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者行为特征研究网络游记文本分析

摘要:穷游作为一种新兴个性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尝试和青睐,本文在穷游热的背景下,将网络上云南地区的穷游游记作为研究样本,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构建穷游者行为特征分析类目,运用ROST CM6内容挖掘系统对穷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行为、消费行为和空间行为特征进行深度的分析,总结穷游者的行为规律,阐述穷游者短期互助行为。以期通过本研究来丰富旅游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同时希望引起旅游经营者对穷游者这一小众群体进行重视,推动穷游实践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相关概念2
(一)穷游现象的兴起与发展2(二)穷游概念的界定2
(三)旅游者行为3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3
(一)研究方法3
1.内容分析法 3
(二)研究区概况3
(三)样本的采集与处理4
1.样本的选取 4
2.样本的处理 4
(四)构建内容分析类目5
三、研究分析6
(一)动机6
1.穷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6
(1)经济能力的限制6
(2)群体心理特征6
(3)网络传媒的催化6
2.穷游动机分析7
(1)寻求自我7
(2)逃避放松7
(3)认知世界7
(二)决策及消费行为分析8
1.交通方式的选择8
2.决策信息渠道9
(1)网络9
(2)介绍9
3.住宿选择9
4.景区(点)付费方式10 5.消费偏好10
(三)空间行为分析11
1.路线选择11
2.景点偏好11
(四)穷游者短期互助行为11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12
(一)结论12
(二)不足与展望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表1 样本来源网站统计表4
表2 样本高频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汇统计表5
表3 穷游者行为特征分析类目6
表4 动机类目及相关词频分析7
表5 交通方式词频统计8
表6 决策信息渠道词频统计9
表7 住宿选择词频统计9
表8 景区(点)付费方式词频统计10
表9 消费偏好词频统计 10
表10 样本景区(点)高频词汇表11
穷游者行为特征研究——基于网络游记文本分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大众旅游的不断发展,一些个性旅游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尝试和认可,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一股“穷游热”在网络上逐渐兴起,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就会发现,网络中关于“穷游”的信息多达千万,“九零后女生20天穷游欧洲九国”“无锡小伙穷游26个省行4万公里”等资讯信息层出不穷,一些与穷游相关的旅行随笔的畅销,更是助推了人们对“穷游”的追求,许多经济条件有限的旅游爱好者们开始通过经济节省的消费方式实现自身的旅游梦想,而这种节俭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穷游爱好者的外在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穷游的行列,并大力宣扬他们“再不旅行就老了”的穷游理念。在“网络热”和“参与热”的影响和催化作用下,这种廉价经济的自助旅行方式得到了当下年轻人的认可和推崇,也引发了社会和媒体的不断关注:从“直播屌丝30天穷游欧洲”到最近“温州女子穷游墨西哥失联”的新闻引发了舆论对穷游的批判和反思,不可否认的是,穷游热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正在不断的扩大。
现阶段,“穷游热”对社会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但穷游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学术界对穷游现象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中国知 网以“穷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相关文章中绝大多数为游记、资讯类的文章,学术论文数量仅不超过10篇,主要内容涉及对穷游现象的关注以及穷游者安全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张建军[5]通过参与观察、收集网络文本和深入访谈三种方法探究穷游热的成因,他指出,旅游者旅游观念的转变、经济能力限制、网络传媒的催化以及旅游物价的影响是穷游热形成的主要原因;苏欣慰,陈金华,张镒[9]以穷游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穷游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从相关研究内容来看,学界对对穷游者行为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了解穷游者的行为特征对完善旅游者行为研究、丰富旅游学科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方面,面对穷游实践不断发展、穷游者队伍不断扩大的局面,许多旅游经营者和相关政府机构对穷游者缺乏足够的重视,对这一群体和随之而来的种种影响还缺乏足够的政策准备,一方面没有对穷游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另一方面未能提供适合穷游者的产品和便利的政策。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穷游者旅游行为的分析,了解其旅游诉求,引起政府和旅游业相关经营者对穷游活动的重视,进而推动穷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相关概念
(一)穷游现象的兴起与发展
探寻穷游的起源是较为困难的,首先,“穷”的程度很难界定,不同历史时期对“穷”的衡量的尺度不尽相同,其次,“穷”的方式难以判断,单纯从旅游消费水平上理解“穷”是不够的。 根据美国学者Cohen对旅游者的划分,人们的旅游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度化旅行,以团队、个体的大众旅游者为主,另一类指非制度化旅行,包括漂泊者和探索者。基于Cohen的观点对穷游者进行归纳,穷游低预算、高度自助的特征将其与大众旅游区别开来,属于非制度化旅行的一个分支。
以上述特点为衡量标准考究“穷游”的起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些四处游荡的自由主义人士——嬉皮士虽然是一种边缘性的旅游者,但可看作为“穷游”的先锋者。嬉皮士是一群自由主义人士,多来自富裕家庭,他们通过贫穷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抗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国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long term budget travelers”(长期预算型旅游者)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国际化的亚文化群体。这类旅行者主要为尚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极其注重旅游行程中的经济预算,通过体验旅途中的困难和愉悦来感受自身的实际价值。1995年,Pearce在背包旅游者的研究中用到了“budget (廉价的)trave1”这一概念,他把背包客作为“budget traveler”的典型进行研究,他指出背包旅游者与一般旅游者的区别,以及背包旅游对澳大利亚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3]。总之,从现有研究文献看,国外学者关于穷游的关注最初结合在背包客、漂泊者、流浪者等多种形式的自助旅游研究中,把重视经济预算看作自助旅游者的外部特征之一,并没有单独对“穷游者”这一群体展开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