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象的研究与分析
目 录
一、绪论 5
(一)选题背景 5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5
(三)研究方法 7
二、相关概念和现状 8
(一)酒店管理专业 8
(二)潜流失 8
(三)PDCA循环 8
(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状 8
三、酒店专业学生潜流失现象的影响 9
(一)教育资源的浪费 9
(二)增加培训成本 9
(三)服务质量降低,不利于整个酒店业的发展 9
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10
(一)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模糊理解以及盲目选择 10
(二)酒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设置不成熟 10
(三)酒店员工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11
五、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措施 13
(一)从选拔入手,选择真正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13
(二)建立成熟的教学体系 14
(三)提高对员工关心,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15
六、结语 16
附件 17
参考文献 17
致谢 21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酒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客栈”时期,20世纪近几十年来,酒店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产业。我国酒店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发展进步的。
1993年,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对各星级饭店做了具体要求;2002年,颁布《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标志着我国酒店宾馆业发展正在走向自律。这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的提出为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方面,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逐年上升,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视觉、精神等各方面的享受,加上我国与外国企业合作往来的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酒店业的蓬勃兴起;另一方面,我国作为旅游大国,热情好客,每年接纳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也为酒店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技术方面,我国酒店业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逐渐与国际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政治环境;经济方面,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逐年上升,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视觉、精神等各方面的享受,加上我国与外国企业合作往来的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酒店业的蓬勃兴起;另一方面,我国作为旅游大国,热情好客,每年接纳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也为酒店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技术方面,我国酒店业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逐渐与国际水平接轨,很多星级酒店无论在基础设施还是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是世界一流水平。随着酒店业日益发展,我国对酒店人才需求也日益扩大,酒店专业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每年的酒店专业招生与毕业人数众多并呈逐年增长态势,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否毕业后选择从事酒店业?
在系统学习了酒店管理专业以及半年实习体验后,对身边的同学以及所在实习酒店其他学校实习生的了解发现,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而不是酒店业。这一现象,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象,是造成酒店专业毕业生众多而酒店业却整体缺人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酒店专业院校和酒店业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应该引起学生、学校、酒店以及专业人士的重视。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酒店业起源早,发展快,对酒店“员工流失”的研究已经形成较成熟的研究系统。我国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同样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减少员工流失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这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
1.国外相关文献
对于员工流失的原因,利布拉纳姆认为分“吸引因素”和“排斥因素”两种,而“排斥因素”是第一位的原因,包括①岗位和工作场所不尽如人意;②人才与岗位不匹配;③指导工作和提供反馈意见太少;④发展和提高机会太少;⑤感到被低估和得不到赏识;⑥来自于超负荷工作和工作—生活不平衡的压力;⑦对高层领导失去信任和信心。并提出做好计划,励志成为最佳雇主[1]。小约翰H金(John H.King,Jr)和罗纳德F齐希(RonaldF.Cichy)认为员工需要有参与观,被认同和被尊重。他们认为除了沟通,任何形式的管理都将导致最终的管理僵局、劣质服务和产品以及不信任。不可避免的结局是员工或者管理者的分离以及另一个带有正确管理理念和实践的新组织的形成。既然质量管理需要持续性的改进,那么对内部顾客进行授权,让他们参与到重要事务的决策中来[2]。迪瑞(Margaret A.Deery)经研究发现,除了报酬和工作期许等因素外,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以及企业文化凝聚力,也是造成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3]。Su Jin Han; Mark A.Bonn; Meehee Cho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客户不文明行为与饭店一线员工工作倦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4]。。Hanqin Qiu;Ben Haobin Ye;Kam Hung;Qi Yan York经研究发现社区适合是一个新的类别,解释酒店员工的离职意向。员工更有可能愿意呆在一个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在一个适合自己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城市里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5]。
2.国内相关文献
段文英以长春市高职教育为视角对酒店人才的潜流失进行了研究,得出酒店人才潜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不全面认识导致了报考专业的盲目性;学生发现自身能力与酒店人才需求存在差异;学校师资实践能力不足,学校培养目标与酒店需求不一致。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加强考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了解,增设学生专业调剂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培养酒店需要的对口性人才;走“双师型”教师之路,鼓励理论教室与操作技能教师相互学习[3]。曹璐则在组织社会化视角下对酒店本科实习生留职意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议:①注重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②加强对实习生的入职培训;③明确实习生的职业生涯规划;④帮助实习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⑤学校与酒店合作共同推进实习生组织社会化[6]。戴卓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图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对酒店实习生流失进行研究分析。对酒店实习生流失现象的剖析分为①薪资待遇低,无法满足自身生理需
