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以江宁石塘人家”为例

乡村旅游开发促进了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但也使当地居民被动承担着环境污染等旅游发展成本,进而影响着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作为利益主体之一的旅游地居民,其支持程度决定着乡村旅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南京“石塘人家”为例,利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旅游地居民的主体地位出发,关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分析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结论表明,当地居民总体上对发展旅游持支持态度,但因人口社会学特征不同,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显著。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石塘人家”概况与调查方法 2
(一)“石塘人家”概况 2
(二)调查方法 2
(三)问卷样本数据分析 2
1.被调查居民人口学特征 2
2.问卷信度检验 3
二、“石塘人家”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 3
(一)总体影响感知分析 3
(二)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 4
1.年龄对居民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 5
2.文化程度对居民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 5
3.是否从事旅游业对居民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 5
4.旅游收入比重对居民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 5
(三)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聚类分析 6
1.热情支持者 6
2.谨慎支持者 7
3.淡漠支持者 7
三、结论与建议 7
(一)结论 7
1.旅游正面影响感知突出,居民对旅游持积极态度 7
2.旅游影响感知存在差异,经济感知低于其他感知 7
3.人口和社会学特征不同,居民影响感知差异显著 7
(二)建议 7
1.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居民参与形式 7
2.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居民应得利益 7
3.监测旅游发展影响,关注居民感知态度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南京江宁“石塘人家”为例
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当地居民被动承担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本。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载体,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程度决定着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了解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
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居民作为旅游地重要利益相关者,其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对此展开研究。Nunkoo等研究发现职业认同、社区归属感、决策能力以及旅游收益等因素影响着居民的旅游态度[2]。Williams等比较了不同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应关注被调查者的个人价值观[3]。Lee等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居民对博彩业的理论支持结构模型,对比分析了居民感知与态度在旅游开发前后的差异[4]。陈晓艳等分析了南京江心洲居民参与旅游的状况,认为影响居民旅游感知的生成及其相互间差异的因素众多,其中与旅游业的紧密程度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旅游感知强度及旅游发展的满意度[5]。居民的各种旅游影响感知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居民的经济利益感知与其对旅游的支持态度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李萍分析了影响德夯苗寨居民感知差异的因素,认为学历、职业、收入水平等人口学特征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显著[7]。祝勤政建立了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参与度和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社区和谐发展评价的测量指标体系,认为只有让居民参与更多的经济活动,真正从经济上受益,其才会更加认可乡村旅游对于社区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应使居民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参与决策与讨论,发表意见并被采纳,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或者被安排,居民对旅游发展对社区和谐发展的认同度会更高,居民会觉得旅游发展的正向作用更加的显著[8]。
目前,国外学者对旅游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相对较为成熟,研究广度和深度都优于国内水平,而国内研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拓展,旅游地类型、旅游发展程度不同的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以南京江宁“石塘人家”为例,研究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分析其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结合案例区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同时为国内同类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一、“石塘人家”概况与调查方法
(一)“石塘人家”概况
“石塘人家”旅游村地处南京江宁横溪街道石塘社区,占地面积190亩,交通便捷。2011年9月起以建设江宁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为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改造,深入挖掘历史遗存,充分利用“石塘竹海”的自然条件,将社区改造为以徽派建筑为主的江南民居。“石塘人家”以社区文化特色为基础,将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活相结合,将原来相对闭塞的传统型农业种植村转化为现代化的综合型休闲旅游村,不仅改善了社区居住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成为江宁区乡村旅游“五朵金花”之“醉美乡村”。
(二)调查方法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入户访谈为辅进行案例区实地调查。考虑到乡村旅游地居民的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充分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采取逐条讲解并记录的方式进行调查,为保证问卷的质量和回收率,调查者亲自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同时,选取重点居民进行访谈,通过与居民的谈话,进一步掌握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旅游影响的感知,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之处。
(三)问卷样本数据分析
1.被调查居民人口学特征
本文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12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问卷有效率为95.54%。被调查居民基本信息统计显示,被调查居民的男女性别比例为45:55,均为年满18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当地居民,充分了解乡村发展的基本情况。年龄在45岁以上者达到68.23%;居民的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三者占比高达90.65%。被调查居民家庭所处位置多以沿街为主,占45.79%,位于村口的较少,仅占8.41%;有75.7%的居民参与到当地的旅游发展,其中,从旅游业所获收入为家庭总收入10%40%的居民占38.27%,有23.46%的居民其旅游收入比重高达70%(见表1)。
表1 “石塘人家”居民基本信息
项目
类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0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