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古镇旅游中的雷同与创新研究以乌镇同里为例

摘 要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水乡古镇的旅游更是得到空前的关注。近年来,全国古镇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在政府重视的前提下,江浙古镇的发展尤为可观,后期的宣传活动也为古镇旅游业加了一把火。但是在古镇旅游业不断升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江浙地区古镇千篇一律,都以政府开发为主,复制其他古镇的模式,没能根据自身特色开发古镇。因此,本文先从介绍江浙古镇旅游业概况入手,接着以乌镇和同里为例,比较分析江浙古镇旅游项目雷同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阐述近年来乌镇和同里在创新方面的努力,最后在深入了解江浙古镇开发中的雷同与创新之处的基础上融合两地的优势,提出符合古镇旅游的创新性建议。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1
1.2.2现实意义 2
1.3研究方法 2
1.3.1文献调查法 2
1.3.2比较分析法 2
1.3.3定性分析法 2
1.4相关文献综述 2
1.4.1古镇研究综述 2
1.4.2旅游动机研究综述 3
2.古镇旅游的相关理论 4
2.1旅游动机理论 4
2.2感知理论 4
3.江浙古镇的概况 5
3.1江浙古镇的发展现状 5
3.2江浙古镇发展中的雷同项目 5
3.2.1经营项目 5
3.2.2经营方式 6
3.2.3景色风景 6
4.江浙古镇旅游项目雷同的原因分析 10
4.1古镇旅游动机分析 10
4.1.1古镇旅游受旅游者回归自然的心态的影响 10
4.1.2古镇旅游是旅游者感受慢节奏生活的一种享受 10
4.1.3古镇文化、风俗等对旅游者的吸引 10
4.2江浙古镇旅游雷同的具体原因 11
4.2.1地理位置 11
4.2.2风俗人情 11
4.2.3文化背景 11
4.2.4经营模式 12
4.2.5开发模式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5.同里乌镇现有的旅游创新 13
5.1乌镇旅游的创新 13
5.1.1符合古镇的设计 13
5.1.2独特的旅游路线 13
5.1.3较为完善的解说 13
5.1.4人镇相容的策略 13
5.2同里旅游的创新 14
5.2.1发展精细旅游模式 14
5.2.2制定新型的发展策略 14
5.2.3由上而下的重视旅游品质 14
5.2.4发展成为综合的休闲胜地 14
6.江浙古镇旅游避免雷同的对策 15
6.1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15
6.1.1发扬当地文化 15
6.1.2古镇旅游必须要有规划 15
6.1.3实现古镇资源的有效配置 15
6.2保护当地特色、开发新项目 15
6.2.1保护古镇当地特色 15
6.2.2开发新项目,创立自主品牌 16
6.3不断更新古镇的宣传方式 16
6.4正确引导居民参与 16
6.5游客体验化管理 17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人在选择娱乐方式时会将旅游作为首选。自1980年以来,以周庄为首的江南古镇被逐步开发,了解到人们对充满历史气息的古镇的向往,以及古镇旅游业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内各地相继模仿江南古镇的开发模式,带来了古镇旅游的热潮。而今,悠久的文化气息使得古镇旅游业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古镇旅游已然成为旅游领域的热点,它开辟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方向,并吸引了无数游客到访。据劲旅网统计,我国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镇共220个,分布在全国不同的省市。其中,浙江省的古镇有39个,居于首位,而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的古镇数量只有1个;四川和江苏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有38个和23个古镇,浙江、江苏两省的古镇数量占全国古镇总量的1/4以上,这为江浙的古镇旅游打下良好的基础。江浙古镇闻名于世,集文化、休闲、民俗于一体,随着江南六大古镇被预送申请国家文化遗产,古镇旅游业又掀起一波高潮。
与此同时,江浙古镇由于其自身存在同质性,在旅游的发展策略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古镇的开发失去了以往稳健的特点。热衷于古镇旅游的几乎都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痴迷于古老文化沉淀的游客,他们对于“美”很挑剔,几乎雷同的景点很容易就让游客产生视觉疲劳,回游率不高,甚至影响古镇文化的口碑。在古镇,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流传下来的手工艺品都变成了机器加工的劣质商品,游客买回来就觉得不值,对这些古镇流传下来的文化也就没有那么深刻的印象,使得古镇旅游成为一次性产品。面对目前古镇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使古镇得到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如何将古镇旅游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古镇旅游已成为旅游学科中一个热门的主题。国内外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古镇旅游的开发经营方式,但在古镇旅游的同质性及创新性方面尚不完备。江南古镇有其独特的景致风光、传统的人文风俗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无疑是现代人休闲的好去处,而政府及商人对古镇的大肆修葺和翻新,引来了很多争议。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古镇旅游的项目开发的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在满足游客的同时保持古镇原有的特色,且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创新好的旅游项目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主要基于旅游者动机,分析同里、乌镇存在的雷同与创新之处,为古镇旅游开发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1.2.2现实意义
古镇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经济问题,满足居民的物质及文化需求,因此,如何做好做大古镇旅游项目具有很好的实践作用。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调查法
本文的研究在充分阅读校园图书馆以及网上图书馆等资源中关于古镇旅游方面的文献及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文献中现有的研究视角,寻求古镇旅游研究过程中的空白或不足,在总结和分析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江浙古镇旅游业的研究视角。
1.3.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事物的异同,从而判断其优劣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本质上是研究事物的某些特征和属性,本文通过同里、乌镇风俗人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探索同里、乌镇在旅游方面存在的相似之处,并提出符合古镇自身发展的政策建议。
1.3.3定性分析法
由于缺少关于古镇旅游的相关数据,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江浙古镇的现状、经营项目的介绍以及古镇旅游雷同和创新的对比,探索出符合古镇发展的新的思路。
1.4相关文献综述
1.4.1古镇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的学者大多从江南古镇的开发和文化保护等方面着手研究。江五七等(2003)对江南古镇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景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的建议,为江南水乡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杨卫书(2007)指出古镇旅游经济开发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对整个旅游业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孙坚烽(2009)认为江浙地区的古镇由于其地理位置相邻,翻新后的格局、规模都有很大程度的雷同,不少钟爱古镇的游客也会觉得大同小异,没有了每个小镇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对于想感受千年古镇独特韵味的游客来说是一种遗憾。马艳秋、张婧(2009)指出乌镇的发展一直走在江南古镇发展的前列,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开发体系,且在民俗文化上不断创新。而李丽雅、黄芳(2003)认为,同里较之乌镇发展,更多的保护古镇的原始文化,出台新的政策保护当地的居民,并对古镇老人优先保护,建立镇、历史镇区、历史文化街区、各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方面的保护体系。由此可见,国内的学者没有充分重视江浙古镇严重的雷同现象,也忽略为古镇旅游业创新发展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