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对江宁区大塘金村新农村建设的促进路径和建设成效(附件)【字数:9696】

摘 要伴随时代的前进,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在,人们对于悠闲品质生活有着极大的向往,乡村旅游业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的新农村凭借着自身的距离、价格优势以及优美的田园风光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的游客前来,对于新农村的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首先,本文对于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业的整体背景环境以及研究历程进行了大致的介绍。 其次,便是对于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相互关系从物质、精神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为下文的案例分析做下铺垫。 第三,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塘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为例,对其旅游业发展建设作出详尽的分析以及研究,并且通过这一例子具体阐述旅游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总结,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的旅游业发展提出意见。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综述 1
1.3.1国外研究动态 1
1.3.2国内研究动态 3
第二章 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促进的思考 4
2.1目标的一致性 4
2.1.1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和谐社会目标的一致性 4
2.1.2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4
2.1.3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发展目标 5
2.2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5
2.2.1促进产业带动人民 5
2.2.2统筹城乡发展 6
2.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
第三章 乡村旅游对大塘金村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成效 8
3.1项目概况 8
3.2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促进的路径 8
3.2.1共同发展产业与生态 8
3.2.2尊重自然持续发展 9
3.2.3将文化产业链化 10
3.3南京市江宁区大塘金村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10
3.3.1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10
3.3.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3.3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积极性 11
第四章 结论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到现在为止,我国共有28个省区市提出了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中就有17个省区市建议将其打造成为战略性产业。截止到目前为止,乡村旅游业已然成为了人们出行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户达到了170多万家,营业额已经超过了2800亿元,使得3000多万的农民从中受益。由此可见,在国民旅游产业之中,乡村旅游所占比重较大。对于新农村来说,其建设与旅游业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两者同属于国家层面的战略发展方向,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根据统计,全国范围之中约有八千万到一亿人从中得到了直接的益处,占据了我国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可见,发展旅游业不仅仅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带来影响,同时还能够为国家的“三农”问题作出部分贡献。
1.2研究意义
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它对中国一部分农村地区,不管其贫困与否的社会整体的进步、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农民收入的整体提高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并且发展前景也比较光明。
目前的研究背景之下,进行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根据目前的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尽量避免一些相关的关键问题。比如投资的浪费、因为旅游的开发而破坏了农业生态,从而导致农田荒芜、农民的投资打水漂等。因而,尽全力研究并且落实在农村发展过程和体系里面的缺点部分,并且确定该如何进行相关发展,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对整个乡村旅游的产业乃至于整个新农村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前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整个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都在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阶段,本文研究的想法即是希望通过对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一些重点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现目前的乡村旅游现状做一些较为具体的研究并总结再加上自己的相关研究,为做相关研究的人做一些微薄的贡献。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综述
1.3.1国外研究动态
在国外,对于整个乡村旅游的研究大概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在国外的研究较早的是在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的相关问题,其中对于山区的开发尤为关注,在如今研究更多侧重的则是为山区地区的人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环境,同时让他们留在自己的家园发展。
在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乡村旅游进行大规模开发,国外的学者们开始对乡村旅游相关主题尤其是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研究。在八十到九十年代初期,乡村旅游进一步扩大了相关的研究规模,开始进行发展中地区的相关研究,也不再局限于以前的方面的研究,扩展到了对整个地区社会以及思想的影响研究,出现了对住宿以及市场的研究,其中对床位和早餐的开发研究被着重关注了。在九十年代末,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尤其是对于整体和部分的政策和规划的研究更加成熟。除此之外,国外学者们从其他各个学科的不同的侧重点等不同角度,对整个乡村旅游的管理、产品设计、发展的方式以及动力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
在经济学的相关方面,国外研究学者对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经济的作用做出了评价研究。Richard (2002)在研究英国经济时得出结论:农业方面的收入若是在收入中所占比重下降那便证明它与乡村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Fuller(1992)得出结论:将重心放在乡村旅游之上有利于整个乡村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的稳定,通过在和乡村旅游相关联的产业之中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各种各样多元的活动提高收入,为与农产品相关联的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Fleischer (1997)在《乡村旅游真能从农业中获利吗?》一文中指出,在以色列,乡村旅游的整体样式主要是给来旅游的游客供应早餐以及住宿,即Bed and Breakfastoperation,并进行了具体细节的分析给出了结论是:乡村旅游的整体规模比较小,旅游的整体时间偏短,给乡村经济带来的总体收益偏低,跟当地的总体经济的发展来说,所占的比重较小。Richard Sharpley(2002)经由对塞浦路斯乡村旅游的整体研究得出,乡村旅游虽然能够提高乡村地区的部分收入,但并不能充当主要的角色,究其原因可能是塞浦路斯在这方面的发展虽然大体上是比较靠谱,但并没有得到政府长期且有力的支持,让这个国家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各种发展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并且面临许多的挑战,甚至最后入不敷出。Aliza Fleischer (2005)在对兼具农业生产和放弃农业生产的旅游企业进行综合对比之后认为还是兼具农业生产的企业的业绩更为优秀。
Aliza Fleiseher (1997)认为对于乡村旅游主要有两种可以开发的模式:一种时政府进行主导的开发模式,第二种是组织领导的开发模式。Lole Di Simone (1999)提出了四方一体(地区政府—城镇—公园—当地居民)的开发管理模式。Carlos Fernandes (2003)等强调,在整个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当地的村民参加,更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在线目前的研究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对于社会的发展比对于经济的整体发展更为关键,可以将其当做公益进一步地发展。在乡村旅游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政府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Goodwin 1998;邹统轩2005) ,通过政府主要的牵头合作,引导整个地区的资源开发,再通过重新参加市场分配的形式,促进乡村旅游(Sharpley 200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