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的代际差异研究
“旅游+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概念的提出给旅游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逐渐成为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不同年龄段的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比较不同代际的网络搜索行为差异和偏好。研究发现不同代际之间的网络搜索行为差异比较明显,在网络信息获取渠道上,50后和60后比较偏向于携程,00后更喜欢提供个性化建议的app,不同代际的网络信息搜索的时间、次数上都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旅游网站和应用提出四点针对性建议重视市场细分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扩展网站和app的功能;旅游app可以利用其他相关app进行产品的推广;重视中老年人市场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
(一)代际理论2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3
(一)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3
(二)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总体分析4
1.旅游信息网络搜索时间4
2.对网络旅游信息搜索的重要性认知5
3.旅游信息搜索偏好分析6
4.旅游信息搜索决策行为分析7
(三)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差异分析 7
1.旅游信息网络搜索前期7
(1)上网时间差异分析7
(2)网络信息搜索经历差异8
(3)预留旅游信息网络搜索时间差异8
(4)出游前旅游信息搜索时长差异8
2.旅游信息网络搜索中期9
(1)旅游信息网络搜索app偏好差异9
(2)旅游信息网络搜索网站偏好差异10
(3)旅游信息网络搜索形式偏好差异 10
3.旅游信息网络搜索后期11(1)旅游信息网络搜索后的决策分析11
(2)购买渠道的偏好差异12
四、结论和建议13
(一)结论13
(二)建议13
1.重视市场细分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13
2.扩展网站和app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3
3.旅游app可以利用其他相关app进行产品的推广13
4.重视中老年人市场,推出更多适合中老年人的旅游产品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 调查问卷16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的代际差异研究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搜索作为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者的最终决策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1]。在旅游者行为中,由于旅游过程中的异地性、不确定性等,前期的信息搜索行为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网站和各种旅游app的崛起,旅游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极大的流通和传播。根据2018年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远高于亚洲平均水平(46.7%)9.1%。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同时,国内外上市网络企业数量达到102家,总体市值为8.97万亿人民币。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处于国际领先,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深入。
旅游信息搜索是旅游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旅游规划提供信息支持的动态过程。在信息检索的学术研究上,外国较早起步,具有丰厚的研究底蕴,早在20世纪80年代,krikelas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2]。详细来说,当一个人想确认一个信息的可靠性时,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信息搜索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发生的。Marchionin则是从更大的范畴说明[3],信息搜索是人们参与改变知识状态的一个坚定的活动过程,然后随着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搜索引擎的到来,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不可或缺,外国的相关教授和科研人员对于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进行了更为具体广阔的探索,主要包括行为主体特征研究、搜索信息获取渠道研究、搜索行为特点研究以及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这些研究都更好的帮助学者们加深对信息搜索行为的认知。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育成熟,信息搜索行为也随着改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来获取想要的信息。对于这类搜索行为方面的研究,我国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黄黎光认为“信息搜索行为是指个人主动搜索环境中的信息,以便为某一目的获取必要的信息。”廖以民认为“所谓信息搜索行为是由信息需求解释的外部计划或计划外搜索行为。”[4]为了更好的理解信息搜寻行为,国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关理论,例如贝尔金提出的知识非常状态理论,他认为当用户无法了解和认知自己目前的问题时才会产生信息搜索行为;不确定性理论也被很多学者所认可,在用户进行信息搜索时具有不确定性和缺乏自信的状况。1981年英国的威尔逊从需求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搜索行为模型,用于分析信息搜索用户的需求,并在之后进一步加深补充模型。
网络搜索行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对于旅游者网上搜索行为,中国学者也有一定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针对于黄山国内旅游者[5]和秦皇岛国内在线旅游者的相关研究、基于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基于大学生和青年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特别面向于“80后”“90后”的青年旅游者的代际研究[6]以及主要针对于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7],包括讨论网络旅游信息态度对旅游过程中做决定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当前国内的研究角度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类:搜索动机、搜索行为、影响方面以及感知效益。总体来说,研究对象略显单一,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非常全面的说明问题,较之国外来说仍存有一定差异。
最新关于网络搜索行为的研究是陆溯(2018)[8]以搜索引擎为基础的网络搜索行为研究。近年关于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技术领域上比较多,多数研究是在消费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方面进行的研究,如王丽丽(2017)网络视角的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研究[9]。王兆峰(2012)对于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对消费者最终决策方面进行了归纳[10]。魏宝祥(2016)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出发,特别是结合近年来提出的“智慧旅游”的概念,研究了网络信息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11]。陆川对男性旅游者和女性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进行了差异分析[12],李君秩(2010)以西安旅游者为例对游客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进行了整体研究[13]。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
