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问题_

浅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问题_[20200414173145]
摘要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中就有酒店行业,酒店业也是最先和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世界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扩大在华的连锁酒店数量。据2012年中国旅游网的统计,我国已有星级酒店13991家,酒店从业人员158.2万人;全国共设有旅游院校专业的有1968所,在校大学生108.6万名。不管从人才储备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酒店行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大的。然而,现在每当学生正式工作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是失业就是跳槽,另一方面是酒店人力资源短缺。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酒店、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本人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酒店、社会和学校应注重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时学生本人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就业心态,这样既可以改善酒店专业人才浪费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又可以缓解酒店人才短缺状况。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酒店大学生潜流失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4
1.4研究的意义 4
2.相关知识介绍 5
2.1概念的界定 5
2.1.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界定 5
2.1.2“潜流失”的概念 5
2.2资料的总结和创新 6
3.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状况 7
3.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流失的现状和就业心理 7
3.1.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流失的现状 7
3.1.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 8
3.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影响因素的调查 8
3.2.1问卷的设计 8
3.2.2问卷的统计分析 8
4.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原因分析 12
4.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2
4.1.1学生自身定位与酒店要求存在差异 12
4.1.2对专业内涵认识不足 12
4.1.3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13
4.2学校方面的原因 13
4.2.1专业教育缺乏 13
4.2.2培养目标不明确 13
4.2.3缺乏完善的实习生管理体系 13
4.3酒店方面的原因 13
4.3.1酒店招聘制度落后 14
4.3.2缺乏晋升机会 14
4.3.3酒店的薪资水平较低 14
4.4社会方面的原因 14
4.4.1 严峻的就业形势 14
4.4.2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15
5.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影响力分析 15
5.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对学生个人的影响 15
5.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对学校的影响 15
5.3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对酒店的影响 16
5.3.1使酒店员工的文化素质偏低 16
5.3.2 影响酒店的效益 16
5.3.3影响稳定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 16
5.4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对社会的影响 16
6.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对策分析 17
6.1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预防自身潜流失问题的对策 17
6.1.1进行合适的自我定位 17
6.1.2培养良好的专业能力 17
6.1.3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18
6.2学校预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对策 18
6.2.1加强入学专业教育 18
6.2.2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计划 18
6.2.3建立适合专业培养的实习基地 19
6.2.4重视实习协议的签订,以适当约束酒店行为 19
6.2.5建立有效的实习生管理体系 19
6.2.5做好实习前的指导培训 20
6.3酒店预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对策 20
6.3.1建立合理的招聘制度 20
6.3.2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20
6.3.3为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21
6.4社会预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对策 21
结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附录 25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知名的酒店集团纷纷入驻中国,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建设,酒店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在酒店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专业人才和员工素质的竞争逐渐成为酒店间竞争的重点。但是,目前酒店业专业人员流失较高,这也成为制约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在20世纪90年代初,酒店行业也曾有过名牌大学毕业生争相招聘的风光,与此同时,酒店的迅猛发展也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目前我国酒店业并不是十分青睐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时,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也没有特别倾向于酒店行业,而是选择到其他行业另找出路。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出当前酒店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同时高校毕业生也很少有人愿意去从事酒店行业。为什么现今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酒店工作?这种专业人才的流失现象对学生本人、高校、酒店以及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本人、高校、酒店以及社会应如何认识和预防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访谈并展开问卷调查,对高校的教育模式与酒店人力资源制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中找出“潜流失”问题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但大多数研究的是酒店员工流失问题,研究的结果覆盖面比较广,具有代表性的有:
迈克弗林、恩兹与瑞杰尔(McFillin Enz and Riegel,1986)发现影响酒店员工流失的因素有:①工作量;②上级对下级的态度;③工作强度;④工作压力;⑤员工福利;⑥培训;⑦工作的时间;⑧别处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麦考利与伍兹(James F. Macaulay and Robert H. Woods, 1989)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短期与长期的解决对策。短期解决对策偏向于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以解决困难;长期解决对策侧重于企业组织变更来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这些长短期对策通常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员工流动的严重程度与酒店对变化的需求决定了酒店投入的费用。
美国职业前景手册(Occupation Outlook Handbook)中的资料指出:“Earning in hotels and other accommodations generally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for all industries.”在酒店行业中的收入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认为酒店行业较低的工资水平是许多人放弃从事酒店行业的原因之一。
华尔特鲁伯和伯特勒(James Waldroop and Timothy Butler,1999)提出,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塑造来留住酒店员工。他们认为,工作优秀、有能力的职员不一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员工是否继续留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工作的满意度,因此,管理层应了解员工的需求,按照他们对工作的要求进行职业规划,进而减少企业人员的流动率。
国外大部分获得成功的企业在降低酒店行业员工高流动率的问题上,大多是从积极的方面思考和实施的。所以,用于减少员工流动率的措施被称为Retention Programs(保留计划),里兹?卡尔顿就是一个特例。
中国酒店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不能对国外的研究成果照搬照抄。国内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王文君、孙晓凤(2008),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高流失率的现象,从酒店和大学生两方面的原因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选——育——留”的就业对策。切合实际完善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酒店员工与工作之间的优化组合,使酒店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使酒店与员工共同获益,最终实现酒店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7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