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综合体视角下的汤山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旅游综合体视角下的汤山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20200505113324]
摘要:汤山地区自古就是温泉休闲胜地,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具,但目前仍存在诸多困扰其旅游产业升级与发展的问题,如旅游淡旺季差异明显、旅游者逗留时间短、区内旅游企业孤立、分散等。旅游综合体逐步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对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的综合开发,直接促进其旅游吸引力再提升。通过对旅游综合体内涵及其圈层空间模式进行界定和构建,分析了旅游综合体对旅游吸引力的影响机理、汤山当前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认为基于旅游综合体视角,重新整合区内旅游企业、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合理规划土地功能用途等是提升汤山旅游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旅游吸引力;旅游综合体;提升;汤山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旅游综合体内涵及其圈层空间模式2
(一)旅游综合体内涵2
(二)旅游综合体圈层空间模式2
二、旅游综合体开发对旅游吸引力的影响机理3
(一)对旅游吸引力的内部驱动3
(二)对旅游吸引力的外部刺激4
三、汤山旅游吸引力分析 4
(一)汤山旅游资源4
(二)汤山区域条件 5
(三)汤山区域特性 6
四、汤山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 7
(一)汤山旅游综合体开发理念7
(二)汤山旅游综合体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构想8
(三)汤山旅游吸引力提升路径9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A12
附录B13
旅游综合体视角下的汤山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
引言
汤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北部(118°05′E-119°16′E、31°05′N-32°07′N),西距南京主城区30km,北距长江主航道25km,总面积约为51.6 km2。本文研究范围以老汤山镇区为中心,北边线为汤山行政界线;南至122省道;西以锁石村为边界点,东以汤泉水库为界。汤山具有山水相依的地理优势,区内多山地,山体面积约5-6 km2,其主峰海拔为292m左右。汤山地区处在环长三角经济圈中,华东城市带上,以温泉资源闻名于世,南朝萧梁时被御封为“圣汤”。其拥有“中国温泉之乡”、“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等称号。1984年,汤山温泉被评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
汤山是一个充满着历史积淀的江南古镇,自古就是避暑胜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民国时期是众多政府要员的疗养地所在。目前,汤山在江宁区的主要旅游地中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都名列前位。但其旅游产品的开发局限在温泉旅游与观光旅游[1],旅游企业间缺乏相互联系,旅游资源实现价值的途径比较单一,同时,汤山存在资源整合不足、旅游文化挖掘不够、旅游基础设施亟待完善[2]等问题,这些成为制约汤山旅游吸引力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区域内旅游综合开发还亟待建设。然而,汤山旅游综合体兼具的多种业态,满足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缓解温泉旅游淡旺季反差明显的现状,能有效地承接南京来自文化、生活、休闲、娱乐等各类功能的扩展。汤山旅游综合体的建立对于丰富南京市的休闲旅游功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与江北新城相呼应,推进城市建设向东部延伸,促其成为“沪—宁”方向的发展新热点。
国内最早有关旅游吸引力的研究文献为张凌云于1989年发表的“旅游地引力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究”[3],该文在介绍和总结国外学者有关旅游地引力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力模型理论发展的可能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然而,国内旅游学界对旅游吸引力的提升也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周晶认为电影拍摄地的旅游吸引力会因为电影的热播而提升[4];聂献忠从旅游发展战略角度建议对于主题与形象策划、品牌缔造与活动推广及制度改进等加以重视[5];郑耀星提出大力开发名人文化的物质载体可以提升两岸的旅游吸引力[6];李咏梅认为自然旅游资源需要植入民族文化的因素提升其旅游价吸引力[7];张薇等从遗产地旅游产品原真性开发的视角来探讨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吸引力提升问题[8]。可见,学术界分别从旅游地文化、资源原真性、旅游地营销战略等不同层面提出某地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充分认识到旅游吸引力提升探究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遗憾的是,基于旅游综合体理念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力提升的研究比较有限,相关问题的探索显得尤为迫切。
