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和新浪网新闻报道比较研究

摘 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新闻消息的传播报道方式层出不穷,而网络新闻报道就占据了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网络新闻报道的网站多样,受众需要根据多样选择和需求进行新闻信息的浏览。网络新闻网站按照受众的需求划分成多种新闻报道网站,其中政府新闻网站和商业性网站是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了解、认识它们的异同对于受众高效接收新闻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基于网络新闻角度,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新闻报道的网站版面、新闻来源、新闻内容、报道主体、受众主体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者运营的不同之处,总结双方的异同,并且提出完善不同类型网站新闻报道的建议。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相关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的网络新闻业 2
1.2.2 我国的网络新闻业 2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3
1.4.1 研究思路 3
1.4.2 研究方法 3
1.5 论文框架 3
2.相关网站发展现状及网络新闻报道的作用 5
2.1 相关网站介绍 5
2.1.1 政府网站 5
2.1.2 商业性网站 5
2.2 新华网和新浪网发展现状 6
2.2.1 新华网的发展现状 6
2.2.2 新浪网的发展现状 6
2.3 网络新闻报道的作用 7
2.3.1满足受众需要 7
2.3.2 增加浏览量 7
2.3.3 扩大影响力 7
2.3.4 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7
3.新华网与新浪网新闻报道比较 9
3.1 新闻报道版面比较 9
3.1.1 新华网简洁明了 9
3.1.2 新浪网夺人眼球 9
3.2 新闻报道来源比较 10
3.2.1 新华网本身作为新闻源 10
3.2.2 新浪网新闻大多是转载 10
3.3 新闻报道内容比较 10
3.3.1 新华网注重弘扬主旋律 10
3.3.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浪网满足受众各种需求 11
3.5 新闻报道主体比较 11
3.5.1 新华网传播主体代表党和政府 11
3.5.2 新浪网传播主体多数为群众 11
3.6 新闻报道受众主体比较 11
3.6.1 新华网受众主体多为中老年 12
3.6.2 新浪网受众主体多为青少年 12
4.目前网络新闻报道问题及启示 13
4.1 新华网等政府新闻网站 13
4.1.1 管理措施需要更灵活 13
4.1.2 网民互动需要更积极 13
4.2 新浪网等商业新闻网站 13
4.2.1 商业广告需要更严格 13
4.2.2 新闻内容需要更严谨 13
4.3 启示 13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1987年以来,互联网络进入中国,其发展也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截至2013年的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了6.18亿,全年一共新增的网民总数大约为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较2012年年底提升了近3.7个百分点。

(图12 《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闻传播的迅速便捷使得许多网络新闻媒体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拍客视频、智能手机上网、微博等等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形式日益丰富,自主、交互、多样的网络新闻传播方式使得利用网络浏览查看新闻的用户越来越多。据调查,全球2010年报纸的总发行量为5.19亿份,减少了将近900万份。由此可见,人们通过传统纸质媒体接收新闻信息的方式已经慢慢淡化,网络新闻接收者慢慢增加。中国的互联网网络新闻媒体数量众多,受众在阅读新闻讯息时,会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寻求信息、搜索信息,而在报导重大事件时,各个网络媒体报道的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报道的不同方式、不同网络媒体对新闻的不同关注热点、会形成什么舆论,都会影响到受众对这一类社会重大新闻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受众自己的观点看法。政府新闻网站和商业性网站在报道重大新闻消息时,所关注的热点不同,运用的言辞不同,面对的受众对象不同,消息来源方式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受众的多样需求,从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门户网站作为人们平时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其经营运作也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

(图11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浅析》)
在此背景下,网络媒体新闻报道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特征和规模,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经验,从最初以转发新闻信息为主发展为具有独立策划编辑能力的新闻媒体,初步形成了网络新闻报道的基本模式。
因此,正确了解、识别不同类型网站新闻报道的各方面异同,对于网络新闻报道的良好发展方向以及网络新闻报道的模式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网络新闻业
国际上网络新闻业和传统媒体上网的浪潮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互联网进入普通人家,世界上网络新闻业最早出现的国家是美国,所以美国的网络新闻业常常因为领先世界而产生广泛影响。
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科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大讨论热点就是网络传播和网络新闻业的研究。阐述网络技术和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的有J.罗杰斯等主编的《信息社会的科技:发展的机遇》(1998),布莱恩温斯顿《媒介技术和社会:从电报到因特网的历史》等,探讨因特网与传统新闻传媒的关系及对传统媒体进行调整的有约翰帕夫林克的《新闻业和新媒介》,史蒂夫奥廷的《报纸和新媒介:报业的数字觉醒》等。
1.2.2 我国的网络新闻业
从1995年左右开始,我国内地的媒体机构慢慢进入互联网进行网络新闻报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进步,现在的国内网络新闻业初具规模,一些出名的门户网站开始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等。
根据闵大洪在“2002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的发言《网络媒体的新发展新变化》,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有2100多家报纸、近9000家杂志、300多家广播电台、350多家电视台以及2家通讯社,当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更多的新闻媒体,因此“网络媒体已经能够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和迅速形成社会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