(一)代际理论2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3
(一)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3
(二)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总体分析4
1.旅游信息网络搜索时间4
2.对网络旅游信息搜索的重要性认知5
3.旅游信息搜索偏好分析6
4.旅游信息搜索决策行为分析7
(三)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差异分析 7
1.旅游信息网络搜索前期7
(1)上网时间差异分析7
(2)网络信息搜索经历差异8
(3)预留旅游信息网络搜索时间差异8
(4)出游前旅游信息搜索时长差异8
2.旅游信息网络搜索中期9
(1)旅游信息网络搜索app偏好差异9
(2)旅游信息网络搜索网站偏好差异10
(3)旅游信息网络搜索形式偏好差异 10
3.旅游信息网络搜索后期11(1)旅游信息网络搜索后的决策分析11
(2)购买渠道的偏好差异12
四、结论和建议13
(一)结论13
(二)建议13
1.重视市场细分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13
2.扩展网站和app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3
3.旅游app可以利用其他相关app进行产品的推广13
4.重视中老年人市场,推出更多适合中老年人的旅游产品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 调查问卷16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的代际差异研究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搜索作为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者的最终决策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1]。在旅游者行为中,由于旅游过程中的异地性、不确定性等,前期的信息搜索行为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网站和各种旅游app的崛起,旅游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极大的流通和传播。根据2018年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远高于亚洲平均水平(46.7%)9.1%。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同时,国内外上市网络企业数量达到102家,总体市值为8.97万亿人民币。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处于国际领先,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旅游信息网络搜索行为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深入。
旅游信息搜索是旅游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旅游规划提供信息支持的动态过程。在信息检索的学术研究上,外国较早起步,具有丰厚的研究底蕴,早在20世纪80年代,krikelas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2]。详细来说,当一个人想确认一个信息的可靠性时,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信息搜索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发生的。Marchionin则是从更大的范畴说明[3],信息搜索是人们参与改变知识状态的一个坚定的活动过程,然后随着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搜索引擎的到来,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不可或缺,外国的相关教授和科研人员对于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进行了更为具体广阔的探索,主要包括行为主体特征研究、搜索信息获取渠道研究、搜索行为特点研究以及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这些研究都更好的帮助学者们加深对信息搜索行为的认知。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育成熟,信息搜索行为也随着改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来获取想要的信息。对于这类搜索行为方面的研究,我国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黄黎光认为“信息搜索行为是指个人主动搜索环境中的信息,以便为某一目的获取必要的信息。”廖以民认为“所谓信息搜索行为是由信息需求解释的外部计划或计划外搜索行为。”[4]为了更好的理解信息搜寻行为,国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关理论,例如贝尔金提出的知识非常状态理论,他认为当用户无法了解和认知自己目前的问题时才会产生信息搜索行为;不确定性理论也被很多学者所认可,在用户进行信息搜索时具有不确定性和缺乏自信的状况。1981年英国的威尔逊从需求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搜索行为模型,用于分析信息搜索用户的需求,并在之后进一步加深补充模型。
网络搜索行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对于旅游者网上搜索行为,中国学者也有一定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针对于黄山国内旅游者[5]和秦皇岛国内在线旅游者的相关研究、基于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基于大学生和青年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特别面向于“80后”“90后”的青年旅游者的代际研究[6]以及主要针对于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7],包括讨论网络旅游信息态度对旅游过程中做决定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当前国内的研究角度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类:搜索动机、搜索行为、影响方面以及感知效益。总体来说,研究对象略显单一,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非常全面的说明问题,较之国外来说仍存有一定差异。
最新关于网络搜索行为的研究是陆溯(2018)[8]以搜索引擎为基础的网络搜索行为研究。近年关于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成果在技术领域上比较多,多数研究是在消费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方面进行的研究,如王丽丽(2017)网络视角的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研究[9]。王兆峰(2012)对于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对消费者最终决策方面进行了归纳[10]。魏宝祥(2016)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出发,特别是结合近年来提出的“智慧旅游”的概念,研究了网络信息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11]。陆川对男性旅游者和女性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进行了差异分析[12],李君秩(2010)以西安旅游者为例对游客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进行了整体研究[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