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席技艺的传承和保护(附件)【字数:10500】
摘 要在当今中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非遗项目分布广泛,仍有很多非遗项目已经或者濒临失传,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传承和保护。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舒席技艺,将从舒席的历史、发展成就以及存在问题和相关对策几方面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个人访谈法发现其在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知名度低、受同类商品冲击大、产品种类较单一、传承人匮乏以及声誉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影响几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提高舒席技艺知名度、建立健全传承和保护体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机械技术等建议,以期解决问题,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经验。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 1
1.4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舒席技艺的概述 3
2.1舒席发展历史 3
2.2舒席文化内涵 4
2.3舒席技艺简介 4
第三章 舒席技艺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6
3.1舒席技艺知名度低 6
3.2舒席技艺产品种类较单一 7
3.3舒席技艺传承人匮乏 7
3.4舒席技艺声誉受假冒伪劣产品影响 8
3.5舒席受同类商品的冲击大 8
第四章 舒席传承和保护的建议 10
4.1提高舒席知名度 10
4.2建立健全传承和保护体系 11
4.3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机械技术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当今中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在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中,文化生产力越来越处于决定性地位。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的特色城镇化概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提出,为区域内拥有特色文化遗产的城镇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我国的非遗事业已经走过了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里,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72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项。但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非遗项目分布广泛,仍有很多非遗项目已经或者濒临失传,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关于夏天必备的凉席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考虑,不仅要追求经济耐用也会考虑绿色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舒席在2008年被国家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其精湛的工艺、严格的选材、可靠的质量使它获得“龙舒贡席”美誉。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历代匠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和保护。舒城作为舒席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所在地,在政府的重视下,设立了孔集竹业交易经济特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舒席的发展。但是在面对机器化生产背景以及在更多同类产品的出现下,舒席家庭手工作坊的模式受到冲击,扩大市场成为难题。并且舒席技艺后继者青黄不接也成为威胁舒席技艺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1.2研究意义
通过对舒席技艺传承和保护的状况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措施解决问题,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使得前人智慧的结晶得以永远留存下去,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以特色文化遗产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增强了人民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1.3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以及个人访谈三种调查方式,了解人们对于舒席技艺的看法、舒席的市场潜力以及舒席存在的问题。只有了解清楚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舒席技艺。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安徽省舒城县人,调查目标是获知舒城人民对于舒席技艺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舒席的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到舒席的现状和市场潜力。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1份,废卷9份,问卷有效率为91%。
(二)文献资料分析法
文献资料在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平台找的关于舒席技艺的论文, 主要是有关舒席技艺历史发展、取得的成就、蕴含的文化的探析、现状介绍以及对于舒席以及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专家学者对于舒席研究的立足点,对笔者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
(三)个人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不同年龄层的安徽省舒城县人,询问他们关于家中使用舒席的情况、对于舒席技艺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舒席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更加直观的获知舒城人民对于舒席技艺的态度,从而促进舒席技艺在本土环境下发展。
1.4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舒席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的内容是舒席技艺的历史发展和技艺特点、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希望借此能增加人们对于舒席技艺的了解、重视程度,促进舒席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使得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全文框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舒席技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论述在文化事业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舒席技艺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对舒席技艺的历史成就、文化内涵以及工艺工序进行概述,了解舒席技艺的一些情况。
第三部分:总结分析了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法和个人访谈法发现的舒席技艺在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针对舒席技艺在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 1
1.4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舒席技艺的概述 3
2.1舒席发展历史 3
2.2舒席文化内涵 4
2.3舒席技艺简介 4
第三章 舒席技艺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6
3.1舒席技艺知名度低 6
3.2舒席技艺产品种类较单一 7
3.3舒席技艺传承人匮乏 7
3.4舒席技艺声誉受假冒伪劣产品影响 8
3.5舒席受同类商品的冲击大 8
第四章 舒席传承和保护的建议 10
4.1提高舒席知名度 10
4.2建立健全传承和保护体系 11
4.3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机械技术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6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当今中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在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中,文化生产力越来越处于决定性地位。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的特色城镇化概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提出,为区域内拥有特色文化遗产的城镇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我国的非遗事业已经走过了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里,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72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项。但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非遗项目分布广泛,仍有很多非遗项目已经或者濒临失传,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关于夏天必备的凉席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考虑,不仅要追求经济耐用也会考虑绿色健康舒适的使用体验。舒席在2008年被国家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其精湛的工艺、严格的选材、可靠的质量使它获得“龙舒贡席”美誉。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历代匠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和保护。舒城作为舒席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所在地,在政府的重视下,设立了孔集竹业交易经济特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舒席的发展。但是在面对机器化生产背景以及在更多同类产品的出现下,舒席家庭手工作坊的模式受到冲击,扩大市场成为难题。并且舒席技艺后继者青黄不接也成为威胁舒席技艺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1.2研究意义
通过对舒席技艺传承和保护的状况的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措施解决问题,推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使得前人智慧的结晶得以永远留存下去,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以特色文化遗产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增强了人民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1.3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以及个人访谈三种调查方式,了解人们对于舒席技艺的看法、舒席的市场潜力以及舒席存在的问题。只有了解清楚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舒席技艺。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安徽省舒城县人,调查目标是获知舒城人民对于舒席技艺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舒席的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到舒席的现状和市场潜力。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1份,废卷9份,问卷有效率为91%。
(二)文献资料分析法
文献资料在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平台找的关于舒席技艺的论文, 主要是有关舒席技艺历史发展、取得的成就、蕴含的文化的探析、现状介绍以及对于舒席以及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专家学者对于舒席研究的立足点,对笔者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
(三)个人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不同年龄层的安徽省舒城县人,询问他们关于家中使用舒席的情况、对于舒席技艺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舒席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更加直观的获知舒城人民对于舒席技艺的态度,从而促进舒席技艺在本土环境下发展。
1.4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舒席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的内容是舒席技艺的历史发展和技艺特点、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希望借此能增加人们对于舒席技艺的了解、重视程度,促进舒席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使得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全文框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舒席技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论述在文化事业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舒席技艺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对舒席技艺的历史成就、文化内涵以及工艺工序进行概述,了解舒席技艺的一些情况。
第三部分:总结分析了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法和个人访谈法发现的舒席技艺在传承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针对舒席技艺在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