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旅游活化与产品开发研究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和国家珍贵的文化财富及精神财富,其濒临消失的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其进行旅游活化不失为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的概况及其特点,分析其旅游活化产品开发现状、总结其现存的问题,并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对构建合适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创造综合性旅游产品、增强南通旅游吸引力提出一些个人的参考意见。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概念界定2
(一)旅游活化2
(二)非遗旅游产品2
(三)旅游活化和旅游产品2
二、南通板鹞风筝概况2
(一)历史沿革2
(二)主要特征2
1.地方独特性2
2.审美艺术性2
(1)造型独特2
(2)色彩浓郁3
(3)精巧工细3
3.文化深厚性3
三、旅游活化及产品开发现状3
(一)开发现状3
(二)现存问题3
1.传承人老龄化,新一代人才缺乏4
2.市场狭隘,风筝产业发展滞后4
3.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开发模式单一5
4.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缺乏完整性5
5.旅游纪念品缺少创新,趣味性不够6
6.缺乏品牌效应,宣传力度较低6
四、南通板鹞制作技艺旅游活化对策7
(一)重视人才培养,规范化管理7
(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传统艺术创新7
(三)跨界整合资源,提高游客参与积极性8
1.打造综合性旅游产品8
(1)“旅游+南通板鹞制作技艺+教育”8
(2)“旅游+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电子商务”8
2.打造体验性旅游产品8
(四)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设计特色旅游线路8
(五)依托文创产业,设计创意南通板鹞旅游纪念品9
(1)工艺品化9
(2)小型化玩具化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六)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宣传渠道与力度9
(1)举办南通板鹞风筝文化周9
(2)拓宽宣传渠道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表1市级及以上南通板鹞制作技艺传承人情况4
图1游客购买南通板鹞相关旅游产品的意向5
图2不愿意购买南通板鹞相关旅游产品的原因5
图3游客购买南通板鹞相关旅游产品的消费动机5
图4是否能参加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相关体验活动5
图5游客对于影响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旅游活化的因素重要性评价6
图6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相关旅游纪念品所存在的不足6
图7居民游客对于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的了解程度7
图8居民游客的信息了解途径7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旅游活化与产品开发研究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存,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它依托于人而存在,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沉淀出来的,其价值主要通过人类的动态行为过程所体现,反映了人们智慧、情感、思维方式、审美观和价值观等一系列精神内容。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体现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风筝素有“南鹞北鸢”之说,南通的板鹞风筝便是南派风筝的代表,因它独有的哨口效果而闻名全国。纵观研究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南通板鹞制作技艺历史发展、艺术特征、制作过程、生存现状、传承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而从旅游活化及产品开发角度研究的人较少。笔者试图经由研究,对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的旅游活化及产品开发的现状有所理解,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改进建议。
一、概念界定
(一)旅游活化
目前,学界对于“旅游活化”这样一个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学者喻学才认为,遗产活化的实质是在不影响遗产资源传承保护的情况下将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另一种传承方式[1]。也有学者认为,非遗旅游活化是以非遗保护为基础的非遗旅游开发,也就是在确保非遗生命力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活态开发[2]。虽然学者们对其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大都围绕“保护”和“旅游开发”而展开。
笔者认为,旅游活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施“旅游+”从而达到活化资源的目的,进而更好地促进资源的保护。针对非遗这一文化旅游资源来讲,让其传统文化在旅游产品中活化,无疑是副作用最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措施,而如何协调旅游和遗产领域各自关注的效益,在其中寻找到新的生长点也就成为了非遗旅游活化的关键。
(二)非遗旅游产品
非遗旅游产品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吸引游客的综合性产品,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产品形式,有利于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从而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及进行产业升级。
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目前主要有博物馆模式、旅游商品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舞台表演模式等。
(三)旅游活化和旅游产品
笔者认为,旅游活化是非遗旅游保护的一种途径,而旅游产品则是旅游活化的表现载体,它们本质上都是为了保护非遗。旅游者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品中得到活化,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形态、文化内涵和生命力。
二、南通板鹞风筝概况
(一)历史沿革
