.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不够完善。学校在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没有投入太多教育课程,不能够正确客观地引导学生做自身的职业规划,因而造成了毕业生对于自己将来职业的定位及选择职业的偏差。3.教育缺乏针对性。许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成立时间不长,经验少,多数学校不能提供全面多样的实践课程及设备,同时也不具备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教育没有针对性,学生的职业观念不强,因此旅游管理的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三)旅游行业方面:1.旅游行业竞争压力大。就业单位多录取有经验者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届毕业生缺少经验,对企业的弊大于利,所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成一大问题。2.旅游行业秩序混乱,行业规章制度不健全。旅游行业的竞争力强来源于旅游行业本身的专业性不强。正是因为旅游行业如酒店业等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有机会参与到旅游行业的竞争中来,对于旅游专业本身的学生来说就加大了他们的竞争压力,促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降低。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作为我国的第三产业,目前仍在发展当中,旅游行业本身还不甚健全,而旅游行业的市场秩序和规章制度还需要通过政府出台的政策来进行保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