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辽宁本溪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讨[20200505124238]
摘要:满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在自身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人留下了丰富和绚丽的文化遗产。天龙洞风景区是本溪市第一个满族民俗文化村,在满族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满族民俗文化内涵的开发太浅显,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缺乏游客参与和有活力的项目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深入挖掘满族民俗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可直接参与的游览项目,开发有特色、有活力的旅游项目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天龙洞;问题;对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天龙洞景区的概况 2
二、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表现、特征与价值 3
(一)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与表现 3
(二)满族民俗文化的特征4
(三)满族民俗文化的价值 4
三、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4
(一)满族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5
(二)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5
(三)游客能参与其中的游览项目比较少 5
(四)缺乏具有活力的游览项目 5
四、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4
(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6
(二)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且二者有机结合 6
(三)天龙洞景区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6
(四)天龙洞景区具有广袤的客源市场 6
五、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7
(一)深入挖掘满族民俗文化内涵 7
(二)增强景区的长效机制 7
(三)增加游客可直接参与其中的游览项目 7
(四)开发具有活力的游览项目 7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
结语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图1天龙洞景区在全国所处的位置2
图2天龙洞景区在本溪市内的位置3
辽宁本溪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引言
近年来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热门产业,是各个景区着重开发的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近年也有不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学者研究民俗文化旅游,茼茂兰和王峥认为国际旅游正向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能够展现地方独特民俗风情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1]钟贤巍、赵蕾等众多学者都认为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最受百姓追捧的旅游项目,将是未来旅游的主流。[2][3]民俗旅游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内容也逐渐细化和深入,各学者主要针对民俗旅游的概念、开发内容、现状、问题、开发模式和开发对策等方面做了研究,开发内容主要集中于民俗旅游的衣、食、住、行,目前民俗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伪民俗”多,一些民俗文化盲目开发,形式单调,游客能参与其中的民俗活动比较少等;总结各位学者的观点,目前的开发模式主要有民俗旅游村、参与体验型、歌舞节庆式等,开发对策主要是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保持好民俗文化的原真性,深入挖掘满族民俗文化内涵,体现当地特色,也可以引入当代时尚元素等。基于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阅读文献的方法研究辽宁本溪市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
一、天龙洞景区的概况
天龙洞景区地处辽宁东部,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香磨村内,开发建设于1998年,年均接待5万人次,,十年间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并收获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景区所在地区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常年来都比较通畅,方便省内外游客进出。天龙古洞风景区由满族特色的“福园”、“满族民俗核桃艺术院”、“天龙古洞”这三个游览项目及“滑草”、“满族射箭”这两个娱乐项目组成。
天龙洞景区所在地区是满族人的故乡,该地区主要民族有满族、汉族、朝鲜族,其中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此地民风纯朴,村民热情善良,勤劳好客,清朝时期,满族正红旗就居住在这里。景区内有具有满族民俗风情的农家小院,可以同时容纳一百多人吃住或者开会,还有味香俱全的满族农家饭菜,在这个叫“福园”的农家小院内集中展示了有满族民俗风情的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品。满族人十分讲究建筑风格,口袋房子幔子炕,索伦杆子立院墙,景区内福园里的建筑就是本地满族大户人家的房屋。[4]
十年来,景区在持续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坚持走旅游产品与景区建设、民俗文化与旅游景区同步开发,从投入开发的第一天起,就把满族民俗文化深深根植于内,用民俗化的软品牌打造出旅游景区的硬实力。目前,天龙洞景区是AA级旅游区,是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基地、“作家艺术家创作基地”和“摄影家创作基地。2002年7月,天龙洞风景区被确定为本溪市第一个满族民俗文化村。
