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兴化垛田为例
摘要:农业文化资源是地区农业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全新名片,也是当地旅游开发、经济增长的有力基石。随着旅游需求的转变和提高,如何开发和利用业文化资源成为了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的大繁荣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多地方对于农业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开发不够,造成了大量农业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于破坏。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拟通过兴化垛田农业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案例,分析和讨论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概况2
(一)农业文化资源的分类研究2
(二)农业文化资源的分类研究2
(三)农业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利用研究3
二、研究地介绍3
(一)兴化垛田概述 3
(二)垛田农业文化资源价值3
三、兴化垛田开发利用现状研究4
(一)兴化垛田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4
(二)兴化垛田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5
四、兴化垛田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6
(一)政府行政路径6
(二)品牌化路径7
(三)景区区域化路径7
(四)多方位宣传路径8
五、结语8
参考文献9
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可以考证的农业活动距今已接近一万年,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厚重的农业史,是一部农业文化的历史。农业文化是凝聚的劳动人民智慧,是伟大的先民们在长期的自然生产和生活中孕育和沉淀下来的古朴而深邃的财富和资源。[1]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人们在追求自然观光旅游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文化旅游、农业休闲旅游。鉴于此,近些年来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乡村民俗和乡村风景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城市游客,成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主要方向。
为了响应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大农业”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旅游”的结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重视我国多彩的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与旅游发展密不可分,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助推力。另一方面旅游发展也是开发农业文化资源的动因,农业文化资源则是旅游开发的具体表现和载体,农业文化资源和江苏省旅游相结合可产生更为巨大的叠加效益。[3]因此,在农业文化资源的视角下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有助于将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现代旅游产业的总体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二者的观赏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独特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相结合。
一、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概况
关于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在于对农业文化资源的界定、分类研究以及个别的学者尝试对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具体区域和项目研究。目前,相关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变现在农业文化资源的概念和开放利用等方面。
(一)农业文化资源的概念研究
邹德秀教授(1992)概括性的指出“农业文化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农业,把农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王利华教授(1989)进一步总结,将农业文化定义为“农业生产时间活动所创造的,与农业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和对农业生产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4]近些年,董少辉(2011)结合前人研究得出农业文化资源是由文物古迹、自然风景、岁时节令、生产活习俗、游艺竞技等共同构成,并具有古朴性、民族性、多样性等特征。[5]庄夏春、张建华(2013)则提出农业文化资源是根植在农业上的、可产业化的文化存在对象。[6]
(二)农业文化资源的分类研究
农业文化资源分类的研究是开发利用农业文化资源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依据现有参考文献整理农业文化资源分类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文化资源类型
作者
主题
分类
案例
王利华
农业文化
智能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农神祭祀等
刘志茹等
农业文化
乡土文化、农耕文化、作物文化、民俗文化、农事节庆文化、养殖文化
菊花、月季的文化寓意、制度民俗、精神民俗等
杨会娟
河北农业文化
农业科学、农业艺术、农时节日、民俗、饮食文化
节气、缸炉烧饼、朝阳沟村等
赵艳粉
农业文化资源
饮食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作物文化、民俗文化、农事节庆文化
八大菜系、二十四孝、三农文化等
李宗芳
农业文化资源
农耕文化、乡土文化、节庆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
农业采摘节、风土人情、地方菜等
徐晓莉
休闲农业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异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文化、饮食文化、作物文化和图腾文化
牧羊曲、烤全羊、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等
(三)农业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利用研究
孙白露、朱启臻等认为农业文化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农业部直属机关常务副书记唐珂(2012)更进一步指出开发利用好农业文化资源,对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8]李宗芳等(2013)根据农业文化资源的价值总结了相应的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法。[9]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一方面多停留在对于概念和类型的研究,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对于农业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等方向的探讨。当然也开始有一部分学者尝试将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当地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结合,但是基于农业文化资源的视角去探究具体案例地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内还是比较罕见的。鉴于此,笔者你通过对具体案例地的分析和探讨,直观的感受现阶段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未来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全新展望。
二、研究地介绍
(一)兴化垛田概述
兴化位于江苏中部的泰州市境内,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范围内。同时兴化地区的地理区位价位优越,拥有沿江和沿海两大边缘优势,且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三产发展基础。是一处农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开发潜力巨大的休闲农业旅游胜地。
