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验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200413202601]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体验经济的到来,使得旅游业面临到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体验经济时代,我们消费的正是“体验”。而旅游产业恰恰提供的就是各种不同的体验。体验旅游自然成了关注的热点。体验本质上是个人的,在体验经济时代以前,大多数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很少关注顾客的需要。所以面对当下旅游业的竞争,我们应该更贴近旅游者,关注他们的各种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高品质的体验旅游产品。
本文通过研究对体验旅游做出了基本界定,在此基础上本人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查阅等方法,对常熟市的体验旅游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形成原因作出总结归纳。并从常熟市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项目推广和营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开发管理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常熟市体验旅游体验旅游产品体验旅游产品设计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体验旅游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2.2 体验旅游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4
1.3.1 研究内容 4
1.3.2 论文框架 4
2体验旅游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5
2.1基本概念界定 5
2.2体验旅游的理论基础 6
3常熟市体验旅游的现状分析 8
3.1常熟市体验旅游发展现状 8
3.1.1体验旅游产品的类型 8
3.1.2常熟体验旅游的现状 8
3.2常熟市体验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9
3.2.1体验旅游产品单一,内容和形式雷同 9
3.2.2缺少明确的目标市场,不能针对市场设计个性化的体验产品 9
3.2.3体验旅游产品缺乏地区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 9
3.2.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10
3.2.5体验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低 10
3.3形成原因分析 10
3.3.1国内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11
3.3.2开发体验旅游的观念淡薄 11
3.3.3缺乏体验旅游的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 11
4 常熟市体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 12
4.1常熟体验旅游产品设计 12
4.1.1 多样化发展体验旅游产品 12
4.1.2细分目标市场, 进行个性化体验设计 12
4.1.3突出产品的文化特性,紧密结合常熟特色 13
4.2常熟体验旅游的品牌建设和推广 13
4.2.1确定独特的体验主题, 强化体验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 13
4.2.2常熟体验旅游的营销推广 14
4.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4
4.4常熟市体验旅游人才开发管理 15
5结语 16
5.1本文结论 16
5.2本文不足和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平稳且较快的增长着。旅游业的发展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旅游局局长在2013年国务院会议上发言时说,到2015年,我国的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将增加到4.5%,在服务业中比重将占到12%。旅游产业作业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也会不断的变化,不单单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在旅游者需求转变的时候,一个全新的时代也在慢慢到来。在1970年的时候,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到了“体验经济”,并指出体验经济将成为继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的新经济形态。随后派恩二世(B.Joseph Pine II )和吉尔摩(James H.Gilmore)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在体验经济时代是一个以人为主的,所设计的商品都是为顾客所感所用的,强调的就是人在经济生活中“体验”的满足程度,旅游也就不再是单纯的观光,而是去追求一种新的体验。[1]
综合体验经济时代特征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变化,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够参与其中的体验型旅游产品将会更吸引旅游者的目光。除了旅游者需求变化催促旅游产品不断转型。国家对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也做出了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一些特色景点、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等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体验旅游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体验旅游的内涵:Boorstin(1964)认为它是由人预先设计构想的一种消费行为。[2]Mac Cannell(1973)则认为体验旅游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3]Ryan(1997) 将体验旅游概括为:“针对个人的,涉及娱乐或者学习的多功能休闲活动。”[4]希腊学者斯塔波力斯(Stamboulis)与斯凯尼斯(Skaynnnis)(2002)对体验旅游做出如下界定:一种预先组织设计的、依据一定程序展开的,旅游者需要主动投入精力和时间参与的,追求愉悦而独特的旅游方式,它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新的附加体验。[5]
体验旅游的基础理论:著名旅游学家Prentice和Witt(1988)综合多家观点,为体验旅游归纳出五种基础理论:体验标准理论、局内一局外人理论、目标行为理论、体验类型理论和体验等级理论。体验标准理论就是区别体验旅游和非体验旅游的一个标准,是开展体验旅游、设计体验项目的理论依据。局内-局外人理论就是将旅游者视作局外人,将旅游地居民视作局内人,两者要和谐共处。目标行为理论,揭示了体验旅游的产生和行为模式,旅游者需求和旅游产品是相互促进,不断变化的。体验类型理论和体验等级理论是体验旅游的核心理论,旅游景点开发设计、体验旅游产品的项目设计,组织开展体验旅游活动,都要以此为依据。
体验旅游类型和等级:就体验旅游的类型,著名的旅游学者Cohen(1988)将体验旅游划分为五种类型,即逃逸放松、娱乐消遣、行为体验、身心体验、生活存在,并认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体验方式,如恢复健康、寻求美感、逃离喧嚣、寻求可选择的生活方式、接受异域文化等。[6]BerndH·Schmitt(1999)按照个体对刺激(营销努力)的反应类型不同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个类型。关于体验旅游的等级,Prentice 和 Witt(1988) 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指出:体验旅游的等级分为摆脱紧张、享受自然、学习、价值共享和创造。
体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相关理论:Stamboulis Yeoryios & Pantoleon Skaynnnis(2003)提出体验式旅游的改革策略,指出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需要重视旅游活动的挑战性、旅游项目本身的独特性和旅游者的参与程度等。Atison Beeho和Richard C.Prentice(1989)在《以游客体验为基础的产品出发》中提出的ASEB栅格分析法同样适用于景点的体验核心分析,其实质是提供了一种基于消费者的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方法,它将游客的实际需求和他们在旅游活动者得到的实际体验相分析,重点集中在消费者的体验获得上,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一种方法。
1.2.2 体验旅游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体验旅游的内涵:罗时琴,廖凤林,江波(2010)认为体验旅游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让旅游者投入精力去欣赏自然以及人文的生态美景的活动。徐林强、黄超超、沈振烨、朱睿(2006)同样认为体验旅游是预先组织的,需要顾客投入精力的旅游方式。旅游者将在体验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孙淑英(2011)认为体验旅游是一种全新的运营手段,它帮助游客远离自己生活的环境,让游客得到身体、情感、社会等多样的体验。宋喜林(2008)认为,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体验旅游就是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相互沟通互动,去了解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和旅游地符号意义,还也是旅游者通过解读当地的符号意义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谢彦君(1999)认为体验旅游是旅游者在与外部取得联系的时候改变了自身的心理状态并且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以追求愉快的旅游感受的综合性体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67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