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附件)【字数:12144】
摘 要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中国民国的二十三年间留下了许多有形或者无形的文化及其载体,这成为了如今南京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南京市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民国文化在南京的遗存本是最具代表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但是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并非完全尽如人意以及游客对于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文从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的现状出发,对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以及保护措施。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相关理论研究 1
1.3.1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1
1.3.2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2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1.4.1 研究方法 2
1.4.2 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相关概述 4
2.1 旅游资源 4
2.1.1 旅游资源的定义 4
2.1.2 旅游资源的分类 4
2.2 旅游资源开发 4
2.3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现状 4
2.3.1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分类 4
2.3.2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区域分布 5
2.4.3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特点 5
第三章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5
3.1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5
3.2 数据实证分析 6
3.2.1 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6
3.2.2 游客对于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的意愿分析 7
3.2.3 游客感知分析 11
3.2.4 游客对于南京民国旅游资源认知分析 12
3.2.5 游客信息了解途径分析 13
第四章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 15
4.1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15
4.1.1 民国旅游特色专线旅游开发不完善 15
4.1.2 现有的民国旅游专线偏重建筑游,削弱其他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游资源 15
4.1.3 游客游览民国景点参与度低 15
4.2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5
4.2.1 政府加强管理与监督力度,保护民国原始文化 15
4.2.2 打造“梦回民国,还原旧貌”南京民国特色旅游专线 15
4.2.3 创新民国旅游资源,提高游客参与度 17
4.2.4 加强宣传手段,提高民国历史文化价值 17
结束语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A 22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南京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从公元229年起,经历了东吴时期,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唐,清初明,太平天国与中华民国,这些朝代都定都于南京。因此南京是当时江南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种类繁多,自然景观优美迷人。在现存的遗址遗迹中,资源保留完整并且具有一定特色的当属南京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旅游资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南京与民国的历史渊源也由此展开,南京城也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关于民国时期的旅游资源。民国的建筑、民国的陵墓、民国的博物馆等等,至今都是南京旅游开发的重点,可以说民国的文化遍布南京的大街小巷。南京也可以说是民国文化的代表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民国旅游资源。
想到北京,许多游客会想到一系列的清朝建筑群、说到西安,大多数人会想到唐文化,但是听到南京,不会一下子想到南京民国文化,而是会想到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如:夫子庙、总统府、中山陵等,南京现存的民国建筑有1000多处,风格独特,极具品位,但在民国旅游资源开发上却缺少整体的规划和整合。已经开发的民国旅游资源缺乏特色,同时还有许多民国资源被埋没,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
1.2 研究意义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却始终没有真正能代表其文化特征的地方,每个朝代都拥有那么一两个代表景点,导致南京其实没有正真的代表作。既然,南京与民国有着如此之深的渊源,我们可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创造出属于南京的旅游特色,开发南京民国旅游资源,无论是对南京旅游业还是对民国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3 相关理论研究
1.3.1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刘娜(2007)认为南京的民国文化旅游资源是丰富和广泛,但在旅游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各个景区依然独立存在,缺乏系统整合性[1]。对于游客从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的了解度为例,对于南京的民国文化遗迹,人们熟知的还是中山陵和总统府这两个著名景点,这是南京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
吴江(2005)认为大部分游客对“民国首都”认知模糊,原因有二;其一是游客的认知问题,其二也表明了当地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缺乏宣传和公众关注地方重视不够,人们对南京民国文化了解不够全面。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如此珍贵,因为我们的不太重视,他们可以使南京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2]
1.3.2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作为民国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和最丰富的南京,你可以在许多旅游产品在国内的发展。罗小君(2012),认为推出“民国文化传统游”、“民国建筑精华游”等精品民国文化旅游专线涵盖了从民国中国的经典场景。[3]
