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箕文化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历史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篦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是古代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篦箕由生活用品,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篦箕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的一种。然而在市场化经济的挑战下,由于篦箕工艺繁琐,成本高,很难适应市场化经济,逐渐的没落,被人所淡忘。为了让篦箕文化不被人们遗忘,为了提高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了让篦箕文化能在市场经济的挑战下生存下来,我们通过对篦箕文化的历史、技艺和艺术魅力等,对常州篦箕文化进行综合研究,探索篦箕文化的发展,结合现在面临的处境做出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法。通过这些使得篦箕文化发扬光大,让其成为文化生产力,以壮大地方经济。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继承、发展和创新,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让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中,成为文化强国。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 经济及资源环境背景 1
1.1.2人类学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2.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情况 3
2.2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情况 3
3.常州市概况及篦箕文化的历史过程 4
3.1常州概况 4
3.2篦箕文化的历史过程 4
4.常州篦箕文化保护现状 6
4.1.申报商标和专利 6
4.2.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其它荣誉 6
4.3.制定相关保护政策 6
4.4.建立篦箕博物馆 7
4.5.开辟篦箕巷商业街区 7
5.常州市篦箕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9
5.1继承人缺乏品牌意识 9
5.2传统技艺的私有性 9
5.3缺乏资金支持 9
5.4城市法律不完善,地方政府不作为 10
6常州市篦箕文化保护对策 11
6.1培养继承人,加强打假力度 11
6.2加大合作,改良工艺 11
6.3提供资金和补贴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6.4完善地方法律,强化地方政府职责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全球化在几十年前已经被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于是这种概念就在之后的时间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化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发现他的影响之深远。各国都想要加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在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全球化与本土化是相伴而生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本土化”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简而言之,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上引起重要影响,就要体现自己的特色。
然而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代表一个国家的非实体的“东西”可以很快传播并取得广泛关注,这种非实体的“东西”就是本土的文化即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且大家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英国的皇家文化、美国的运动文化、非洲的草原文化等正在被全世界的人们了解和接受。这些国家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该国家的整体实力。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篦箕文化贯穿了中国的历史,这是人类祖先所创造的奇迹。现在国家大力打造文化产业,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极佳契机。
1.1.1 经济及资源环境背景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于发展经济的需求总是充满着矛盾,近几年这种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绿色的、环保的、可回收的、可循环的、可再生的、低碳的,这些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些甚至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然而跟制造相关的产业难免会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国是制造大国,made in China 似乎成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代名词。在发达国家纷纷抛弃实体制造业而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时,实体制造业对中国可能是一个机会,但对中国以后的发展存在很大很长远的影响。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相关机构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植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事实证明,这么多的努力取得了非常丰盛的成果。而且文化产业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投入成本低,占用资源极少,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这种近乎理想的产业模式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还会飞速发展下去,甚至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1.1.2人类学背景
人类自身是一种高级物质形态,是有机的自然体的一部分。人类对以往的文化形式有更加宽容的态度,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马斯洛需求论提出人的最低需求生存需求,是实用性的体现,而最高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包含了相对复杂的内容,包括整个文化对人的影响。从人的需求衍生出来的文化跟人类的发展分不开的,研究文化时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文化本身就是人的组成部分,当人们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时,从人自身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是具备合理性的,因为是人产生的文化遇到了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内部的问题。从现在流行的SNS社交网络到Ecommerce电子商务,以及两者之间的交叉产生的互联网文化等,都是人的内在需求的体现。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新媒体的力量愈演愈烈,人们渐渐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历史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篦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是古代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而且篦箕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代表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我们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然而在市场化经济的挑战下,由于篦箕工艺繁琐,成本高,很难适应市场化经济,逐渐的没落,被人所淡忘。为了让篦箕文化不被人们遗忘,为了提高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了让篦箕文化能在市场经济的挑战下生存下来,我们通过对篦箕文化的历史、技艺和艺术魅力等,对常州篦箕文化进行综合研究,探索篦箕文化的发展,结合现在面临的处境做出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法。通过这些使得篦箕文化发扬光大,让其成为文化生产力壮大中国,提高民族凝聚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让中国可以屹立于世界文化中,成为文化强国。
2.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情况
欧洲是第一个开始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审议设立遗产保护机构,从那时算到现在,国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欧洲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很强,其他发达国家同样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通过审议,设立了完善的法律和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用于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公园,日本、韩国也在立法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拥有丰富的、成熟的经验和保护理念。在国外有好多世界闻名的著名期刊比如:1994年创刊的《国际遗产研究期刊》、联合国编辑出版的《国际博物馆》和2006年韩国国家博物馆的《非物质遗产国家期刊》。
2.2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情况
最近的十几年,尤其是最近的五六年里,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这个过去大家不知道的名词开始逐渐的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毕竟,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最多的国家。就好像昆曲、古琴艺术、京剧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瑰宝,它们总共26个项目,这些都成为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大会堂,文化部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颁奖,并且向参加了申报工作的95个单位颁发了证书,这次活动更加证明了目前我国对这些活化石的重视。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中国和其他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地方,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