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整合提升研究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整合提升研究[20200413201956]
摘要
景区景点建设,是国家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突出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在实际运营中,旅游景区也随之出现了各种问题。文章吸收和借鉴旅游景区管理学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常熟市沙家浜和尚湖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对这2个旅游景区之间进行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实地考察和访谈来了解沙家浜、尚湖风景区的运营状况、管理经营方法,对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的总体现状、基础设施、营销管理、产品项目和总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在这2个旅游区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产品开发雷同,市场竞争大,景区规划意识落后,人员混乱的问题。进而提出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区域合作,优化组织结构,二次规划景区的合作发展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景区合作旅游景区资源整合问题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2
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
2.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现状分析 4
2.1景区总体状况 4
2.1.1尚湖旅游区现状 4
2.1.2沙家浜旅游区现状 4
2.2景区基础设施现状 5
2.2.1旅游引导标识 5
2.2.2咨询系统方面 5
2.2.3交通设施方面 5
2.2.4安全卫生方面 5
2.2.5旅游服务方面 5
2.3景区营销管理现状 5
2.3.1尚湖风景区景点营销 5
2.3.2沙家浜风景区景点营销 6
2.4景区产品项目现状 7
2.4.1尚湖风景区产品项目 7
2.4.2沙家浜风景区产品项目 8
2.5景区总体经营现状 9
3.1景区产品开发雷同 10
3.2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10
3.3人员混乱权责不明 11
3.4景区规划意识落后 11
4.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整合发展的对策 13
4.1开发特色产品 13
4.2加强区域合作 14
4.3优化组织结构 14
4.4景区二次规划 15
5.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1.绪论
1.1课题背景
景区建设,是国家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突出的重点内容。旅游业的发展,管理,保护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景区也随之出现。但在实际运营中,旅游景区也随之出现了各种新问题。与此同时,多个景区合作共同申报5A级风景区这一模式也在慢慢的形成一种趋势。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就同时包含了沙家浜旅游区和尚湖旅游区,自2009年以来,就积极为创建5A级风景区做准备,推进自身的建设,终于在2013年成功使自身步入5A级风景区的殿堂,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休闲创新奖”中的“景区管理创新奖”。但是在这2个景区申报成功之后,二者之间的合作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空有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的这个名号,在旅游者中也只把这二者看为各自独立的2个旅游区而不是一个统一合作的国家5A级风景区。文章吸收和借鉴旅游景区管理学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常熟市沙家浜和尚湖风景区研究对象,对这2个旅游景区之间进行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期望能寻找出二者间合作发展的问题,并能为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常熟市5A级景区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来了解沙家浜、尚湖风景区的运营状况、管理经营方法及新旧变化,对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的资源状况、基础设施、营销管理、产品项目、游客体验和总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的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从而为常熟市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景区间的合作、为跨区域合作模式、为区域资源整合提供一些其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2.2研究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将常熟市旅游景区的运营状况进一步展现于眼前,明确常熟市旅游景区的运营、功能、变化等,从而使得常熟市旅游景区对这种慢慢形成趋势的的合作式5A级景区的管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常熟市旅游景区以及景区合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建议,让常熟市这个新兴旅游城市能成为江南旅游城市的一杆新的旗帜。同时使得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加强旅游区的合作力度,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占取更多的旅游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利润,使之切实符合国家5A级风景区的称号。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风景名胜区的使命是创造幸福,所有娱乐设施应着眼于为游客创造舒适的旅行体验的核心。共赢是这场游戏的基本规则,没有游客与景区之间的共赢,没有让游客得到快乐的体验,文化得到传承,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与保护,这场游戏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但在实际工作中,景区却是旅游者投诉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旅游景区产品单一运行机制不顺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的瓶颈。
(1)景区运营发展现状
李庆雷、冯莹(2010)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认为旅游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坚持旅游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