图1 天龙洞景区在全国所处的位置(A代表天龙洞景区)
图2 天龙洞景区在本溪市内的位置(A代表天龙洞景区)
二、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表现、特征与价值
(一) 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与表现
满族民俗文化是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以满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强烈的满族特点的文化,所以,满族民俗文化应该包括当地地方以满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既包含着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属于物质文化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着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1.满族的民居
众所周知,东北有“三大怪”——“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三怪基本上都可以在东北的民居里见到,是十分珍贵的开发资源。“口袋房,万字炕”,形象地描述出了满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人居室的主要特点。满族人的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火炕是满族人家住房主要的取暖设备,各家的炕上都摆着炕桌。因此,民居文化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的体现。满族人住炕的习俗也有很多特点,按民间的说法,室内“以西为尊,以南为大”。既西炕是祭神时陈设的器具,摆放供具的地方,不得随意踩踏坐卧或放置不清洁不吉利的物品。南炕温暖向阳,是家中的尊长寝具坐卧的地方,贵客来家,也要请到南炕上座。平日在炕上就寝时,方向和位置也有规矩。无论南炕、北炕,正式就寝时,头部都在炕沿一侧,身体垂直于炕沿方向,不许平行于炕沿方向睡。炕头位置比较温暖,都是家中长者睡,如果有客人,也要向炕头让。
2.满族的饮食
满族的饮食习俗,随着满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形成和发展。满族人喜爱粘食,如粘糕、粘包子、苏子叶饽饽等,最具特色的是萨其马和酸汤子。满族人喜欢吃猪肉,白肉血肠是最具特色的满族风味,满族人也经常吃酸菜、蘑菇、野鸡、河鱼,火锅是满族饮食中菜、饭兼备的饮食特色。由于东北地区冬天气候寒冷,满族人喜爱饮酒,满族人喝的酒,主要有烧酒和黄酒两种。满族人的饮食十分讲究,讲究的是实惠、厚道、丰盛和热情,很多人围坐在火炕上,一桌十多道菜用的都是大海碗,人多了还可以上双份,一道菜吃没了还可以继续添。无论是全家人,还是亲朋好友都盘腿坐在热呼呼的火炕上,边吃边诉说着各自的兴事,其乐融融,这种坐在火炕上的饮食文化让人再亲切不过了,如果能将其开发、包 装和宣传,一定会得到游客的青睐。
3.满族服饰
在我国历史上盛行近三百年得满族服饰具有浓郁的骑射民族特色,大家所熟知的满族民族服饰包括:对襟、圆领、开襟的小棉袄,对襟直翘、人字襟、圆领、鸡心领、长身、短身等各式各样的坎肩,还有体现东方女性体态线条美的民族传统服饰——旗袍。现在,满族服饰不仅被中国人所喜爱,许多外国人是其追捧者。
满族人喜爱书法绘画,满族书画艺术在中国民族书画一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满族人能歌善舞,满族人在举行萨满仪式都是以歌舞形式进行的,东北秧歌舞是民间歌舞的表现形式。颇具代表性的满族艺术还有满族的剪纸,今天,剪纸是满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摘要:满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在自身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人留下了丰富和绚丽的文化遗产。天龙洞风景区是本溪市第一个满族民俗文化村,在满族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满族民俗文化内涵的开发太浅显,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缺乏游客参与和有活力的项目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深入挖掘满族民俗文化内涵,增加游客可直接参与的游览项目,开发有特色、有活力的旅游项目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天龙洞;问题;对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天龙洞景区的概况 2
二、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表现、特征与价值 3
(一)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与表现 3
(二)满族民俗文化的特征4
(三)满族民俗文化的价值 4
三、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4
(一)满族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5
(二)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5
(三)游客能参与其中的游览项目比较少 5
(四)缺乏具有活力的游览项目 5
四、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4
(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6
(二)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且二者有机结合 6
(三)天龙洞景区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6
(四)天龙洞景区具有广袤的客源市场 6
五、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7
(一)深入挖掘满族民俗文化内涵 7
(二)增强景区的长效机制 7
(三)增加游客可直接参与其中的游览项目 7
(四)开发具有活力的游览项目 7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
结语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图1天龙洞景区在全国所处的位置2
图2天龙洞景区在本溪市内的位置3
辽宁本溪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引言
