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swot复合式矩阵的公益旅游的可行性分析(附件)【字数:19404】

摘 要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投资实施之前,对产品投放到市场上之后的技术可行性、收益合理性的估算,从而得出是否可行的研究,是提高投资决策准确性的重要的环节。但是针对旅游产品的可行性的研究,到目前还不成熟,缺少准确的参数,更多的还是要看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程度。近几年,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旅游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利用PEST-SWOT复合式矩阵的方法分析目前公益旅游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其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人们对于公益旅游这种新生事物的看法,以及人们对于它的认知程度。最后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法,分析了与公益旅游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着重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促进公益旅游的持续性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机制。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公益旅游的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 文献综述 1
1.3.1关于国内外公益旅游研究成果梳理 1
1.3.2公益旅游的实践成果的研究 3
1.3.3文献述评 4
1.4研究内容和思路 4
1.4.1主要内容 4
1.4.2主要思路 5
1.5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公益旅游相关概念跟基本理论 6
2.1公益旅游的相关概念 6
2.1.1公益旅游的内涵 6
2.1.2公益旅游的特征 6
2.1.3公益旅游的分类 7
2.1.4公益旅游与相关旅游比较分析 8
2.2 PEST SWOT理论分析法介绍 9
2.2.1 PEST SWOT分析法的概述 9
2.2.2. PEST SWOT分析法与建模步骤 9
2.2.3 PESTSWOT分析法在公益旅游研究中的意义 10
2.3公益旅游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10
第三章 基于PESTSWOT的公益旅游的现状分析 11
3.1公益旅游的内部优势分析 11
3、2公益旅游的内部劣势分析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3.3公益旅游的外部机遇分析 13
3.4公益旅游的外部挑战分析 14
3.5公益旅游的PESTSWOT分析结论 16
第四章 公益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及协调方法 17
4.1公益旅游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17
4.2公益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分析 21
4.3公益旅游相关利益者利益协调原则和方法 22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24
5.1 主要结论 24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24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公益旅游的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首先,旅游与公益的结合,公益旅游,公益旅游也被称作是一种义工旅游,以旅游之名,行义工之义。公益旅游在国外比较热门,在国内也是一种新事物。我研究的是与公益旅游稍微有所区别,包括在旅游的过程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提升旅游者的精神生活的享受,“随心,所益”。其次,公益旅游的研究有利于市场上旅游产品的进一步的开发,进而满足人们的旅游中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公益旅游更加的符合文明旅游这一主题,让旅途多了许多的芬芳。
1.3 文献综述
1.3.1关于国内外公益旅游研究成果梳理
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旅游方式,在国内外受到了许多的学者的关注,然而,它在中国却刚刚起步。阅读了许多的与公益旅游有关的为文章之后,可以看到,所有的文章都不可避免地对以下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合理的阐述。
(1)公益旅游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在每篇文章刚刚开始的时候,都会简单的介绍公益旅游发展的时间以及代表性的事件。在贺战营(2016)中提到了公益旅游最早出现的地方是美国的校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91年大学的校友们发起了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这个非营利性的组织会利用学生的假期时间,组织学生们去参加公益性的社会活动[1]。另外在宗圆圆的文献中又认为公益旅游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因为许多旅游者反感福特式消费主义,希望利用间隔年和短暂工作休假进行身心调适,在旅途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获得一种有意义的人生体验,所以公益旅游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2]。目前的公益旅游主要立足在行善跟利他主义。
(2)公益旅游的概念
最早提出公益旅游这一概念的是国外学者Wearing(2003),他认为公益旅游就是旅游者以一种被组织的方式参加志愿活动和度假。Mark Roges(2007)则认为公益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的活动过程中,同时为目的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宗圆圆(2012)中将公益旅游看做是志工与旅游的结合,公益旅游是一种将志工活动融入到旅游相关活动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在侧重点上分为2中情况:一方面是侧重公益的部分,以公益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另一方面,是侧重旅游的部分,以旅游为主要目的,在旅游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一些公益有关的项目[2]。而在马晓煊(2011)中认为公益旅游则是指在贫困落后等需要帮助的地区开展的,由旅游者、旅游组织、目的地政府、目的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希望能够保障目的地居民利益的一种旅游形式[3]。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使旅游者在体验的同时,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接受教育,提高综合素质,这是一种特殊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特殊旅游形式,满足游客需要的同时,也能为目的地周边地区的生活带来改善,是一种具体强大民生价值与功能的特殊的时尚旅游活动类型。
(3)公益旅游的动机
公益旅游的参与动机也随着时代在不停的演变,在宗圆圆(2012)[2]的中提及到,由最初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利他主义,逐渐发展为外显利己主义动机,最后呈现为内隐的多样化动机。早期的志工旅行者是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所以采取义工的方式换来海外的长期旅游。之后,在西方注重实践履历的教育体制下,大家都积极的参与间隔年公益旅游活动,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加合理的规划。目前最新的公益旅游动机大致分为3大类首先以获取物质利益或者获得能够转化为物质利益的回报为参与动机。其次以获得社交满足和心理需求为参与动机。最后,利他主义动机。在参与旅游的过程中,动机也并不是单一的,在不同的案例研究中,动机呈现出外显表现与内隐解读的差别。
(4)公益旅游的定位
在唐静、邹洪伟(2016)中提及到了公益旅游的定位,他从旅游学、民俗学、伦理学的角度给公益旅游做出了不同的定位,旅游学的视角,将公益旅游看做是与之前的服务型的旅游完全不同的一种体验型的旅游方式,在旅游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身体力行,将旅游者的“已有”转化为行为对象的“他有”的过程[4]。民俗学的视角,公益旅游虽然冠以“公益”的头衔,但是,旅游者依旧需要通过消费,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它由旅游供应商提供,以“公益”这一新兴民俗事物为基础的旅游产品。伦理学的视角,将公益旅游看作是道德旅游,不过作者也明确指出,公益旅游的动机并没有那么高尚,甚至有些旅游者也根本不明白自己参加这种旅游方式的动机。另外,如果从道德的层面上讲,大家都希望能够平等的被尊重,公益旅游不免包含着“帮扶”的成分,所以不可避免的就被分为强势群体跟弱势群体两个阵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5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