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的微博辟谣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因其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平民化的传播者和广泛的受众,传播内容的多样化和迅速化,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更多的人通过微博来参与社会热点的讨论,更多企业建立官方微博来与用户互动,更多的政府借助微博来倾听群众的声音,微博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但是,微博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微博常常沦为谣言滋生的土壤。因此,微博的辟谣机制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建立有效的微博辟谣机制,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本文以微博的辟谣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考察现阶段微博辟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微博用户、微博运营商、政府三个层面进行剖析提出优化的建议。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目的与意义 1
1.3文献综述 2
1.3.1微博谣言内涵研究 2
1.3.2微博辟谣现状研究 2
1.3.3微博辟谣问题研究 2
1.3.4微博辟谣对策研究 3
1.4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
2、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微博谣言的内涵 4
2.1微博谣言的种类 4
2.1.1恶搞名人型 4
2.1.2捏造来源型 4
2.1.3张冠李戴型 5
2.2微博谣言的负面影响 5
2.2.1误导普通网友 5
2.2.2扰乱社会秩序 5
2.2.3引发信任危机 6
3、微博辟谣现状分析 7
3.1微博辟谣的主要方式 7
3.1.1微博不实信息辟谣专区 7
3.1.2官方微博辟谣 7
3.1.3微博民间辟谣联盟 8
3.1.4微博个人用户辟谣 8
3.2微博辟谣的作用 8
3.2.1降低谣言的危害性 8
3.2.2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9
3.2.3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9
4、微博辟谣存在问题分析 10
4.1政府 10
4.1.1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管不力 10
4.1.2法律法规不完善 10
4.2微博运营商 10
4.2.1更新不持续 10
4.2.2辟谣代价高于造谣 11
4.3用户 11
4.3.1信息辨别能力较低 11
4..3.2名人效应的负面影响 12
5、微博辟谣的对策分析 13
5.1政府 13
5.1.1完善法律法规 13
5.1.2加大惩处力度 13
5.1.3设立政务微博 13
5.2微博运营商 14
5.2.1技术手段还原真相 14
5.2.2加强审核机制 14
5.2.3培养意见领袖 14
5.3用户 15
5.3.1微博注册实名制 15
5.3.2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15
5.3.3积极参与澄清真相 15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为众多用户提供了获取、分享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发布一定字数以内的文字,并且可以附上图片或视频,并实现即时分享。
世界上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该网站于成立于2006年7月,2007年4月开始独立运营,目前已有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其影响力覆盖全球,在短短的几年内,微博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微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就指出:“微博正在改变着中国互联网舆论载体的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因为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传播者的平民化和受众的广泛性,给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式和话语权,除了字数受限以外,用户几乎可以不受时间、终端、身份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自由发表言论,并且发表的内容并不只限于文字,图片、视频、文章等都可以附在微博下方进行发送,这种多样化的形式受到了许多用户的欢迎,例如逾4亿的新浪微博注册人数昭示着中国俨然已进入全民微博时代。
1.2选题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中国新媒体展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微博作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在发挥传播正能量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传播虚假、不实信息的平台。目前,微博已经成为滋生和传播谣言的“重灾区”。
在众多微博管理问题中,微博谣言直接关系到微博健康有序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微博谣言不仅会误导用户,更会扰乱社会秩序,产生众多负面影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微博辟谣进行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另外,据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网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多家网站开通微博,但是用户比例较高的还是新浪、腾讯、网易这三家,因此,本文将这三家微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微博辟谣的现状和对策,是极具代表性的。
具体来说,本文通过对微博现有的辟谣方式的分析,查找微博辟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优化微博辟谣的建议,这对微博的长远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旨在帮助微博运营商更好地破除谣言,为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1.3文献综述
作为一个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已有许多学者对微博谣言和辟谣进行研究,笔者综合学界对微博谣言辟谣等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1.3.1微博谣言内涵研究
多位学者给谣言下过定义,1915年,美国学者彼德逊(Peters on W)和盖斯特(Gis N)将谣言定义为人们私底下传播的,没有经过证实的,对大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阐述或解释。中国学者刘建明在《舆论传播》中认为谣言与谎言不同,他认为谣言作为舆论出现,是众人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但多数传播者并不认为它是假的。
