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p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附件)【字数:15657】

摘 要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案(草案)》颁布,2005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关注度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其旅游开发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千年多年的历史。民族的多样性和悠久的历史赋予我们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更是拥有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RMP理论,从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对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分别进行R性、M性和P性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剖析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产品形态单调,互动环节较少,缺乏趣味性和参与度,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之间相对不平衡。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本人对于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优化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传统旅游产品注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题材;加强宣传力度,创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游客体验价值;展示节庆活动,体现苏州独有文化;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金投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摘 要 2
目 录
Abstract 3
第一章 绪论 7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7
1.1.1研究背景 7
1.1.2研究意义 7
1.2研究内容与思路 8
1.2.1研究内容 8
1.2.2研究思路 8
1.3研究方法 9
1.3.1文献研究法 9
1.3.2实地调研法 10
1.3.3实例研究法 10
1.3.4问卷调查法 10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1
2.1国外文献综述 11
2.2国内文献综述 12
2.3述评 12
第三章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RMP分析 14
3.1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分析(R性分析) 14
3.1.1资源分类 14
3.1.2资源评价 14
3.2苏州的非物质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遗产旅游市场分析(M性分析) 16
3.2.1市场规模 16
3.2.2游客市场需求 18
3.3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分析(P性分析) 21
3.3.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现状 21
3.3.2产品分析 22
第四章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建议 24
4.1产品的多样化 24
4.1.1优化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24
4.1.2传统旅游产品中注入非遗元素 24
4.2宣传的现代化 25
4.2.1加强宣传力度,创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 25
4.2.2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游客体验价值 25
4.2.3展示节庆活动,体现苏州独有文化 25
4.3管理的多元化 26
4.3.1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 26
4.3.2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金投入 26
4.3.3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 26
第五章 总结 27
致 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3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统的瑰宝,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更是是人类历史有力见证。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美丽绚烂的珍珠正在逐渐的消亡,甚至有的已经消失。庆幸的是在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之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已经做好了保护措施,并与旅游相结合,打造新的旅游品牌。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为止都被很好的保护着,但是依旧改变不了它正处于比较糟糕的现状。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人们越来越追求经济利益,相对枯燥不够新奇经济利益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被年轻人青睐,越来越少的人会选择去学习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人越来越少,甚至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已经无人肯学,再无传承者。这种状态下的非物质文化加上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商业化,最大利润化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过度开发,为了满足游客心理的恶意扭曲和篡改民族风俗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困难的状况。即使国家已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将旅游作为发展重点,但由于二者都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的不足,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现在窘迫的境地。
1.1.2研究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人类文化内隐性质的特点,他不能够直接的展示出它的形状和材质,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情感的抒发,是人们生存在人类社会的情感共鸣,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纽带和人与社会相互的见证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横向的群体的感情共鸣,更是两代人甚至很多代人之间与时间上纵向的一种联系。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它的硬实力,在长期生活生产中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有利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更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依旧存在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问题,尤其是经济危机、社会动乱、大国对抗以及地区动荡,越来越显示出大国凝聚力的好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凝聚力的主力军团,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旅游开发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能够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深化了旅游项目的内涵,增加了旅游的互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使得现有的旅游产品不再显得单一,能够一点发展为多处,有多处变为全国,将中国非物质遗产旅游产品的魅力向世界展示出来。
1.2研究内容与思路
1.2.1研究内容
(1)分析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在资源、市场、产品等方面的现状并发现其不足。
(2)针对性地提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建议。
1.2.2研究思路
首先,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初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资源状况和相关的开发研究情况。再根据这些情况,提出自己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的发x现,为完成这篇论文立下理论基础,并且能够为自己提出更好的观点服务。
其次,利用RMP理论,即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为中心,对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进行分析,包括R性(资源)分析(Resources?analysis)和M性(市场)分析(Market?analysis),并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产品)分析(Product?analysis),以查找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不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2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