在开发民国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资源进行保护,这样在开发的过程中才可以把损坏的几率降到最小。张国莉(2010)认为完善专门政策法规,设立专项保护基金民国资源的保护和品牌宣传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国家、地方法律法规的立法支持[4]。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相关理论研究 1
1.3.1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1
1.3.2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2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1.4.1 研究方法 2
1.4.2 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相关概述 4
2.1 旅游资源 4
2.1.1 旅游资源的定义 4
2.1.2 旅游资源的分类 4
2.2 旅游资源开发 4
2.3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现状 4
2.3.1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分类 4
2.3.2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区域分布 5
2.4.3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特点 5
第三章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5
3.1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5
3.2 数据实证分析 6
3.2.1 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6
3.2.2 游客对于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的意愿分析 7
3.2.3 游客感知分析 11
3.2.4 游客对于南京民国旅游资源认知分析 12
3.2.5 游客信息了解途径分析 13
第四章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对策 15
4.1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15
4.1.1 民国旅游特色专线旅游开发不完善 15
4.1.2 现有的民国旅游专线偏重建筑游,削弱其他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游资源 15
4.1.3 游客游览民国景点参与度低 15
4.2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5
4.2.1 政府加强管理与监督力度,保护民国原始文化 15
4.2.2 打造“梦回民国,还原旧貌”南京民国特色旅游专线 15
4.2.3 创新民国旅游资源,提高游客参与度 17
4.2.4 加强宣传手段,提高民国历史文化价值 17
结束语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A 22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南京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从公元229年起,经历了东吴时期,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唐,清初明,太平天国与中华民国,这些朝代都定都于南京。因此南京是当时江南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种类繁多,自然景观优美迷人。在现存的遗址遗迹中,资源保留完整并且具有一定特色的当属南京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旅游资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南京与民国的历史渊源也由此展开,南京城也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关于民国时期的旅游资源。民国的建筑、民国的陵墓、民国的博物馆等等,至今都是南京旅游开发的重点,可以说民国的文化遍布南京的大街小巷。南京也可以说是民国文化的代表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民国旅游资源。
想到北京,许多游客会想到一系列的清朝建筑群、说到西安,大多数人会想到唐文化,但是听到南京,不会一下子想到南京民国文化,而是会想到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如:夫子庙、总统府、中山陵等,南京现存的民国建筑有1000多处,风格独特,极具品位,但在民国旅游资源开发上却缺少整体的规划和整合。已经开发的民国旅游资源缺乏特色,同时还有许多民国资源被埋没,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
1.2 研究意义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却始终没有真正能代表其文化特征的地方,每个朝代都拥有那么一两个代表景点,导致南京其实没有正真的代表作。既然,南京与民国有着如此之深的渊源,我们可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创造出属于南京的旅游特色,开发南京民国旅游资源,无论是对南京旅游业还是对民国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3 相关理论研究
1.3.1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刘娜(2007)认为南京的民国文化旅游资源是丰富和广泛,但在旅游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各个景区依然独立存在,缺乏系统整合性[1]。对于游客从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的了解度为例,对于南京的民国文化遗迹,人们熟知的还是中山陵和总统府这两个著名景点,这是南京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
吴江(2005)认为大部分游客对“民国首都”认知模糊,原因有二;其一是游客的认知问题,其二也表明了当地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缺乏宣传和公众关注地方重视不够,人们对南京民国文化了解不够全面。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如此珍贵,因为我们的不太重视,他们可以使南京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2]
1.3.2 南京民国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作为民国旅游资源数量最多和最丰富的南京,你可以在许多旅游产品在国内的发展。罗小君(2012),认为推出“民国文化传统游”、“民国建筑精华游”等精品民国文化旅游专线涵盖了从民国中国的经典场景。[3]
在开发民国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资源进行保护,这样在开发的过程中才可以把损坏的几率降到最小。张国莉(2010)认为完善专门政策法规,设立专项保护基金民国资源的保护和品牌宣传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国家、地方法律法规的立法支持[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