赵中华、汪宇明(2010)在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的区域交通建设的优化中,从区域交通发展水平考量的指标选择、区域交通配置现状、区域旅游交通配置存在的问题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整合资源,建立区域旅游交通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议。
郭武飘(2010)以千里长廊客家为例,分析了千里客家长廊的合作现状,并对千里客家长廊的旅游合作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了旅游合作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具体的思路: 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各个区域之间应取长补短。通过区域合作,品牌和规模效应的形成,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促进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2)旅游区域资源整合提升研究
徐红、王丹丹(2011)在清江土苗旅游区的品牌传播中提出在广告传播中创设统一形象识别系统,从品牌传播的广告传播,公关传播,人际传播和销售传播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耀星刚(1999)、唐俊雅(2002)以闽西南和闽台为例,认为旅游一体化的内容应该包括旅游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发展更新,区域旅游功能区划分,和谐的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环境。
宋丽娜(2006)通过对辽宁中南部城市旅游资源整合可能性的分析,提出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理念:进行旅游线路的优化、以旅游企业的形式管理、塑造旅游形象、提高旅游市场的整合与发展力度。
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景区运营发展现状
法国学者 Barbichon从城市的角度,分析了农村休闲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由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压力、城市周围的企业和交通业的崛起、对农村科技和财政的倾斜,使城市开始关注农村投资拨基金,导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夏普列(2002)以塞浦路斯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建议政府应制定发展政策、提供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支持、组织专门机构对乡村旅游管理。
(2)旅游区域资源整合提升研究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有代表性包括Selin和Beason(1991)的内部旅游行为的组织间的合作的激励和制约因素;贾马尔(1995)在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研究;Tonka(1995)、Cetinski和Weber(1996)从系统的角度对旅游市场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研究;Ghimire(2001)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旅游合作。1995年四月在印度新德里的专家会议中,面对在区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提出了跨国跨区域合作的思想。
TwanHuybers和JeffBennett(2003)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热带地区为例,指出公共财产在其地区的联合开发利用的影响力,提出了寻找区内旅游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区域资源,避免恶性竞争。
摘要
景区景点建设,是国家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突出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在实际运营中,旅游景区也随之出现了各种问题。文章吸收和借鉴旅游景区管理学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常熟市沙家浜和尚湖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对这2个旅游景区之间进行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实地考察和访谈来了解沙家浜、尚湖风景区的运营状况、管理经营方法,对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的总体现状、基础设施、营销管理、产品项目和总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在这2个旅游区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产品开发雷同,市场竞争大,景区规划意识落后,人员混乱的问题。进而提出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区域合作,优化组织结构,二次规划景区的合作发展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景区合作旅游景区资源整合问题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2
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
2.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现状分析 4
2.1景区总体状况 4
2.1.1尚湖旅游区现状 4
2.1.2沙家浜旅游区现状 4
2.2景区基础设施现状 5
2.2.1旅游引导标识 5
2.2.2咨询系统方面 5
2.2.3交通设施方面 5
2.2.4安全卫生方面 5
2.2.5旅游服务方面 5
2.3景区营销管理现状 5
2.3.1尚湖风景区景点营销 5
2.3.2沙家浜风景区景点营销 6
2.4景区产品项目现状 7
2.4.1尚湖风景区产品项目 7
2.4.2沙家浜风景区产品项目 8
2.5景区总体经营现状 9
3.1景区产品开发雷同 10
3.2区域竞争压力加大 10
3.3人员混乱权责不明 11
3.4景区规划意识落后 11
4.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整合发展的对策 13
4.1开发特色产品 13
4.2加强区域合作 14
4.3优化组织结构 14
4.4景区二次规划 15
5.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1.绪论
1.1课题背景
