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区酒店员工职业倦怠【字数:1236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店行业快速崛起,酒店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员工的服务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酒店员工面临着工作难度大,工作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伴随着消极的工作状态,丧失工作兴趣,酒店员工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的方式,选取常熟的酒店对其进行相关调查与研究,发现其原因有个人对待工作力不从心、待人冷淡、无法肯定工作价值等,伴随着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的表现形式。酒店将通过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适当授权等方式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员工的职业倦怠,才有利于常熟地区酒店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2
1.3.1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 2
1.3.2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2
1.4研究方法与思路 3
1.4.1研究方法 3
1.4.2研究思路 3
第2章 相关概念 5
2.1酒店员工职业倦怠 5
2.2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5
2.3酒店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 5
2.4酒店员工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 6
2.5针对职业倦怠采取的措施 7
第3章 研究设计 9
3.1研究设计 9
3.1.1问卷调查法 9
3.1.2访谈法 14
第4章 常熟地区酒店员工职业倦怠分析 15
第5章 针对常熟地区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18
5.1 酒店员工个体的自我调整 18
5.2 酒店管理层的自我提升 18
5.3酒店自身管理方式的改善 18
5.4综合社会方面的改善 19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是在1974年美国学者弗登伯格于首次提出的并用其描述“那些服务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高所体验到的例如情感消耗过多、身心受到疲惫、工作投入度大大降低、工作成就感下降等消极状态。员工职业倦怠存在着诸多客观问题,如员工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员工的流失率过高等,针对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张晓平等人针对此内容做过相关的研究。
伴随着职业倦怠研究的对象范围逐步扩大,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酒店员工职业倦怠是指酒店的员工在每天的高强度的工作下,所做出的努力超出所获得的回报,从而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员工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在自己的岗位上迷失自我,失去奋斗的目标。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员工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如工作内容单一、工作强度过大、工作缺乏晋升的空间等等。对于酒店来说,员工是重要的资源,只有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因此,酒店对酒店员工职业倦怠这一现状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研究常熟地区酒店行业影响员工职业倦怠的因素和表现,希望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酒店员工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作为酒店的重要资源,如果员工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则产生越来越多的压力,现如今,员工的学历有所提高,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他们劳动后所得到的报酬和晋升不成正比的话,他们难免会失去工作兴趣,从而产生倦怠心理,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服务质量,影响酒店的整体经济效益。作为服务行业,酒店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状,避免因员工的个人倦怠而致使服务不善、顾客不满、酒店效益降低等现象的发生。
现如今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有哪些?是什么导致他们产生了职业倦怠?如何减轻甚至消除员工的职业倦怠?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在工作上的挑战性,提高酒店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1.3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1.3.1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
国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时间不算长,最早是在郭耀邦[]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问题》这一文献上提出. 于2000年后,职业倦怠开始大量引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直至酒店行业。 宋慧婷、高艳[]等人将MBI进行了翻译,并根据中国的国情修订了职业倦怠普适量表。 2004年,秦明[]等人通过MBIHSS在国内对169位导游的职业倦怠进行量化研究。
1.3.2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Laolonse[]认为人的一生,各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倦怠的状态,个体特征、职业特征、组织结构及社会支持系统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某一时期内的倦怠曲线。Martin[]分析了在冲突情景中职业倦怠的作用,在经过长达122天的观察之后,数据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工作需求与报酬不平衡可作为职业倦怠的预测源。耶鲁大学Sarason[]在社会条件对倦怠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映。Freudenburge[]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抱有不现实的、高期望的、并且无法缓解巨大压力而导致情绪不稳定。
1.4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常熟地区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文献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研究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相关资料,了解员工职业倦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因素等相关信息,结合实地考察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措施。
问卷调查法:以问卷的形式向常熟地区多家酒店发放让员工及管理层填写,主要从工作的基本状况、薪资待遇、职业匹配度等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