近年来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热门产业,是各个景区着重开发的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近年也有不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学者研究民俗文化旅游,茼茂兰和王峥认为国际旅游正向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能够展现地方独特民俗风情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1]钟贤巍、赵蕾等众多学者都认为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最受百姓追捧的旅游项目,将是未来旅游的主流。[2][3]民俗旅游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内容也逐渐细化和深入,各学者主要针对民俗旅游的概念、开发内容、现状、问题、开发模式和开发对策等方面做了研究,开发内容主要集中于民俗旅游的衣、食、住、行,目前民俗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伪民俗”多,一些民俗文化盲目开发,形式单调,游客能参与其中的民俗活动比较少等;总结各位学者的观点,目前的开发模式主要有民俗旅游村、参与体验型、歌舞节庆式等,开发对策主要是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保持好民俗文化的原真性,深入挖掘满族民俗文化内涵,体现当地特色,也可以引入当代时尚元素等。基于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阅读文献的方法研究辽宁本溪市天龙洞景区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
一、天龙洞景区的概况
天龙洞景区地处辽宁东部,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香磨村内,开发建设于1998年,年均接待5万人次,,十年间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并收获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景区所在地区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常年来都比较通畅,方便省内外游客进出。天龙古洞风景区由满族特色的“福园”、“满族民俗核桃艺术院”、“天龙古洞”这三个游览项目及“滑草”、“满族射箭”这两个娱乐项目组成。
天龙洞景区所在地区是满族人的故乡,该地区主要民族有满族、汉族、朝鲜族,其中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此地民风纯朴,村民热情善良,勤劳好客,清朝时期,满族正红旗就居住在这里。景区内有具有满族民俗风情的农家小院,可以同时容纳一百多人吃住或者开会,还有味香俱全的满族农家饭菜,在这个叫“福园”的农家小院内集中展示了有满族民俗风情的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品。满族人十分讲究建筑风格,口袋房子幔子炕,索伦杆子立院墙,景区内福园里的建筑就是本地满族大户人家的房屋。[4]
十年来,景区在持续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坚持走旅游产品与景区建设、民俗文化与旅游景区同步开发,从投入开发的第一天起,就把满族民俗文化深深根植于内,用民俗化的软品牌打造出旅游景区的硬实力。目前,天龙洞景区是AA级旅游区,是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基地、“作家艺术家创作基地”和“摄影家创作基地。2002年7月,天龙洞风景区被确定为本溪市第一个满族民俗文化村。
图1 天龙洞景区在全国所处的位置(A代表天龙洞景区)
图2 天龙洞景区在本溪市内的位置(A代表天龙洞景区)
二、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表现、特征与价值
(一) 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与表现
满族民俗文化是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以满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强烈的满族特点的文化,所以,满族民俗文化应该包括当地地方以满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既包含着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属于物质文化方面的内容,也包含着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1.满族的民居
众所周知,东北有“三大怪”——“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三怪基本上都可以在东北的民居里见到,是十分珍贵的开发资源。“口袋房,万字炕”,形象地描述出了满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人居室的主要特点。满族人的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火炕是满族人家住房主要的取暖设备,各家的炕上都摆着炕桌。因此,民居文化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的体现。满族人住炕的习俗也有很多特点,按民间的说法,室内“以西为尊,以南为大”。既西炕是祭神时陈设的器具,摆放供具的地方,不得随意踩踏坐卧或放置不清洁不吉利的物品。南炕温暖向阳,是家中的尊长寝具坐卧的地方,贵客来家,也要请到南炕上座。平日在炕上就寝时,方向和位置也有规矩。无论南炕、北炕,正式就寝时,头部都在炕沿一侧,身体垂直于炕沿方向,不许平行于炕沿方向睡。炕头位置比较温暖,都是家中长者睡,如果有客人,也要向炕头让。
2.满族的饮食
满族的饮食习俗,随着满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形成和发展。满族人喜爱粘食,如粘糕、粘包子、苏子叶饽饽等,最具特色的是萨其马和酸汤子。满族人喜欢吃猪肉,白肉血肠是最具特色的满族风味,满族人也经常吃酸菜、蘑菇、野鸡、河鱼,火锅是满族饮食中菜、饭兼备的饮食特色。由于东北地区冬天气候寒冷,满族人喜爱饮酒,满族人喝的酒,主要有烧酒和黄酒两种。满族人的饮食十分讲究,讲究的是实惠、厚道、丰盛和热情,很多人围坐在火炕上,一桌十多道菜用的都是大海碗,人多了还可以上双份,一道菜吃没了还可以继续添。无论是全家人,还是亲朋好友都盘腿坐在热呼呼的火炕上,边吃边诉说着各自的兴事,其乐融融,这种坐在火炕上的饮食文化让人再亲切不过了,如果能将其开发、包 装和宣传,一定会得到游客的青睐。
3.满族服饰
在我国历史上盛行近三百年得满族服饰具有浓郁的骑射民族特色,大家所熟知的满族民族服饰包括:对襟、圆领、开襟的小棉袄,对襟直翘、人字襟、圆领、鸡心领、长身、短身等各式各样的坎肩,还有体现东方女性体态线条美的民族传统服饰——旗袍。现在,满族服饰不仅被中国人所喜爱,许多外国人是其追捧者。
满族人喜爱书法绘画,满族书画艺术在中国民族书画一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满族人能歌善舞,满族人在举行萨满仪式都是以歌舞形式进行的,东北秧歌舞是民间歌舞的表现形式。颇具代表性的满族艺术还有满族的剪纸,今天,剪纸是满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