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_以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_以为例[20200413202017]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更是逐步增加,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情况却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法,调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旅游酒店中,员工必须从基层做起,晋升周期过长;其次,在旅行社中,导游社会地位较低,工作不稳定;再次,旅游景区中,讲解员工作重复枯燥,晋升空间较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对策:首先,旅游企业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提高员工福利;其次,学校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避免与旅游行业发展脱轨;再次,学生注重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努力缩短提升周期。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就业意向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业
目 录
1.引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
1.2.1国内学者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1
1.2.2 国外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3
1.4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1.4.1 研究对象的确定 3
1.4.2 收集资料的方法 3
2.我国旅游业就业需求分析 5
2.1 旅游酒店就业需求与现状 5
2.2 旅行社就业需求与现状 6
2.3 旅游景区就业需求与现状 6
3.问卷调查与分析 7
3.1 问卷设计 7
3.2 问卷数据及调查结果分析 7
3.2.1就业整体呈现“就业难”形势 7
3.2.2学生偏好于行政类工作 7
3.2.3 愿意长期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学生较少 8
3.2.4 学生对未来第一份工作工资预期不高 9
3.2.5较多学生认为目前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要求不匹配 10
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原因分析 12
4.1 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较低,薪酬福利不理想 12
4.2 学校课程内容设置更新较慢,难以赶上时代的潮流 12
4.3 学生就业希望较高,希望尽快升职,缩短提升周期 12
5.关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的对策和建议 14
5.1 旅游企业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14
5.1.2 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 14
5.1.2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14
5.2 学校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避免与旅游行业发展脱轨 14
5.3 学生注重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努力缩短提升周期 14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谢 20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正逐歩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旅游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情况却并不乐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比率逐年降低,流失率居高不下。因此,选择该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寻找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就业率,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国内学者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肖飞、章晓历进行了江苏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发现毕业生不愿在旅游企业就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对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中,发现旅游企业对本科毕业生需求量较少,而专科毕业生却供不应求[1]。
黎红米则对广西的旅游人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广西旅游从业人员:首先,需求缺口大,每一年需要增加从业人员约1万人;其次,缺少高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4.2%,专科学历约占13.2%,80%以上是初、高中(中专)学历,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2]。
郭倩倩在2008年6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研究中发现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盲目考证,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随意性大;而且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同时本专业学生就业后跳槽率高,较多学生排斥服务行业。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择业期望值高,职业选择时功利倾向明显,对自我认识不足是曾丽艳、许春晓在2013年的调查中发现的。他们还发现学生多数在刚进大学不久时改变就业目标,而他们中的多数是因为外部原因而改变。其中,跨专业择业人数较多,而且有一定规律。就发现的问题,他们建议旅游专业应该灵活设计课程体系,灵活安排实习阶段,灵活渗透择业教育,从而使学生在面对择业时更加理性,更加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1]。
徐鹏则提出现今旅游业高速发展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时遇到的就业难和行业流失率高的问题。徐鹏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经过高等旅游教育的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常常是不愿就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他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是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学校教师力量欠缺等原因引起的。他认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在以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同时,学校更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重视实践,加强对任课老师的系统培训,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并且热爱本专业的学生。
林轶、陈文捷、杨永德在2008年的调查中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就是要为旅游企业输送旅游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他们在就业调查中却发现,社会、用人单位、学生以及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本身的错位造成实际就业情况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他们认为高校应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进行改造,重点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造,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而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窘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率,同时也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1.2.2 国外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国外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研究相对较少,成果主要集中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内容主要包括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期望的研究、旅游人才供需的研究、旅游教育与就业的关系的研究。
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有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报告表明:该校毕业生具有高就业率、高流动率和初次就业工资较低的特点[2]。
Andrew Kevin Jenkin对英国和荷兰两所大学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地域、部门和行业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都希望毕业十年后能成为总经理。但是发现年级越高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信心越低[1]。
Sinead O’Leary和吉姆迪根通过追踪调查爱尔兰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发现:爱尔兰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行业流动率高,尤其是女性,旅游业薪酬水平低、工作不稳定是他们跳槽的主要原因[2]。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员工在旅游企业工作发展前景的调查,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在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来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就业率,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填补和完善国内外社会学者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通过措施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就业率,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本文报以抛砖引玉之用,希望可以提高学者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关注和研究,探索和寻找出更加适合和完美的意见和建议。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更是逐步增加,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情况却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法,调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旅游酒店中,员工必须从基层做起,晋升周期过长;其次,在旅行社中,导游社会地位较低,工作不稳定;再次,旅游景区中,讲解员工作重复枯燥,晋升空间较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对策:首先,旅游企业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提高员工福利;其次,学校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避免与旅游行业发展脱轨;再次,学生注重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努力缩短提升周期。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就业意向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业