宋代风筝的特征之一就是带有哨口,因此,历史考据,最早的南通板鹞风筝出现于北宋时期。清朝南通板鹞风筝更加盛行,清代诗人姜长卿的《崇州竹枝词》描述了清代南通风筝的主要特征:“风筝有大如风帆者,其制有双蝴蝶,但蝴蝶之名。其声彻云如胡笳,然唯近堤处最多,长堤者草为海门八景之一”。2006年5月20日,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国家文化部将江苏省南通市的郭承毅确定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第一批传承人名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概念界定2
(一)旅游活化2
(二)非遗旅游产品2
(三)旅游活化和旅游产品2
二、南通板鹞风筝概况2
(一)历史沿革2
(二)主要特征2
1.地方独特性2
2.审美艺术性2
(1)造型独特2
(2)色彩浓郁3
(3)精巧工细3
3.文化深厚性3
三、旅游活化及产品开发现状3
(一)开发现状3
(二)现存问题3
1.传承人老龄化,新一代人才缺乏4
2.市场狭隘,风筝产业发展滞后4
3.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开发模式单一5
4.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缺乏完整性5
5.旅游纪念品缺少创新,趣味性不够6
6.缺乏品牌效应,宣传力度较低6
四、南通板鹞制作技艺旅游活化对策7
(一)重视人才培养,规范化管理7
(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传统艺术创新7
(三)跨界整合资源,提高游客参与积极性8
1.打造综合性旅游产品8
(1)“旅游+南通板鹞制作技艺+教育”8
(2)“旅游+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电子商务”8
2.打造体验性旅游产品8
(四)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设计特色旅游线路8
(五)依托文创产业,设计创意南通板鹞旅游纪念品9
(1)工艺品化9
(2)小型化玩具化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六)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宣传渠道与力度9
(1)举办南通板鹞风筝文化周9
(2)拓宽宣传渠道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表1市级及以上南通板鹞制作技艺传承人情况4
图1游客购买南通板鹞相关旅游产品的意向5
图2不愿意购买南通板鹞相关旅游产品的原因5
图3游客购买南通板鹞相关旅游产品的消费动机5
图4是否能参加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相关体验活动5
图5游客对于影响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旅游活化的因素重要性评价6
图6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相关旅游纪念品所存在的不足6
图7居民游客对于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的了解程度7
图8居民游客的信息了解途径7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旅游活化与产品开发研究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存,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它依托于人而存在,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沉淀出来的,其价值主要通过人类的动态行为过程所体现,反映了人们智慧、情感、思维方式、审美观和价值观等一系列精神内容。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体现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风筝素有“南鹞北鸢”之说,南通的板鹞风筝便是南派风筝的代表,因它独有的哨口效果而闻名全国。纵观研究南通板鹞制作技艺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南通板鹞制作技艺历史发展、艺术特征、制作过程、生存现状、传承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而从旅游活化及产品开发角度研究的人较少。笔者试图经由研究,对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的旅游活化及产品开发的现状有所理解,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改进建议。
一、概念界定
(一)旅游活化
目前,学界对于“旅游活化”这样一个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学者喻学才认为,遗产活化的实质是在不影响遗产资源传承保护的情况下将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另一种传承方式[1]。也有学者认为,非遗旅游活化是以非遗保护为基础的非遗旅游开发,也就是在确保非遗生命力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活态开发[2]。虽然学者们对其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大都围绕“保护”和“旅游开发”而展开。
笔者认为,旅游活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施“旅游+”从而达到活化资源的目的,进而更好地促进资源的保护。针对非遗这一文化旅游资源来讲,让其传统文化在旅游产品中活化,无疑是副作用最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措施,而如何协调旅游和遗产领域各自关注的效益,在其中寻找到新的生长点也就成为了非遗旅游活化的关键。
(二)非遗旅游产品
非遗旅游产品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吸引游客的综合性产品,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产品形式,有利于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从而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及进行产业升级。
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目前主要有博物馆模式、旅游商品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舞台表演模式等。
(三)旅游活化和旅游产品
笔者认为,旅游活化是非遗旅游保护的一种途径,而旅游产品则是旅游活化的表现载体,它们本质上都是为了保护非遗。旅游者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品中得到活化,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形态、文化内涵和生命力。
二、南通板鹞风筝概况
(一)历史沿革
宋代风筝的特征之一就是带有哨口,因此,历史考据,最早的南通板鹞风筝出现于北宋时期。清朝南通板鹞风筝更加盛行,清代诗人姜长卿的《崇州竹枝词》描述了清代南通风筝的主要特征:“风筝有大如风帆者,其制有双蝴蝶,但蝴蝶之名。其声彻云如胡笳,然唯近堤处最多,长堤者草为海门八景之一”。2006年5月20日,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国家文化部将江苏省南通市的郭承毅确定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第一批传承人名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771.html