访谈法:通过对常熟地区多家酒店的高层管理者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员工职业倦怠产生的愿意,为缓解这一现象做出相应的改变,提高酒店的整体效益。
1.4.2研究思路
针对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问题,结合常熟地区多家酒店的员工工作现状,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因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其具体思路如下图: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2
1.3.1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 2
1.3.2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2
1.4研究方法与思路 3
1.4.1研究方法 3
1.4.2研究思路 3
第2章 相关概念 5
2.1酒店员工职业倦怠 5
2.2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5
2.3酒店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 5
2.4酒店员工职业倦怠产生的影响 6
2.5针对职业倦怠采取的措施 7
第3章 研究设计 9
3.1研究设计 9
3.1.1问卷调查法 9
3.1.2访谈法 14
第4章 常熟地区酒店员工职业倦怠分析 15
第5章 针对常熟地区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18
5.1 酒店员工个体的自我调整 18
5.2 酒店管理层的自我提升 18
5.3酒店自身管理方式的改善 18
5.4综合社会方面的改善 19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是在1974年美国学者弗登伯格于首次提出的并用其描述“那些服务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高所体验到的例如情感消耗过多、身心受到疲惫、工作投入度大大降低、工作成就感下降等消极状态。员工职业倦怠存在着诸多客观问题,如员工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员工的流失率过高等,针对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张晓平等人针对此内容做过相关的研究。
伴随着职业倦怠研究的对象范围逐步扩大,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酒店员工职业倦怠是指酒店的员工在每天的高强度的工作下,所做出的努力超出所获得的回报,从而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员工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在自己的岗位上迷失自我,失去奋斗的目标。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员工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如工作内容单一、工作强度过大、工作缺乏晋升的空间等等。对于酒店来说,员工是重要的资源,只有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因此,酒店对酒店员工职业倦怠这一现状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研究常熟地区酒店行业影响员工职业倦怠的因素和表现,希望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酒店员工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作为酒店的重要资源,如果员工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则产生越来越多的压力,现如今,员工的学历有所提高,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他们劳动后所得到的报酬和晋升不成正比的话,他们难免会失去工作兴趣,从而产生倦怠心理,丧失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服务质量,影响酒店的整体经济效益。作为服务行业,酒店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状,避免因员工的个人倦怠而致使服务不善、顾客不满、酒店效益降低等现象的发生。
现如今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有哪些?是什么导致他们产生了职业倦怠?如何减轻甚至消除员工的职业倦怠?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在工作上的挑战性,提高酒店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1.3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1.3.1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
国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时间不算长,最早是在郭耀邦[]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问题》这一文献上提出. 于2000年后,职业倦怠开始大量引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直至酒店行业。 宋慧婷、高艳[]等人将MBI进行了翻译,并根据中国的国情修订了职业倦怠普适量表。 2004年,秦明[]等人通过MBIHSS在国内对169位导游的职业倦怠进行量化研究。
1.3.2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Laolonse[]认为人的一生,各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倦怠的状态,个体特征、职业特征、组织结构及社会支持系统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某一时期内的倦怠曲线。Martin[]分析了在冲突情景中职业倦怠的作用,在经过长达122天的观察之后,数据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工作需求与报酬不平衡可作为职业倦怠的预测源。耶鲁大学Sarason[]在社会条件对倦怠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映。Freudenburge[]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抱有不现实的、高期望的、并且无法缓解巨大压力而导致情绪不稳定。
1.4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常熟地区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文献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研究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相关资料,了解员工职业倦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因素等相关信息,结合实地考察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措施。
问卷调查法:以问卷的形式向常熟地区多家酒店发放让员工及管理层填写,主要从工作的基本状况、薪资待遇、职业匹配度等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
访谈法:通过对常熟地区多家酒店的高层管理者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员工职业倦怠产生的愿意,为缓解这一现象做出相应的改变,提高酒店的整体效益。
1.4.2研究思路
针对酒店员工职业倦怠的问题,结合常熟地区多家酒店的员工工作现状,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因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其具体思路如下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