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的发展路径研究(附件)【字数:9421】

摘 要宜兴紫砂壶起源于明正德年间,历经明清两代,迅猛发展。七十年代以后,顾景舟、陈鸣远等大师的紫砂壶作品在各大拍卖会所行情见涨,极具收藏价值。2015年至今紫砂壶的发展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日渐缓慢。笔者希望能通过这篇论文,得到可取之处,让宜兴紫砂壶能够长远发展。本文通过搜集资料对紫砂壶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分析。首先通过搜集到的资料对紫砂壶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去往紫砂壶的产地江苏宜兴丁蜀镇进行实地考察,对紫砂壶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继而提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文化传承、经济化等问题,最后针对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文化传承率等可行的建议予以改善。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方法 1
1.4研究框架 1
第二章 宜兴紫砂壶简述 2
2.1宜兴紫砂壶的介绍 2
2.2宜兴紫砂壶的起源 2
2.3宜兴紫砂壶的分类 2
2.4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3
第三章 宜兴紫砂壶的发展现状 5
3.1紫砂资源的开采 5
3.2紫砂文化的传承 5
3.3紫砂壶的“通货紧缩” 5
3.4紫砂市场的激烈竞争 5
第四章 紫砂壶发展的问题分析 7
4.1紫砂资源稀缺 7
4.2文化传承率低 7
4.3紫砂壶的“通货膨胀” 7
4.4市场恶性竞争激烈 8
第五章 对紫砂壶发展的建议 9
5.1建设紫砂保护基地,合理利用紫砂资源 9
5.2营造合适的社会环境 9
5.3加强重视,提高文化传承率 9
5.4打造紫砂壶品牌,推动市场良性竞争 10
5.5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耗费无数心血和汗水创造了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我国文化遗产是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全球经济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严重影响,宜兴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紫砂艺术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后人称其为“陶朱公”。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不过,紫砂制壶还是明正德16年以后的事。明代时期,宜兴制陶名匠众多,作品更是层出不穷。2006年,宜兴市新街镇骆驼墩遗址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同年5月,宜兴紫砂陶和均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首批非物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泥土和朴素的自然美闻名于世。宜兴紫砂壶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所以被许多收藏家所喜爱。紫砂作品不仅在国内、国际上屡屡获奖,有些作品甚至还被当作礼物赠送给各个国家,以示国家间的友好交往。
1.2研究目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对传统手工艺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少。就宜兴紫砂壶而言,可以说知道的人越来越少,更不用提精通紫砂壶制作工艺的人了。所以笔者希望从合理利用紫砂资源、营造合适的社会环境、推动市场良性竞争等方面,实现宜兴紫砂壶的科学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群体关注并热爱紫砂传统文化,加入到宜兴紫砂壶发展的队伍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五百年来,宜兴紫砂壶经过产生、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所以在景德镇瓷都之外,还有一个宜兴陶都与之齐名,产品畅销国内外。然而,近年来紫砂矿产被肆意开采,其资源已不足以支撑整个紫砂产业,故希望能采取一定措施使紫砂壶能够继续发展下去。
1.3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
在图书馆和各大文库寻找有关紫砂壶发展的资料,并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紫砂壶的基本概念、宜兴紫砂壶的起源、分类和制作工艺。
实地考察法
笔者针对紫砂壶发展的现有资料,前往紫砂壶的产地江苏宜兴丁蜀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宜兴紫砂壶的发展现状,并从它的发展现状中找出存在的资源、传承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1.4研究框架
第二章 宜兴紫砂壶简述
2.1宜兴紫砂壶的介绍
宜兴市是江苏无锡的一个县级市,不久前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兴紫砂壶则是这座文化名城中广为人知的文化遗产。
人们常说的紫砂,只是紫砂陶器的简称,是陶器众多种类之一。紫砂壶是由陶制成,结构紧凑,几近瓷化,但无半透明性,强度较高,颗粒细小,断口大多为贝壳状或石状的陶瓷制品。在《紫砂陶器》的国家标准上,对它的定义是:紫砂是由质地细腻且含铁量较高的特殊粘土制作,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坚硬而透气性强的无釉陶器。经过笔者搜集的各种资料分析理解如下,紫砂陶器与其他陶器的区别是:原料含铁性较高;不上釉;能透气性。因此,产品品质必须严格按照《紫砂陶器》国家标准各项技术要求规定的,同时符合上述三点的陶器,才能被称作“紫砂陶器”。紫砂壶的制作原料为紫色粘土,因为它的产地位于江苏的宜兴,所以被称为宜兴紫砂。紫砂壶又名“宜兴紫砂壶”。
2.2宜兴紫砂壶的起源
大部分的紫砂是从宜兴丁蜀镇生产的。紫砂的起源,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而引起长期的争议。根据各种文献和遗物的记载,考古界一般认为紫砂始于明代。
关于宜兴紫砂壶的起源,长期以来,一直以来有着两种说法:一种是传统说法,认为宜兴紫砂陶发迹于明朝正德年间,并将定其为创始年代,并将当时对紫砂壶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的供春视为紫砂壶的鼻祖。另一种则是有据理说法,认为宜兴紫砂壶创始的年代可确定为北宋早中期。其理由:一是,以史料记载据证:北宋几大著名诗人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的诗中均出现紫砂一类的茶具。二是,以实物据证。1976年宜兴陶瓷公司在红旗陶瓷厂在施工过程中,挖掘出了丁蜀羊角山早期紫砂窖址及大量紫砂陶残片堆积物,经专家考证它的年代确认为北宋中、晚期,在这些紫砂陶残片中,至少可复原成三种紫砂壶形,即: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同时,在这些紫砂陶残片堆积物的附近,还发现一座长约10米、宽约1米多的小型古龙窑。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各专家鉴定,这座紫砂古龙窑址的年代为北宋。因此,在史料文献记载与古窑实物考证的年代互相佐证之下,宜兴紫砂陶的起源极有可能为北宋。由此,将宋代延至明正德这段时间作为紫砂陶初创时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