一、 旅游综合体内涵及其圈层空间模式
(一)旅游综合体内涵
“旅游综合体(Tourism Complex)”概念是从“城市综合体”的理念延生来的,后者着眼于城市功能的集聚,而旅游综合体是以旅游产业为引导的区域功能整合[9]。而最早将旅游综合体作为旅游发展模式的是杭州市[10]。因其在具体实践开发上的成功间接上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但是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建立非常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吴必虎等[11]将旅游综合体作为一种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利用形式进行研究,探索其应用于城市土地规划和发展。卞显红[12]扩展了原有对旅游综合体的认识,认为它是一个全方位服务的旅游综合发展区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旅游综合体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以土地资源为基础,拥有单核心或多核心的旅游吸引物,同时伴随其衍生、集聚相关旅游企业和职能部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关联体。体系内主要是通过协作、上下流、竞争体现内在关系,达到整个旅游综合体旅游吸引力的提升的目的。旅游综合体的建立提高了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单位基础设施投入成本,促进了各要素之间的优化整合。其功能导向为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度假、会议等,并伴有高要求基础设施服务配套。
(二)旅游综合体圈层空间模式
本文在旅游综合体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方面,是以满足其旅游需求的层级作为维度进行空间模式的圈层划分的。旅游动机是在旅游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直接将旅游者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心理动力[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旅游规划者需要在社会的、空间的和环境等多层次将旅游需求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14]。然而,核心旅游吸引物(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经由人建造而成)[15]将客流引入旅游综合体内,就产生了最初的门票消费,但谋求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就要求开发更多的休闲旅游产品,在旅游体验提升圈层中进行二次消费,真正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而后续的价值体现在外围——旅游需求拓展圈层,就出现了休闲地产和观光农业等的投资与开发,从而产生由原住民和度假游客聚集的休闲社区,促进旅游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旅游综合体的一般模式上,总结归纳出旅游综合体圈层空间模式。
图1 旅游综合体圈层空间模式
旅游综合体圈层空间模式分为旅游需求产生圈层——旅游体验提升圈层——旅游需求拓展圈层3个层次(图1)。单核心或多核心旅游资源刺激游客产生旅游需求成旅游综合体的旅游需求产生圈层。旅游综合体不会局限在满足游客观光需求的层次上,其的休闲性利用旅游体验提升圈层进行表达,游客大部分休闲时间都是通过其来度过的,是“休闲慢生活”的平台,也是旅游综合体投入——产出的关键圈层。旅游需求拓展圈层关注旅游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其形成依托休闲产业的居住社区,居民包括原住民与分时度假人群等,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会展、观光农业等一系列项目,促进旅游综合体旅游吸引力的持续提升。
二、 旅游综合体开发对旅游吸引力的影响机理
旅游吸引物的根本属性在于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16]。通过构建由引力生成平台、核心旅游资源和引力成长平台构成的旅游区引力系统,将旅游区引力的变化以引力系统内部变化的形式外显[17]。同时,旅游地吸引力由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服务吸引力、旅游环境吸引力等要素共同构成[18]。然而,旅游综合体在追求包括规模经济和业内互惠的内生性成长的同时,还给予产业间互惠性的关注[11]。旅游综合体开发对旅游吸引力的影响,作用于不同的吸引力组成要素上,表现在对旅游行为的客体——旅游综合体内部各节点、功能的整合和旅游行为主体旅游体验的提升2个方面(图2)。
保证一定区域水面率,保持江南水乡灵魂原貌。汤水河景观治理,依地形地势,沿汤水河为线状中心的湿地走廊景观,采用鹅卵石与植被相结合的模式恢复河流的自净功能,整治河流两岸的排污单位,恢复自然河流的本来面目。在具体的土建阶段,主要责任方应在规划时请相关专家开展区域内的地质勘探,以防破坏地下水体系,威胁到汤山的灵魂——温泉的生存。可以借鉴济南的城市建设规划,尽量减少摩天大楼的建设,因为深地基对岩层的破坏是很难估量的,地下水循环系统一旦破坏恢复难度较大。严格控制低效能的工业进入汤山地区,改变当前生活和生产用地相互重叠、旅游休闲用地被分割的现状(图9),明确旅游休闲用地的功能与界限,在源头上把握旅游综合体的区域发展地位,积极发展与其相适应的旅游相关的服务业,适当发展低耗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房地产业。整合之后的生态、水系及土地利用将有效提升汤山整体旅游地形象,改善其旅游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激发旅游者潜在的旅游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5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