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者体验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旅游者的调查数据

滨海旅游在国内外已成为大众最喜爱的旅游度假方式之一, 滨海旅游相关研究将持续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滨海旅游者体验质量角度出发,通过对南京滨海旅游者的问卷调查,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影响旅游者滨海旅游体验质量的因素及总体评价。研究发现,影响滨海旅游者体验质量的因素有餐饮服务与环境、滨海环境与形象、滨海旅游消费品的价格、交通通达性与安全性、滨海旅游的时间分配与空间容量五大类,总体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但不同因子的体验质量存在差异。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相关概念界定 2
(一)滨海旅游 2
(二)旅游体验及旅游者体验质量 2
二、旅游者体验质量评价模型 2
三、南京旅游者滨海旅游体验质量实证研究 3
(一)问卷实施与样本情况 3
1.基本情况 3
2.效度与信度检验 3
(二)旅游者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4
1.性别 4
2.年龄 4
3.受教育程度 4
4.月收入 4
5.滨海旅游次数 4
6.旅游组织方式 4
(三)旅游者体验质量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5
(四)旅游者体验质量总体评价 6
1.旅游者体验质量总体评价描述性统计分析 6
2.旅游者不同因子体验质量差异分析 8
四、滨海旅游者体验质量提升对策及建议 9
(一)针对旅行社的对策建议 9
(二)针对景区的对策建议 9
1.适当调整价格,打造差异化体验式产品 9
2.寻求多方合作,控制旅游地游客数量 9
(三)针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的对策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 滨海旅游者体验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11
滨海旅游者体验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南京旅游者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调查数据
引言
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现代旅游经济体系中,滨海旅游业一直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其发展对繁荣海洋经济和推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滨海旅游研究将持续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成果对滨海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旅游体验研究作为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硬核,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日益凸显,其中旅游体验质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滨海旅游者的体验质量作为影响滨海旅游需求和供给的重要杠杆,其研究成果将对滨海旅游研究和滨海旅游业经营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旅游体验相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体验而言,其体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旅游者的内心感受,是一种主观判断。滨海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数量多、种类杂,经过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最终决定体验质量评价。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旅游者的相关调查,对滨海旅游者体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评价进行分析,从提高体验质量角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滨海旅游
目前学术界对于滨海旅游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笔者比较认同以下定义:滨海旅游是以海洋为依托而进行的海滨观光、休憩、疗养、海上体育、娱乐、度假、海底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包括一些远海的活动项目。[]此概念和其他概念相比,明确了滨海旅游的范围、依托的资源、活动内容等方面,准确简洁的指出滨海旅游的特点与构成。
(二)旅游体验及旅游者体验质量
就旅游体验而言,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来自MacCannell,他在其出版的著作《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一书中指出,“旅游体验是人们对现代生活困窘的一种积极的反应,是旅游者为了克服这些困窘而寻求的是一种对本真性的体验。”[]在我国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是谢彦君在其所著的《基础旅游学》第三版中指出,旅游体验是指“处于旅游世界中的旅游者在与其当下情境深度融合时所获得的一种身心一体的畅爽感受。这种感受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与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消费等四种活动方式实现的一个序时过程。”[]笔者更赞同谢彦君的定义,因为该定义将旅游体验归于心理学范畴,定位成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明确了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指出实现旅游体验的四种方式和途径。
就旅游者体验质量而言,国内外学者中Csikszentmihalyi的定义较有代表性,他提出了最佳旅游体验标准——“畅”,即“畅爽理论”,认为“旅游者外出旅游,渴望通过旅游体验来获得身心的‘畅爽’。体验的本质在于强调个体的参与性和个性的满足,而旅游与体验二者本身存在很多相同点,旅游是满足人们对外部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一种体验。”[]国内学者龙江智指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其本质是个人以旅游场作为剧场所进行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活动。这种体验活动起因于个人各种心理欲求(或心理平衡),受旅游动机和旅游场双重驱动,并随着旅游者启程而展开,以旅游者返回居住地为终点。”[]笔者更认同后者的说法。旅游者体验质量的标准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是否获得其所期望的愉悦的心理快感,该定义准确表达了旅游者体验质量的本质和衡量标准,并挖掘出体验质量形成的本源,强调了旅游体验质量的心理作用过程。
二、旅游者体验质量评价模型
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者体验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颇多,本研究采用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学者Chris Ryan的理论,即通过旅游体验和旅游期望的关系反映旅游满足程度,进而对旅游者体验质量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旅游体验与旅游期望的关系 Chris Ryan(1997)
旅游体验与旅游期望的关系
旅游体验大
于旅游期望
旅游体验等
于旅游期望
旅游体验小
于旅游期望
心理感受
兴奋感
镇定感
失望感
满足程度

一般

旅游期望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所能获得的愉悦体验的心理预期,具有总体上的片面性与模糊性、指向上的可代替性或可转移性等特点,是旅游者在旅游准备阶段,根据自身状况,包括其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等,并综合自己以往的旅游经历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形成个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进而获得的心理预期。旅游期望对旅游者在目的地实地体验过程中体验质量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在旅游过程中是否产生满足感,主要是看旅游者的旅游期望与其在旅游目的地的感受是否平衡。满意度是指旅游者的旅游感受与其旅游期望之间的对应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9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