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模式探析以黄龙岘村为例(附件)【字数:14070】
摘 要自从中国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新理念,不仅全国,南京市也抓住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新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美丽乡村的建设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南京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其主要发展模式,发现南京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未全部落实、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后,以南京市黄龙岘村为例,借鉴“互联网+”视野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根据其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优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搭建O2O平台;二是加强宣传;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四是改良村落周围环境,促使南京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
1.2.2 国内研究综述 2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2
1.3.1 主要研究内容 2
1.3.2 研究思路 2
1.4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 3
2.1“互联网+”的概念 3
2.2乡村旅游的概念 3
2.3乡村旅游模式的概念 3
2.4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
第三章 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5
3.1乡村旅游的发展 5
3.1.1乡村旅游的概况 5
3.1.2乡村旅游的发展意义 5
3.1.3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5
3.2黄龙岘村的发展概况 6
3.2.1 南京市黄龙岘村基本情况 6
3.2.2 南京市黄龙岘村自身特点 6
3.2.3黄龙岘村发展模式 7
3.3南京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8
第四章 南京乡村旅游受众偏好调查 9
4.1问卷设计 9
4.1.1问卷编制 9
4.1.2问卷发放与回收 9
4.2受众基本情况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 9
4.3受众偏好分析 10
4.4小结 13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4
5.1“互联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14
5.1.1“互联网+”对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14
5.1.2“互联网+”影响下黄龙岘村乡村旅游发展机遇 14
5.2“互联网+”背景下南京市黄龙岘村发展模式 15
第六章 总结 17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互联网+”是2015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1],因此受到各个行业的关注。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也抓住了互联网的尾巴,将传统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相结合,打破传统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碰擦出新的火花。近些年来,旅游者通过除了电视、广播以外的媒介,如微博、网站等互联网平台获得乡村旅游的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络销售参与到乡村旅游之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它也是一个历史名城。不仅有类似于总统府的历史旅游胜地,而且乡村旅游资源也很丰富[2]。近几年来,南京市在乡村旅游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在2012年,南京江宁区就推出了江宁“五朵金花”特色旅游产品[2]。“五朵金花”位于江宁区,包括谷里街道“世凹桃园”、横溪街道“石塘人家”、汤山街道“汤山七坊”、江宁街道“朱门农家”、东山街道“东山香樟园”[2]。2017年春节黄金周,南京市一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52万人次,同比增长3.6%;通过旅游获得的收入突破了58.6亿元,同比增长6.5%。近几年,南京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乡村旅游的休闲方式,今年,乡村旅游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已经突破260万人次,乡村旅游因此也获得了10.7亿元的可观收入。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游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乡村旅游还处于一种止步不前的状态,有很大发展空间。
本文选取南京江宁黄龙岘村为案例,一是因为黄龙岘村在15年上半年被江宁政府确定为新一批“金花村”,还是比较新的乡村旅游点;二是因为黄龙岘村有它独特的优势,不同于南京其他乡村旅游点,所以本文以黄龙岘村为例。
1.1.2研究意义
通过分析南京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它的主要发展模式,找出南京乡村旅游的问题所在,将南京市黄龙岘村作为案例重点分析,借鉴“互联网+”视野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根据其自身优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南京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Dern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与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3]。Werthner(2004)分析了电子商务为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4]。Buhalis和Law.R(2008)回顾总结过去20年来旅游业的相关互联网应用,通过互联网导致旅游市场的组织结构和发展以及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4]。Gretzel(2013)分析了在旅游和履行决策方面的智能信息搜索系统作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智能信息系统中的乡村旅游产业应用性[4]。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刘德谦(2006)对乡村旅游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活动。”[3]崔宁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这不仅是必然趋势,而且互联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充分激发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5]。郭海龙通过对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点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和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和建议[2]。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
1.2.2 国内研究综述 2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2
1.3.1 主要研究内容 2
1.3.2 研究思路 2
1.4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 3
2.1“互联网+”的概念 3
2.2乡村旅游的概念 3
2.3乡村旅游模式的概念 3
2.4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
第三章 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5
3.1乡村旅游的发展 5
3.1.1乡村旅游的概况 5
3.1.2乡村旅游的发展意义 5
3.1.3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5
3.2黄龙岘村的发展概况 6
3.2.1 南京市黄龙岘村基本情况 6
3.2.2 南京市黄龙岘村自身特点 6
3.2.3黄龙岘村发展模式 7
3.3南京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8
第四章 南京乡村旅游受众偏好调查 9
4.1问卷设计 9
4.1.1问卷编制 9
4.1.2问卷发放与回收 9
4.2受众基本情况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 9
4.3受众偏好分析 10
4.4小结 13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4
5.1“互联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14
5.1.1“互联网+”对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 14
5.1.2“互联网+”影响下黄龙岘村乡村旅游发展机遇 14
5.2“互联网+”背景下南京市黄龙岘村发展模式 15
第六章 总结 17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互联网+”是2015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1],因此受到各个行业的关注。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也抓住了互联网的尾巴,将传统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相结合,打破传统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碰擦出新的火花。近些年来,旅游者通过除了电视、广播以外的媒介,如微博、网站等互联网平台获得乡村旅游的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络销售参与到乡村旅游之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它也是一个历史名城。不仅有类似于总统府的历史旅游胜地,而且乡村旅游资源也很丰富[2]。近几年来,南京市在乡村旅游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在2012年,南京江宁区就推出了江宁“五朵金花”特色旅游产品[2]。“五朵金花”位于江宁区,包括谷里街道“世凹桃园”、横溪街道“石塘人家”、汤山街道“汤山七坊”、江宁街道“朱门农家”、东山街道“东山香樟园”[2]。2017年春节黄金周,南京市一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52万人次,同比增长3.6%;通过旅游获得的收入突破了58.6亿元,同比增长6.5%。近几年,南京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乡村旅游的休闲方式,今年,乡村旅游游客人数持续增长,已经突破260万人次,乡村旅游因此也获得了10.7亿元的可观收入。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游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乡村旅游还处于一种止步不前的状态,有很大发展空间。
本文选取南京江宁黄龙岘村为案例,一是因为黄龙岘村在15年上半年被江宁政府确定为新一批“金花村”,还是比较新的乡村旅游点;二是因为黄龙岘村有它独特的优势,不同于南京其他乡村旅游点,所以本文以黄龙岘村为例。
1.1.2研究意义
通过分析南京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它的主要发展模式,找出南京乡村旅游的问题所在,将南京市黄龙岘村作为案例重点分析,借鉴“互联网+”视野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根据其自身优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南京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Dern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与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3]。Werthner(2004)分析了电子商务为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4]。Buhalis和Law.R(2008)回顾总结过去20年来旅游业的相关互联网应用,通过互联网导致旅游市场的组织结构和发展以及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4]。Gretzel(2013)分析了在旅游和履行决策方面的智能信息搜索系统作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智能信息系统中的乡村旅游产业应用性[4]。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刘德谦(2006)对乡村旅游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活动。”[3]崔宁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这不仅是必然趋势,而且互联网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充分激发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5]。郭海龙通过对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点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和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和建议[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