一、绪论 5
(一)选题背景 5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5
(三)研究方法 7
二、相关概念和现状 8
(一)酒店管理专业 8
(二)潜流失 8
(三)PDCA循环 8
(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状 8
三、酒店专业学生潜流失现象的影响 9
(一)教育资源的浪费 9
(二)增加培训成本 9
(三)服务质量降低,不利于整个酒店业的发展 9
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10
(一)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模糊理解以及盲目选择 10
(二)酒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设置不成熟 10
(三)酒店员工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11
五、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措施 13
(一)从选拔入手,选择真正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13
(二)建立成熟的教学体系 14
(三)提高对员工关心,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15
六、结语 16
附件 17
参考文献 17
致谢 21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酒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客栈”时期,20世纪近几十年来,酒店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产业。我国酒店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发展进步的。
1993年,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对各星级饭店做了具体要求;2002年,颁布《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标志着我国酒店宾馆业发展正在走向自律。这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的提出为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方面,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逐年上升,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视觉、精神等各方面的享受,加上我国与外国企业合作往来的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酒店业的蓬勃兴起;另一方面,我国作为旅游大国,热情好客,每年接纳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也为酒店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技术方面,我国酒店业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逐渐与国际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政治环境;经济方面,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逐年上升,人均国民收入大幅增加,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视觉、精神等各方面的享受,加上我国与外国企业合作往来的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酒店业的蓬勃兴起;另一方面,我国作为旅游大国,热情好客,每年接纳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这也为酒店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技术方面,我国酒店业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逐渐与国际水平接轨,很多星级酒店无论在基础设施还是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是世界一流水平。随着酒店业日益发展,我国对酒店人才需求也日益扩大,酒店专业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每年的酒店专业招生与毕业人数众多并呈逐年增长态势,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否毕业后选择从事酒店业?
在系统学习了酒店管理专业以及半年实习体验后,对身边的同学以及所在实习酒店其他学校实习生的了解发现,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而不是酒店业。这一现象,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象,是造成酒店专业毕业生众多而酒店业却整体缺人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酒店专业院校和酒店业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应该引起学生、学校、酒店以及专业人士的重视。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酒店业起源早,发展快,对酒店“员工流失”的研究已经形成较成熟的研究系统。我国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同样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减少员工流失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这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
1.国外相关文献
对于员工流失的原因,利布拉纳姆认为分“吸引因素”和“排斥因素”两种,而“排斥因素”是第一位的原因,包括①岗位和工作场所不尽如人意;②人才与岗位不匹配;③指导工作和提供反馈意见太少;④发展和提高机会太少;⑤感到被低估和得不到赏识;⑥来自于超负荷工作和工作—生活不平衡的压力;⑦对高层领导失去信任和信心。并提出做好计划,励志成为最佳雇主[1]。小约翰H金(John H.King,Jr)和罗纳德F齐希(RonaldF.Cichy)认为员工需要有参与观,被认同和被尊重。他们认为除了沟通,任何形式的管理都将导致最终的管理僵局、劣质服务和产品以及不信任。不可避免的结局是员工或者管理者的分离以及另一个带有正确管理理念和实践的新组织的形成。既然质量管理需要持续性的改进,那么对内部顾客进行授权,让他们参与到重要事务的决策中来[2]。迪瑞(Margaret A.Deery)经研究发现,除了报酬和工作期许等因素外,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以及企业文化凝聚力,也是造成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3]。Su Jin Han; Mark A.Bonn; Meehee Cho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客户不文明行为与饭店一线员工工作倦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4]。。Hanqin Qiu;Ben Haobin Ye;Kam Hung;Qi Yan York经研究发现社区适合是一个新的类别,解释酒店员工的离职意向。员工更有可能愿意呆在一个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在一个适合自己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城市里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5]。
2.国内相关文献
段文英以长春市高职教育为视角对酒店人才的潜流失进行了研究,得出酒店人才潜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不全面认识导致了报考专业的盲目性;学生发现自身能力与酒店人才需求存在差异;学校师资实践能力不足,学校培养目标与酒店需求不一致。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加强考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了解,增设学生专业调剂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培养酒店需要的对口性人才;走“双师型”教师之路,鼓励理论教室与操作技能教师相互学习[3]。曹璐则在组织社会化视角下对酒店本科实习生留职意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议:①注重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②加强对实习生的入职培训;③明确实习生的职业生涯规划;④帮助实习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⑤学校与酒店合作共同推进实习生组织社会化[6]。戴卓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图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对酒店实习生流失进行研究分析。对酒店实习生流失现象的剖析分为①薪资待遇低,无法满足自身生理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