兴化地区以垛田出名。兴化的垛田是苏中地区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耕地状态,垛田具体的兴建时间还没有确定,但是依据地方县志和相关史书的记载,早在南宋时期智慧的兴化人民就已经开始开辟垛田以防治当地常年发生的洪涝灾害。垛田堆土而建,或方或圆,或大或小,形态千奇百怪。同时,垛田又往往四面环水宛如湖中小岛,景色秀美、物产丰富是当地先民艰苦创业,与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奇观、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兴化地区尚拥有垛田47万亩,作为景区、休闲农业园区开发的约6万余亩,这6万亩垛田有主要分布在兴化市的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1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概况2
(一)农业文化资源的分类研究2
(二)农业文化资源的分类研究2
(三)农业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利用研究3
二、研究地介绍3
(一)兴化垛田概述 3
(二)垛田农业文化资源价值3
三、兴化垛田开发利用现状研究4
(一)兴化垛田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4
(二)兴化垛田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5
四、兴化垛田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6
(一)政府行政路径6
(二)品牌化路径7
(三)景区区域化路径7
(四)多方位宣传路径8
五、结语8
参考文献9
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可以考证的农业活动距今已接近一万年,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厚重的农业史,是一部农业文化的历史。农业文化是凝聚的劳动人民智慧,是伟大的先民们在长期的自然生产和生活中孕育和沉淀下来的古朴而深邃的财富和资源。[1]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人们在追求自然观光旅游的同时也逐渐开始重视文化旅游、农业休闲旅游。鉴于此,近些年来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乡村民俗和乡村风景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城市游客,成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主要方向。
为了响应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大农业”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旅游”的结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重视我国多彩的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与旅游发展密不可分,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助推力。另一方面旅游发展也是开发农业文化资源的动因,农业文化资源则是旅游开发的具体表现和载体,农业文化资源和江苏省旅游相结合可产生更为巨大的叠加效益。[3]因此,在农业文化资源的视角下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有助于将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现代旅游产业的总体开发相结合,从而实现二者的观赏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独特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相结合。
一、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概况
关于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在于对农业文化资源的界定、分类研究以及个别的学者尝试对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具体区域和项目研究。目前,相关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变现在农业文化资源的概念和开放利用等方面。
(一)农业文化资源的概念研究
邹德秀教授(1992)概括性的指出“农业文化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农业,把农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王利华教授(1989)进一步总结,将农业文化定义为“农业生产时间活动所创造的,与农业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和对农业生产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4]近些年,董少辉(2011)结合前人研究得出农业文化资源是由文物古迹、自然风景、岁时节令、生产活习俗、游艺竞技等共同构成,并具有古朴性、民族性、多样性等特征。[5]庄夏春、张建华(2013)则提出农业文化资源是根植在农业上的、可产业化的文化存在对象。[6]
(二)农业文化资源的分类研究
农业文化资源分类的研究是开发利用农业文化资源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依据现有参考文献整理农业文化资源分类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文化资源类型
作者
主题
分类
案例
王利华
农业文化
智能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农神祭祀等
刘志茹等
农业文化
乡土文化、农耕文化、作物文化、民俗文化、农事节庆文化、养殖文化
菊花、月季的文化寓意、制度民俗、精神民俗等
杨会娟
河北农业文化
农业科学、农业艺术、农时节日、民俗、饮食文化
节气、缸炉烧饼、朝阳沟村等
赵艳粉
农业文化资源
饮食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作物文化、民俗文化、农事节庆文化
八大菜系、二十四孝、三农文化等
李宗芳
农业文化资源
农耕文化、乡土文化、节庆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
农业采摘节、风土人情、地方菜等
徐晓莉
休闲农业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异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文化、饮食文化、作物文化和图腾文化
牧羊曲、烤全羊、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等
(三)农业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利用研究
孙白露、朱启臻等认为农业文化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农业部直属机关常务副书记唐珂(2012)更进一步指出开发利用好农业文化资源,对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8]李宗芳等(2013)根据农业文化资源的价值总结了相应的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法。[9]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一方面多停留在对于概念和类型的研究,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对于农业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等方向的探讨。当然也开始有一部分学者尝试将农业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当地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结合,但是基于农业文化资源的视角去探究具体案例地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内还是比较罕见的。鉴于此,笔者你通过对具体案例地的分析和探讨,直观的感受现阶段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未来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全新展望。
二、研究地介绍
(一)兴化垛田概述
兴化位于江苏中部的泰州市境内,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范围内。同时兴化地区的地理区位价位优越,拥有沿江和沿海两大边缘优势,且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三产发展基础。是一处农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开发潜力巨大的休闲农业旅游胜地。
兴化地区以垛田出名。兴化的垛田是苏中地区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耕地状态,垛田具体的兴建时间还没有确定,但是依据地方县志和相关史书的记载,早在南宋时期智慧的兴化人民就已经开始开辟垛田以防治当地常年发生的洪涝灾害。垛田堆土而建,或方或圆,或大或小,形态千奇百怪。同时,垛田又往往四面环水宛如湖中小岛,景色秀美、物产丰富是当地先民艰苦创业,与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奇观、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兴化地区尚拥有垛田47万亩,作为景区、休闲农业园区开发的约6万余亩,这6万亩垛田有主要分布在兴化市的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