景区建设,是国家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突出的重点内容。旅游业的发展,管理,保护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景区也随之出现。但在实际运营中,旅游景区也随之出现了各种新问题。与此同时,多个景区合作共同申报5A级风景区这一模式也在慢慢的形成一种趋势。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就同时包含了沙家浜旅游区和尚湖旅游区,自2009年以来,就积极为创建5A级风景区做准备,推进自身的建设,终于在2013年成功使自身步入5A级风景区的殿堂,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休闲创新奖”中的“景区管理创新奖”。但是在这2个景区申报成功之后,二者之间的合作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空有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的这个名号,在旅游者中也只把这二者看为各自独立的2个旅游区而不是一个统一合作的国家5A级风景区。文章吸收和借鉴旅游景区管理学的一些方式方法,以常熟市沙家浜和尚湖风景区研究对象,对这2个旅游景区之间进行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期望能寻找出二者间合作发展的问题,并能为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常熟市5A级景区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来了解沙家浜、尚湖风景区的运营状况、管理经营方法及新旧变化,对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的资源状况、基础设施、营销管理、产品项目、游客体验和总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的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从而为常熟市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景区间的合作、为跨区域合作模式、为区域资源整合提供一些其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2.2研究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将常熟市旅游景区的运营状况进一步展现于眼前,明确常熟市旅游景区的运营、功能、变化等,从而使得常熟市旅游景区对这种慢慢形成趋势的的合作式5A级景区的管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常熟市旅游景区以及景区合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建议,让常熟市这个新兴旅游城市能成为江南旅游城市的一杆新的旗帜。同时使得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加强旅游区的合作力度,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占取更多的旅游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利润,使之切实符合国家5A级风景区的称号。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风景名胜区的使命是创造幸福,所有娱乐设施应着眼于为游客创造舒适的旅行体验的核心。共赢是这场游戏的基本规则,没有游客与景区之间的共赢,没有让游客得到快乐的体验,文化得到传承,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与保护,这场游戏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但在实际工作中,景区却是旅游者投诉比较集中的一个地方,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旅游景区产品单一运行机制不顺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的瓶颈。
(1)景区运营发展现状
李庆雷、冯莹(2010)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认为旅游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坚持旅游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
赵中华、汪宇明(2010)在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的区域交通建设的优化中,从区域交通发展水平考量的指标选择、区域交通配置现状、区域旅游交通配置存在的问题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整合资源,建立区域旅游交通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议。
郭武飘(2010)以千里长廊客家为例,分析了千里客家长廊的合作现状,并对千里客家长廊的旅游合作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讨论了旅游合作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具体的思路: 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各个区域之间应取长补短。通过区域合作,品牌和规模效应的形成,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促进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2)旅游区域资源整合提升研究
徐红、王丹丹(2011)在清江土苗旅游区的品牌传播中提出在广告传播中创设统一形象识别系统,从品牌传播的广告传播,公关传播,人际传播和销售传播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耀星刚(1999)、唐俊雅(2002)以闽西南和闽台为例,认为旅游一体化的内容应该包括旅游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发展更新,区域旅游功能区划分,和谐的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环境。
宋丽娜(2006)通过对辽宁中南部城市旅游资源整合可能性的分析,提出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理念:进行旅游线路的优化、以旅游企业的形式管理、塑造旅游形象、提高旅游市场的整合与发展力度。
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景区运营发展现状
法国学者 Barbichon从城市的角度,分析了农村休闲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由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压力、城市周围的企业和交通业的崛起、对农村科技和财政的倾斜,使城市开始关注农村投资拨基金,导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夏普列(2002)以塞浦路斯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建议政府应制定发展政策、提供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支持、组织专门机构对乡村旅游管理。
(2)旅游区域资源整合提升研究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有代表性包括Selin和Beason(1991)的内部旅游行为的组织间的合作的激励和制约因素;贾马尔(1995)在旅游合作的理论框架研究;Tonka(1995)、Cetinski和Weber(1996)从系统的角度对旅游市场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研究;Ghimire(2001)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旅游合作。1995年四月在印度新德里的专家会议中,面对在区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提出了跨国跨区域合作的思想。
TwanHuybers和JeffBennett(2003)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热带地区为例,指出公共财产在其地区的联合开发利用的影响力,提出了寻找区内旅游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区域资源,避免恶性竞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