这些定义使得谣言的性质逐渐明确,首先谣言是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其次谣言是未经证实的,最后拥有相当数量的受众群体。
关于谣言的种类,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分类,学者谭超在《微博谣言分析及新浪微博辟谣机制》中将谣言分为整体失实、捏造细节、图文不符、夸大事实、过期信息这五类。而在《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辟谣机制探析》中,郭守诚将谣言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恶搞名人型、商业策划型、捣乱取乐型、制造恐慌型和媒体缺位型。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目的与意义 1
1.3文献综述 2
1.3.1微博谣言内涵研究 2
1.3.2微博辟谣现状研究 2
1.3.3微博辟谣问题研究 2
1.3.4微博辟谣对策研究 3
1.4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
2、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微博谣言的内涵 4
2.1微博谣言的种类 4
2.1.1恶搞名人型 4
2.1.2捏造来源型 4
2.1.3张冠李戴型 5
2.2微博谣言的负面影响 5
2.2.1误导普通网友 5
2.2.2扰乱社会秩序 5
2.2.3引发信任危机 6
3、微博辟谣现状分析 7
3.1微博辟谣的主要方式 7
3.1.1微博不实信息辟谣专区 7
3.1.2官方微博辟谣 7
3.1.3微博民间辟谣联盟 8
3.1.4微博个人用户辟谣 8
3.2微博辟谣的作用 8
3.2.1降低谣言的危害性 8
3.2.2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9
3.2.3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9
4、微博辟谣存在问题分析 10
4.1政府 10
4.1.1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管不力 10
4.1.2法律法规不完善 10
4.2微博运营商 10
4.2.1更新不持续 10
4.2.2辟谣代价高于造谣 11
4.3用户 11
4.3.1信息辨别能力较低 11
4..3.2名人效应的负面影响 12
5、微博辟谣的对策分析 13
5.1政府 13
5.1.1完善法律法规 13
5.1.2加大惩处力度 13
5.1.3设立政务微博 13
5.2微博运营商 14
5.2.1技术手段还原真相 14
5.2.2加强审核机制 14
5.2.3培养意见领袖 14
5.3用户 15
5.3.1微博注册实名制 15
5.3.2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15
5.3.3积极参与澄清真相 15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为众多用户提供了获取、分享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发布一定字数以内的文字,并且可以附上图片或视频,并实现即时分享。
世界上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该网站于成立于2006年7月,2007年4月开始独立运营,目前已有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其影响力覆盖全球,在短短的几年内,微博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微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就指出:“微博正在改变着中国互联网舆论载体的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因为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传播者的平民化和受众的广泛性,给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式和话语权,除了字数受限以外,用户几乎可以不受时间、终端、身份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自由发表言论,并且发表的内容并不只限于文字,图片、视频、文章等都可以附在微博下方进行发送,这种多样化的形式受到了许多用户的欢迎,例如逾4亿的新浪微博注册人数昭示着中国俨然已进入全民微博时代。
1.2选题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中国新媒体展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微博作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在发挥传播正能量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传播虚假、不实信息的平台。目前,微博已经成为滋生和传播谣言的“重灾区”。
在众多微博管理问题中,微博谣言直接关系到微博健康有序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微博谣言不仅会误导用户,更会扰乱社会秩序,产生众多负面影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微博辟谣进行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另外,据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舆情网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多家网站开通微博,但是用户比例较高的还是新浪、腾讯、网易这三家,因此,本文将这三家微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微博辟谣的现状和对策,是极具代表性的。
具体来说,本文通过对微博现有的辟谣方式的分析,查找微博辟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优化微博辟谣的建议,这对微博的长远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旨在帮助微博运营商更好地破除谣言,为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1.3文献综述
作为一个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已有许多学者对微博谣言和辟谣进行研究,笔者综合学界对微博谣言辟谣等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1.3.1微博谣言内涵研究
多位学者给谣言下过定义,1915年,美国学者彼德逊(Peters on W)和盖斯特(Gis N)将谣言定义为人们私底下传播的,没有经过证实的,对大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阐述或解释。中国学者刘建明在《舆论传播》中认为谣言与谎言不同,他认为谣言作为舆论出现,是众人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但多数传播者并不认为它是假的。
这些定义使得谣言的性质逐渐明确,首先谣言是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其次谣言是未经证实的,最后拥有相当数量的受众群体。
关于谣言的种类,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分类,学者谭超在《微博谣言分析及新浪微博辟谣机制》中将谣言分为整体失实、捏造细节、图文不符、夸大事实、过期信息这五类。而在《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辟谣机制探析》中,郭守诚将谣言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恶搞名人型、商业策划型、捣乱取乐型、制造恐慌型和媒体缺位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