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工艺的开发与保护研究(附件)【字数:9481】

摘 要缂丝可谓是我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新世纪之后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主要分布于江苏苏州和其周边地区,因而常被冠以“苏州缂丝”之名。苏州缂丝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到了现代以后逐渐走向了没落,以至于现在的人们一说起苏州的丝绸品类,首当其冲想到的是刺绣,而不是历史更为悠久的缂丝。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向世推广苏州缂丝便成了迫在眉睫之事。本文正是以此为立足点,从开发与保护非遗的角度来探讨苏州缂丝。首先剖析了苏州缂丝工艺保护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又探讨了苏州缂丝工艺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上述所剖析与探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苏州缂丝工艺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以期为苏州缂丝的保护、传承以及开发略尽绵薄之力。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1.3.1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2
1.3.2研究方法 2
1.4缂丝工艺概述 2
第二章 苏州缂丝工艺保护存在的问题 3
2.1后继人才缺乏 3
2.2市场缺乏规范 3
2.3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不完善 4
2.4重视不够 4
2.5投资不足 4
第三章 苏州缂丝工艺开发存在的问题 5
3.1缺乏创意、市场化程度低 5
3.2宣传渠道狭窄 5
3.3集约化程度低,总体规模偏小 6
3.4新潮流的冲击 6
第四章 苏州缂丝工艺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8
4.1苏州缂丝工艺的保护 8
4.1.1保护原则 8
4.1.2保护方法 9
4.1.3缂丝工艺的传承保护 9
4.2 苏州缂丝工艺的开发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缂丝,是中国丝织业里最传统的挑经显纬、极有装饰性的丝织品。因其通经断纬的特点又叫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刻丝”。自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御用织物,经常被用来制作龙袍、凤袍、御容像和名人书法画作的缂丝画等等。缂丝的织造的过程很精致,临缂出的作品往往比原作更好,现存于世的缂丝精品少之又少,据说织造缂丝的艺人要35年才能独立完成作品,一天只能织造几寸,因此古代缂丝画是织绣品收藏届的亮点,不少现代缂丝制品也能在拍卖会上大展风采。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美誉。
苏州缂丝画与杭州丝织画、四川竹帘画、永春纸织画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2006年缂丝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苏州王金山被文化部确认为此项技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被列为首批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文化部向苏州的西部民间缂丝织绣厂颁发了第一届文化遗产日奖。2009年,由于是我国蚕桑丝织工艺的代表,缂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选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代表性传承人有王金山、王嘉良、王建江、吴文康。
缂丝有着如此高的历史地位,为何如今提到苏州传统手工艺只有苏绣,却不知缂丝。如何保护和开发缂丝,让更多人知道缂丝,让缂丝产品走向大众是本文主要探讨的。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从非遗的保护和开发两个角度对苏州缂丝工艺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苏州缂丝工艺的保护原则、保护方法,分析其开发模式。并且本文将以苏州缂丝工艺的保护和开发研究为例为其他手工业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1.2.2研究意义
缂丝作为我国传统丝织品中的精华,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缂丝市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本文的研究有益于增加我们对苏州缂丝文化的了解,对保护和开发苏州缂丝工艺有着积极作用。对苏州缂丝开发模式的探讨能够将现有的缂丝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资本,用物质养遗产的模式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苏州缂丝工艺的发展,还可以为其他的丝织品手工业的开发提供参考。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是从缂丝的历史地位价值来引出全文,简单介绍缂丝的现状以及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两个角度来研究苏州缂丝工艺,对缂丝工艺保护方法以及开发模式进行探讨。
文章包括绪论总共有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探讨了写作的背景以及目的与意义;第二章,分析了苏州缂丝工艺现存保护方面的问题;第三章,分析了苏州缂丝工艺的开发现存问题;第四章,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出发,探讨缂丝工艺的保护方法和开发模式,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1.3.2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法:以数据收集的形式,对缂丝现有数据进行全面采集,电子形式回收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2)文献研究法。对于缂丝,很多前辈已经在缂丝的历史地位、缂丝的可持续发展、缂丝产品的创新等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与探讨,通过该方法获得资料能全面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有助于了解该问题的全貌。
(3)实地调研法。实地走访苏州缂丝有关的作坊、博物馆、物质载体等,搜集缂丝工艺的保护现状,丰富对缂丝工艺的保护传承现状的直观了解。
1.4缂丝工艺概述
“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宋代徽宗的这首诗,提到的即为有着“织中圣品”美誉的缂丝。
宋朝庄绰在《鸡肋篇》如是指出:“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 亦即织造缂丝的过程,就像拿刀来雕刻丝绸,所以将其称作“刻丝”[2]。
其主要特点有:
(1)以生丝或熟色丝作经,以各种颜色熟丝作纬。
(2)花地部都是平纹组织,纬线显花,正反如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