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开发研究从文化价值角度(附件)【字数:12766】
摘 要本文在民俗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上,基于南京民俗发展的现状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南京民俗旅游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进行开发研究,首先民俗进行分类,然后构建民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接着通过对相关专家以及群众的调查研究,对南京的民俗进行文化价值评分统计和等级分类,最后根据文化价值的等级对南京民俗文化提出开发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A类文化价值“高”的民俗包括南京的手工业民俗、民间艺术以及岁时节令民俗、将A类民俗作为重点的开发对象,从注重民俗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保护机制,将以次充好的民俗排除在外,为南京民俗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B类文化价值“较高”的民俗有农耕民俗、渔业民俗、工匠民俗、采集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家庭民俗、民间游乐民俗、语言民俗、民间文学,将B类民俗作为辅助开发对象,主要是通过突出文化的特色进行开发。C类文化价值“低”的民俗有林业民俗、信贷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民间信仰民俗、民间哲学伦理观念,将C类民俗作为选择开发对象,主要采用丰富文化内涵和取其精华的开发方式,对于没有开发价值的民俗不进行开发。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1
1.2.2实践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1.3.1理论内容 1
1.3.2实践内容 1
1.4研究技术路线 2
1.5研究方法 2
1.5.1实地调查研究法 2
1.5.2文献分析法 2
1.5.3图表法 3
1.5.4数据统计分析法 3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
2.1相关概念 4
2.1.1 民俗 4
2.1.2民俗旅游 4
2.2民俗旅游文献综述 5
2.2.1国外 5
2.2.2国内 7
2.3理论基础 8
2.3.1可持续发展理论 8
2.3.2生命周期理论 8
第三章 民俗类型及民俗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民俗类型 10
3.2民俗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0
3.2.1科学性原则 10
3.2.2整体性原则 10
3.2.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0
3.3民俗价值评价指标结构模型图及评价指标的建立 10
第四章 南京市概况及民俗价值评价 12
4.1南京市概况 12
4.2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12
4.2.1问卷的设计 12
4.2.2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13
4.3 南京民俗价值评价 14
4.3.1南京物质生产民俗价值分析 14
4.3.2南京物质消费民俗价值分析 15
4.3.3南京精神民俗价值分析 16
4.3.4南京社会民俗价值分析 17
4.3.5南京语言民俗价值分析 18
4.4小结 19
第五章 南京民俗旅游开发建议 21
5.1“A”类民俗重点开发 21
5.2“B”类民俗辅助开发 21
5.3“C”类民俗选择开发 22
第六章 结论 23
6.1研究结论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文化修养的提升,文化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而民俗文化作为民俗旅游的核心部分,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发是民俗文化发展的中心和目标。
六朝古都南京是民俗研究的典型代表城市,其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且对民俗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市场基础。近年来,南京举办的国际梅花节、秦淮灯会展,江心洲葡萄节等活动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南京民俗旅游开发相关理论的研究梳理,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南京民俗旅游文化发展的现状,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出发,研究南京民俗旅游的开发,从而完善对南京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1.2.2实践意义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从南京民俗旅游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了实地调查方法,分别对南京博物院、民俗博物馆、夫子庙等地进行实地研究,了解南京民俗旅游文化。同时对相应的专家以及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对不同类别文化价值的南京民俗文化提出开发的建议。
1.3研究内容
1.3.1理论内容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首先,从民俗、民俗旅游的定义开始,了解南京的民俗文化以及发展现状,其次研究文化价值的评价指标,最后研究南京民俗旅游开发方式。
1.3.2实践内容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证方面的研究:一、研究南京民俗旅游发展概况;二、通过研究专家对民俗文化价值评分,再对评分结果进行均值统计;三、基于调查的结果,对民俗文化价值进行等级分类,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提出民俗旅游开发的建议。
1.4研究技术路线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研究方法
1.5.1实地调查研究法
对南京的一些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地进行实地研究,包括南京博物院里面的民俗馆、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通过对南京民俗旅游的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当今南京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对南京的民俗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
1.5.2文献分析法
浏览知网的相关论文,查阅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民俗旅游学等方面的书籍,收集南京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一些资料,参考有关南京民俗旅游文化创新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1.5.3图表法
本次研究通过引入图表的方式对获取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评析,使结果更加明了清晰,从而得出结论。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1
1.2.2实践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1.3.1理论内容 1
1.3.2实践内容 1
1.4研究技术路线 2
1.5研究方法 2
1.5.1实地调查研究法 2
1.5.2文献分析法 2
1.5.3图表法 3
1.5.4数据统计分析法 3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
2.1相关概念 4
2.1.1 民俗 4
2.1.2民俗旅游 4
2.2民俗旅游文献综述 5
2.2.1国外 5
2.2.2国内 7
2.3理论基础 8
2.3.1可持续发展理论 8
2.3.2生命周期理论 8
第三章 民俗类型及民俗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1民俗类型 10
3.2民俗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0
3.2.1科学性原则 10
3.2.2整体性原则 10
3.2.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0
3.3民俗价值评价指标结构模型图及评价指标的建立 10
第四章 南京市概况及民俗价值评价 12
4.1南京市概况 12
4.2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12
4.2.1问卷的设计 12
4.2.2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13
4.3 南京民俗价值评价 14
4.3.1南京物质生产民俗价值分析 14
4.3.2南京物质消费民俗价值分析 15
4.3.3南京精神民俗价值分析 16
4.3.4南京社会民俗价值分析 17
4.3.5南京语言民俗价值分析 18
4.4小结 19
第五章 南京民俗旅游开发建议 21
5.1“A”类民俗重点开发 21
5.2“B”类民俗辅助开发 21
5.3“C”类民俗选择开发 22
第六章 结论 23
6.1研究结论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文化修养的提升,文化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而民俗文化作为民俗旅游的核心部分,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发是民俗文化发展的中心和目标。
六朝古都南京是民俗研究的典型代表城市,其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且对民俗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市场基础。近年来,南京举办的国际梅花节、秦淮灯会展,江心洲葡萄节等活动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南京民俗旅游开发相关理论的研究梳理,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南京民俗旅游文化发展的现状,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出发,研究南京民俗旅游的开发,从而完善对南京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1.2.2实践意义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从南京民俗旅游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了实地调查方法,分别对南京博物院、民俗博物馆、夫子庙等地进行实地研究,了解南京民俗旅游文化。同时对相应的专家以及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对不同类别文化价值的南京民俗文化提出开发的建议。
1.3研究内容
1.3.1理论内容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首先,从民俗、民俗旅游的定义开始,了解南京的民俗文化以及发展现状,其次研究文化价值的评价指标,最后研究南京民俗旅游开发方式。
1.3.2实践内容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证方面的研究:一、研究南京民俗旅游发展概况;二、通过研究专家对民俗文化价值评分,再对评分结果进行均值统计;三、基于调查的结果,对民俗文化价值进行等级分类,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提出民俗旅游开发的建议。
1.4研究技术路线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研究方法
1.5.1实地调查研究法
对南京的一些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地进行实地研究,包括南京博物院里面的民俗馆、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云锦博物馆。通过对南京民俗旅游的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当今南京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对南京的民俗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
1.5.2文献分析法
浏览知网的相关论文,查阅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民俗旅游学等方面的书籍,收集南京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一些资料,参考有关南京民俗旅游文化创新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1.5.3图表法
本次研究通过引入图表的方式对获取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评析,使结果更加明了清晰,从而得出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