目 录
1.引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
1.2.1国内学者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1
1.2.2 国外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3
1.4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1.4.1 研究对象的确定 3
1.4.2 收集资料的方法 3
2.我国旅游业就业需求分析 5
2.1 旅游酒店就业需求与现状 5
2.2 旅行社就业需求与现状 6
2.3 旅游景区就业需求与现状 6
3.问卷调查与分析 7
3.1 问卷设计 7
3.2 问卷数据及调查结果分析 7
3.2.1就业整体呈现“就业难”形势 7
3.2.2学生偏好于行政类工作 7
3.2.3 愿意长期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学生较少 8
3.2.4 学生对未来第一份工作工资预期不高 9
3.2.5较多学生认为目前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要求不匹配 10
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原因分析 12
4.1 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较低,薪酬福利不理想 12
4.2 学校课程内容设置更新较慢,难以赶上时代的潮流 12
4.3 学生就业希望较高,希望尽快升职,缩短提升周期 12
5.关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的对策和建议 14
5.1 旅游企业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14
5.1.2 增强员工职业认同感 14
5.1.2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14
5.2 学校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避免与旅游行业发展脱轨 14
5.3 学生注重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努力缩短提升周期 14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谢 20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正逐歩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旅游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情况却并不乐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比率逐年降低,流失率居高不下。因此,选择该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寻找其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可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就业率,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国内学者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肖飞、章晓历进行了江苏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发现毕业生不愿在旅游企业就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对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中,发现旅游企业对本科毕业生需求量较少,而专科毕业生却供不应求[1]。
黎红米则对广西的旅游人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广西旅游从业人员:首先,需求缺口大,每一年需要增加从业人员约1万人;其次,缺少高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4.2%,专科学历约占13.2%,80%以上是初、高中(中专)学历,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2]。
郭倩倩在2008年6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研究中发现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盲目考证,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随意性大;而且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同时本专业学生就业后跳槽率高,较多学生排斥服务行业。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择业期望值高,职业选择时功利倾向明显,对自我认识不足是曾丽艳、许春晓在2013年的调查中发现的。他们还发现学生多数在刚进大学不久时改变就业目标,而他们中的多数是因为外部原因而改变。其中,跨专业择业人数较多,而且有一定规律。就发现的问题,他们建议旅游专业应该灵活设计课程体系,灵活安排实习阶段,灵活渗透择业教育,从而使学生在面对择业时更加理性,更加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1]。
徐鹏则提出现今旅游业高速发展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时遇到的就业难和行业流失率高的问题。徐鹏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经过高等旅游教育的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常常是不愿就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他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是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学校教师力量欠缺等原因引起的。他认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在以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同时,学校更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重视实践,加强对任课老师的系统培训,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并且热爱本专业的学生。
林轶、陈文捷、杨永德在2008年的调查中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就是要为旅游企业输送旅游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他们在就业调查中却发现,社会、用人单位、学生以及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本身的错位造成实际就业情况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他们认为高校应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进行改造,重点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造,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而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窘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率,同时也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1.2.2 国外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国外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研究相对较少,成果主要集中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内容主要包括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期望的研究、旅游人才供需的研究、旅游教育与就业的关系的研究。
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有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报告表明:该校毕业生具有高就业率、高流动率和初次就业工资较低的特点[2]。
Andrew Kevin Jenkin对英国和荷兰两所大学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地域、部门和行业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都希望毕业十年后能成为总经理。但是发现年级越高的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信心越低[1]。
Sinead O’Leary和吉姆迪根通过追踪调查爱尔兰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发现:爱尔兰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行业流动率高,尤其是女性,旅游业薪酬水平低、工作不稳定是他们跳槽的主要原因[2]。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员工在旅游企业工作发展前景的调查,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在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来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就业率,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填补和完善国内外社会学者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通过措施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就业率,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本文报以抛砖引玉之用,希望可以提高学者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关注和研究,探索和寻找出更加适合和完美的意见和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